合肥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冬日暖陽,灑滿廬州合肥傳來喜訊:“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成功入選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獲通報表揚,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合肥加快建設世界領先科技園區?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日暖陽,灑滿廬州。合肥傳來喜訊:“系統推進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日前成功入選國務院第八次大督查典型經驗做法,獲通報表揚。
自2017年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以來,合肥堅持科技創新“四個面向”,全力以赴貫徹落實科學中心實施方案,重大項目、高能級創新平台建設不斷突破,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全面啟動建設。目前,合肥獲批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世界區域創新集群、全球科研城市中位次再次躍升。
做好“統”文章,集中布局創新資源
從合肥西二環向西拐入三十崗鄉,一條剛擴建的嶄新大道,指向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大科學裝置集中區。進入花園式建築群,醒目的“聚變合肥”刻于入口東側旗杆底座,五星紅旗迎風飄揚。“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園區已竣工,正逐步交付使用。”合肥濱湖科學城工程建設部副部長張應奎指着冬陽下一排淺灰色建築說。
大科學裝置集中區,意味着創新資源“集納”。張應奎打開一張規劃圖介紹,合肥依托科學島及周邊三十崗鄉等區域,規劃總面積約19.2平方公裡的大科學裝置集中區,建設大科學裝置區、科學小鎮、成果轉化區、科學服務區、科學島、預留區 生态用地等六大功能片區,打造“最美科研聖地”。
2017年1月,合肥繼上海之後獲批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環境四大領域。“國家使命”要求合肥堅持“四個面向”,着重建設國家實驗室、建設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建設一批交叉前沿研究平台、建設一批産業創新轉化平台、建設“雙一流”大學和學科。“這标志合肥要整合全域創新資源,為國家出力。”合肥市發改委主任朱勝利說。
“從空中看,量子中心等集中布局建設一目了然。”朱勝利介紹,在集中布局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的同時,集中布局創新平台,打造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地。
在合肥高新區核心地段,集中布局中科院量子創新院、中國科大高新園區、中科院技術創新院、中科大先研院等一批創新平台,打造全球“量子中心”。依托相關開發區與中國科大、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協同創新平台30個,打造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地。
向“統”借力,合肥已布局在建、已建大科學裝置7個(全市共規劃布局大科學裝置12個),成為全國大科學裝置最為集聚的區域之一。
做好“新”文章,推動建設模式創新
“把‘科大矽谷’打造成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進創新安徽建設的示範工程。”剛結束的省第11次黨代會精神在合肥“落地開花”。
走進合肥高新區,望江西路與雲飛路兩側,高樓鱗次栉比。“駐紮”這裡的科大訊飛、國盾量子、國儀量子、本源量子等一大批“科大矽谷”的“大咖”,見證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正在成為改革“試驗田”。
“積極對接國家發改委,探索大科學裝置分開審批模式。”合肥市發改委科學中心創新管理處處長張傑翻開一疊審批報告介紹,為加快建設進度,将聚變堆主機關鍵系統綜合研究設施主體和配套園區工程分開審批,地方對配套園區工程進行立項,先行開展規劃、用地、環評、能評等各項工作,國家發改委負責審批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主體工程,大幅縮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審批時間。分開審批,讓項目開工時間較國家整體審批至少提前6個月。
建設模式創新,體現于關鍵環節的“挖潛”。在合肥市科學中心建設辦公室,一張張流程圖,一本本操作手冊,凝結了項目推進方式創新的努力。開創“一套制度、一個項目、一個專班、一張清單”的“四個一”項目推進新模式。出台科學中心項目管理辦法,建立高效統一的項目全過程管理制度;成立市建設協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市科學中心辦公室及項目協調推進小組等專項工作組或平台公司,确保每個重大項目有工作專班;針對每個項目制定工作清單,明确時間節點、壓實工作職責,倒排工期、壓茬推進。
建設模式創新,帶來新“合肥速度”。目前,大科學裝置集中區總體規劃和城市設計已編制完成,并已全面啟動建設。
做好“保”文章,實現要素全面保障
建設“國之重器”,扛起“使命擔當”。“首要是強化組織保障。”合肥市政府副市長王文松介紹,作為體現國家意志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離不開組織、資金、土地、人才等全方位要素保障。合肥市成立科學中心建設協調領導小組,針對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成立以省委常委、合肥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常态化工作推進機制。
強化資金保障。“我們不盯着‘賺錢’,隻要值得花,就舍得花。”合肥市财政局教科文處處長陳利麗打開電腦裡的台賬介紹。合肥市在綜合性科學中心建設資金保障上建立穩定支持機制,每年均通過預算安排約30億元,支持重點項目建設。目前,合肥市各級财政累計支持科學中心建設超過180億元。其中量子創新研究院一期投資43億元,市财政已撥付33億元。
強化人才保障。“開展智彙合肥全球雲聘會,就是要向全球招才引智。”合肥市委組織部人才服務處處長周燕介紹,今年9月合肥首次啟用全球雲聘會平台,面向全球104所高校開展“百校千企萬崗”線上招聘活動。近年來,合肥制定“創新創業8條”“重點産業人才7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9條”等人才政策,近五年投入人才資金約153億元,加速人才從“要我來”向“我要來”轉變,為“國之重器”提供人才支撐。
強化土地保障。“首要保障大科學中心建設用地。”合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局長儲昭海介紹,目前合肥累計為量子創新研究院等國家戰略重大項目提供建設用地約2200畝,土地指标全部由市級解決,為人工智能、大健康研究院等提供物理空間超過20萬平方米。
全要素保障,集聚了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底氣”。
做好“轉”文章,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11月11日,安徽創新館舉行首場安徽科技大市場科技成果轉化交易會,展示發布類腦智能驅動未來等數十個成果産業化項目,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交易額逾5億元。而半年前,在該館舉辦2021中國(安徽)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交易會,現場發布合肥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等科技創新重大成果,線上發布1000餘項科技創新成果。
“看清楚、想明白、做出來、賣得好。”這是中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黨委書記李良彬對“先進光源 政校企聯合研發”科創産業融合新模式的總結。為鼓勵企業參與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決策過程,合肥先進光源科創産業融合發展論壇邀請了40家企業代表參與,傾聽産業界的技術需求,更好地設計和建設合肥先進光源,加速轉化應用。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合肥探索建立大科學裝置“沿途下蛋”機制。依托建設布局的11個大科學裝置,為原始科研創新和科技成果就地交易、就地轉化、就地應用,提供重要支撐。“這是主加速器系統,這是固定治療室……”合肥“科學島”,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人員指着一幅導圖介紹,合肥市與他們合作共建“合肥離子醫學中心”,依托全超導托克馬克裝置技術積累,成功研制國産全球最緊湊超導回旋質子治療系統。
“采用‘直接補助 股權投資’方式支持成果轉化。”合肥市發改委副主任程宗好介紹,開展産業轉化項目申報工作,建立科學中心成果轉化市級項目庫,目前完成首批項目股權投資資金共1.5億元,推動高精度電磁測量核心技術裝備等中科院戰略先導專項在肥落地。
練好“轉”字訣,合肥推出“1 3 N”的政策體系,向“法”借力,加速成果轉化。據初步統計,科學中心獲批以來,項目單位累計承擔相關領域科研項目(課題)總數超3000個,累計授權發明專利超2200項,23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4項目成果入選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依托同步輻射光源成功實現“大口徑高阈值光栅”産業化,城市生命線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在全省16個地市推廣,院所合作平台已累計孵化企業700餘家。
“線下月月有活動,線上天天有交易。”随着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加速,越來越多的合肥“科技之花”結出“産業之果”。
(本報記者 許根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