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

民俗 更新时间:2024-12-27 08:30:15

“模範”一詞,是由兩個同義詞素“模”“範”組成的合成詞。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1

“模”和“範”的本義都是模型、規範的意思,即制造器物時用的模子,就像現在鑄造時所用的鑄模一樣。在我國古代,人們在鑄鐵、鑄銅、鑄錢時,都要用“模”和“範”。據史料記載,古時的各種模型,用木制作的叫“模”,用竹制作的叫“範”(同笵,後面會說到),用土制作的叫“型”,用金屬制作的叫“熔”。

即《說文解字》雲:“模,法也。按,水曰法,木曰模,土曰型,金曰镕,竹曰笵。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2

陶範和木範

笵,〖竹,簡書也,古法有竹刑〗說從竹之意。法具於書。故笵從竹也。左傳曰:“鄭驷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竹刑者,刑罰科條載於竹簡也。”通俗文曰,規模曰笵。玄應曰:“以土曰,以金曰,以木曰,以竹曰。一物材别也。說與說合。”《說文》法也,竹書也。古法有竹。《玉篇》笵,楷式也,與範同。《通俗文》規模曰笵,以土曰型,以金曰镕,以竹曰笵。

模、形聲。從木,莫聲。本義:鑄造器物的模子。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3

如《書·大傳》雲:“缤乎其猶模繡也。”注曰:“模所琢文章之範。”左思《魏都賦》載:“拱木于林衡,授全模于梓匠。”《荀子·強國》載:“刑(型)範正,金錫美,工冶巧,火得齊。”其中的“模”和“範”,都是指的模子。後來,“模”又由模型引伸為模範、楷模、楷式、榜樣。如左思《詠史》詩之八:“巢林栖一枝,可為達士模。

範,制作簡單外形制品時使用的工具,與模配合使用:通常為矩形,最為常見的是制作土坯用的木框(所以制作土坯的過程也叫揭土坯,就是把範拿起來的意思),範決定了制件的形狀和大小,其他字義多由此引申而來。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4

《爾雅》雲:“範,法也。範,常也。”《禮記·禮運》載:“範金合土。”這裡的範,即為制作器物的模型。後世“範”也由模型引伸為模範,如王勃《騰王閣序》:“宇文新州之懿範,惟暫駐。”明《袁可立晉秩兵部右侍郎诰》:“嘉茲懿範,宜霈寵綸,是用加封爾為淑人。

“模範”一詞早在漢代就已形成,王充《論衡·物勢》載:“陶冶者,初誕植作器,必模範為形,故作之也。”宋·沈括《夢溪筆談·活闆》:“則以一鐵範置鐵闆上,仍密布字印,滿鐵苑為一闆。”因為它具有使器物成型的規範作用,所以就引伸為值得人們學習或效法的榜樣,如楊雄《法言·學竹》:“師者,人之模範也。”具有榜樣含義的“模範”,自漢代出現後一直沿用至今。

“楷模”一詞溯源:

另載:“楷模”原是兩種樹的名稱。“楷”和“模”,都是指的樹。

楷,(名)落葉喬木,木材可制器具,種子可榨油,樹皮和葉子可制栲膠。亦稱“黃連木”。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5

《說文》曰:“木也,孔子冢蓋樹之者。

《淮南子·草木訓》(存疑)雲:

楷木生孔子冢上,其榦枝疎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

另據《廣群芳譜·木楷》記載,

“楷”即黃連樹,據說長于孔子墳上,枝幹疏而不屈,其特征是質直,故以之形容剛直。

楷樹,其枝幹疏而不屈,因以形容剛直。相傳它生于春秋末期儒家創始人孔子的墳上。孔子死後,其弟子三千雲集在孔子墳上守靈三年。惟獨子貢在孔子生病期間,因外出經商而未能探視,則集守六年。子貢在奔喪時,折枝插于墓旁。後枝木萌發長成大樹。樹身周正挺拔,葉茂枝疏而不傾斜。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6

孔子墓園之中,門内北側有一枯幹,相傳為孔子弟子子貢所植。孔子死後,弟子們帶來各自家鄉樹種栽植在孔子墓周圍,孔林内樹種很多。子貢所植楷樹在明代枯死,僅存樹樁,後人立碑建亭以示紀念。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7

子貢手植楷

“模”樹,樹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其特征是色正;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也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的墓旁,彰其明德慎罰、禮賢下士

楷模一詞的由來是什麼(模範與楷模)8

周公

見于清人編撰的大型類書《廣群芳譜》和清初學者、詩人劉獻廷所著的《廣陽雜記》:模樹的樹葉随季節而變化,春天青翠碧綠,夏季赤紅如血,秋日變白,冬日變黑,因其色澤純正,“不染塵俗”,為諸樹之榜樣,相傳此樹最早生長在周公墓旁,與楷樹并稱為楷模,現比喻有高風亮節,有表率作用的人。

這兩種樹都因生長在聖賢的墓旁,其形狀與質地又為人們所喜愛、欽敬,所以後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為師表的模範榜樣人物稱為楷模

辨析和争議

關于“楷模”一詞的由來,北宋人孫奕在其所編著的《履齋示兒編》一書的卷十三楷樹中說:

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後世人以為楷模。”而明人葉盛在《水東日記》中則載:“吳正道,東隅人,明六書,許慎《說文解字》有不足者補之。臨川吳文正公澄問曰:‘楷模二字假借乎?’曰:‘取義也。’曰:‘何以取木為義?’曰:‘昔模木生周公冢上,其葉春青夏赤秋白冬黑,以色得其正也。楷木生孔子冢上,其餘枝疏而不屈,以質得其直也。若正與直,可為法則。況在周、孔之冢乎?曰:‘出何書?’曰:‘出淮南王安《草木譜》。’”類似的記載亦見于清人汪灏奉康熙皇帝之命所編撰的《廣群芳譜》及清人金埴所撰的筆記小說《不帶下編》。

楷(jiē)樹是自然界中實有的一種樹,俗稱“黃連木”,其木質地柔韌,久藏不腐,亦不暴折,雕刻而成的器具玲珑剔透、木紋如絲而不斷,名曰“楷雕”,是一種很出名的工藝品。生長在孔子墓上的楷樹傳說為其弟子子貢所植。相傳子貢奔喪回來後,将一棵楷樹苗栽于其師墓旁,後成大樹。清康熙間子貢所植的楷樹遭雷火焚死,後人遂将枯幹圖像刻于石上,碑名“子貢手植楷”。又于石上建亭存碑,亭名“楷亭”,亭與碑今都完好。但模樹卻很可能是古人假想出來的一種樹木,因為“模木”之名除在淮南王安的《草木譜》(或《草木訓》)一書中有記載外,其他古籍及近現代植物學著作中都未見有這一樹名,而淮南王安所著的《草木譜》一書除了在上述筆記小說中被提到外,在其他史籍中也未見提及的,故極有可能這本書也是根本就不存在的。

模樹其實,“楷樹”的“楷”(jiē)與“楷模”的“楷”(kǎi)是兩個同形異音異義詞,二者并無意義上的聯系。而“楷模”的“楷”字的本義即為“法式、典範”。如:早在成書于戰國時期的《老子》中就有“能知楷式,是謂玄德”這樣的記載,而《禮記·儒行》中亦曰:“儒有今人與居,古人與稽,今世行之,後世以為楷。”唐代經學家孔穎達疏曰:“楷,法式也。言儒者行事,以為後世楷模法式也。”而“模”字的本義中亦包含有“法式、規範、标準”的意思,如東漢人張衡在其《歸田賦》有句曰:“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西晉詩人左思的《詠史詩》之八中亦有句雲:“巢林栖一枝,可為達士模”。

由此看來,

“楷模”一詞的由來與楷樹、模樹是沒有任何關系的,孫奕、吳正道等人所說完全是一種附會之說。

參考資料

《說文解字》

《通俗文》

《書·大傳》

《荀子·強國》

《爾雅》

《廣群芳譜》

《廣陽雜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