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菠蘿财經(kaiboluocaijing)原創
作者 | 吳嬌穎
編輯 | 金玙璠
互聯網大廠“黑話”剛接受完一輪猛烈抨擊,如今,同樣令人費解但表達形式更加另類的互聯網“黑話”,正在受到年輕人追捧。
“真香”“打臉”“躺平”“内卷”,這類為舊詞賦新義的“黑話”,如今已經被大多數互聯網用戶熟知,充其量隻能算是互聯網“黑話”的入門級别。
“絕絕子”“無語子”“優秀子”,這類為現有詞彙添加後綴的“黑話”,源頭無從查起,應用場景也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可以稱為互聯網“黑話”進階版。
“yyds”“xswl” “zqsg”“yygq”“u1s1”,才算是當下互聯網“黑話”的高階版,通過對某個詞語拼音首字母進行縮寫組合,制造出一種宛如摩斯密碼的神秘感。
“OOTD”“OOTW”“MOTD”,是對英文短語的首字母縮寫,屬于洋氣版,關注美妝、穿搭等領域達人的朋友,多少都有了解。
年輕人愛用的互聯網“黑話”,其實是對一些日常話語的簡略表達,在一些特定的互聯網語境中,能起到提升溝通效率、拉進雙方距離或引起情感共鳴的作用,有些是因社會熱點事件産生的“梗”,有些源于小衆圈層約定俗成的“暗号”式表達,還有些來自國外社交平台。
不過,随着這些另類的互聯網“黑話”在線上廣泛傳播甚至滲透到線下,也引發了網絡語言蠶食傳統語言、增加溝通障礙等争議。甚至有人提出,“越說這些網紅詞,人隻會越來越匮乏”。也有人反駁之,稱這是特定時代的情緒表達與話語權更叠。
互聯網“黑話”,到底都是些什麼話?它們是怎麼流行起來的?年輕人為什麼非得講“黑話”?我們現在就帶你研究。
yyds、絕絕子、OOTD,年輕人到底在說啥?“uus,這樣化出來的媽生感裸妝真的絕絕子,yyds!”(翻譯:朋友們,這樣化出來的裸妝,就像天生的一樣,絕了,太完美了!)
如果不是互聯網十級沖浪選手,第一次看見這句話,基本上都會露出“地鐵老爺爺看手機”的表情。
然而,這種經過了諧音、拼音首字母縮寫、漢字語句縮寫、新造詞等多種形式“深加工”後的互聯網“黑話”,如今正在年輕人中流行,比如最近火出圈的“yyds”。
“yyds”,其實是中文“永遠的神”的拼音首字母縮寫,代表一種最高程度的認同與誇贊,可以用來形容一切你想贊美的人、事、物。
小紅書上,“yyds”相關筆記超過67萬篇,小紅書官方賬号“美妝薯”發起的話題#這單品yyds#,有1.3萬人參與,浏覽量達4520.2萬次。微博上,“yyds”相關詞條十有八九都上過熱搜,比如“中國航天yyds”“覺醒年代yyds”“六小齡童演的孫悟空yyds”。B站上,“旗袍yyds”“國貨yyds”“梨型身材yyds”相關視頻播放量都能達幾十萬,甚至幾百萬。甚至還有企業看準其中商機,申請注冊“YYDS歪歪滴艾斯”商标。
與“yyds”類似的,年輕人在網上沖浪時愛用的中文詞語拼音首字母縮寫式“黑話”還有:“xswl” “zqsg”“u1s1”“ssfd”“yygq”“dbq”,對應的意思分别是:笑死我了、真情實感、有一說一、瑟瑟發抖、、陰陽怪氣、對不起。
除此之外,互聯網沖浪達人們還喜歡通過中文縮寫或給現有詞彙加上前後綴來重新造詞,以起到加強語氣的作用。比如“絕絕子”“無語子”“媽生感”“一生推”,翻譯過來大意是:太厲害了、非常無語、宛若天生、強烈推薦。
通過給本有的中文詞彙賦予新的含義,來簡潔地表達複雜的現象與情緒,已經是互聯網“黑話”最基本的表達方式了。比如“真香”(指上一秒強烈否定下一秒高度認可)、“打臉”(指自己打自己嘴巴、前後言行不一的行為)、“躺平”(代表消極、佛系、不想努力了)、“内卷”(指代某領域内部惡性競争無效内耗)。
随着短視頻和種草社區平台的興起,自媒體博主們也加入造“黑話”大軍,開始把一些英文縮寫作為内容标簽。
在B站、小紅書、微博、抖音都很流行的“vlog”和“plog”,即“video blog”和“photo blog”,是通過視頻或圖片的形式來記錄的意思。
種草平台上,穿搭博主一定會有一個固定更新的欄目叫“OOTD”、“OOTW”或者“OOTN”,全稱為“Outfit of the Day / Outfit of the Week/Outfit of the Night”,即“今日穿搭/一周穿搭/今夜穿搭或派對穿搭”。
而每個美妝博主,基本上都會來個“MOTD”,全稱“makeup of the day”,即“今日妝容”;還有些視頻類美妝博主愛用“GRWM”,全稱“get ready with me”,特指博主一邊化妝一邊與粉絲聊天的視頻内容。
護膚博主如今講得最多的概念是“早C晚A”,是随着護膚“成分黨”崛起而誕生的一種護膚方式,即“早上用維C類護膚産品、晚上用維A類護膚産品”。有些美妝博主在介紹口紅時,喜歡用“MLBB”,即“my lips but better”,指使氣色、狀态更佳且很自然的口紅。
在越來越密集的“黑話”攻擊下,有網友甚至專門開發了一個名為“能不能好好說話”的網站,用來翻譯拼音或英文首字母縮寫,以讓更多人對照、理解以上另類表達的真正含義。
畢竟,對于那些自我調侃“老了老了”的互聯網用戶而言,聽懂年輕人的“黑話”,難度不亞于解鎖摩斯密碼。
新一代互聯網“黑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新一代另類互聯網“黑話”到底是怎麼流行起來的?一句話總結,類型不同,起源不同,但某種程度上也可以從中窺探互聯網話語權的變遷。
在剛過去的六月被廣泛使用的“黑話”,比如“想你的液”“我命油我不油天”等,是在王思聰“舔狗式”追求網紅主播孫一甯事件中誕生的。這類在社會熱點事件中産生的流行語,具有娛樂和戲谑的性質,更接近“梗”的屬性。
又比如,如今被用來指代一個人下定決心不做某件事、但最終行為卻截然相反的“真香”,最開始是配合着一位男生大口吃飯的表情包出現的。這個場景出現在一檔真人秀節目《變形記》中,該男生名叫王境澤,來自大城市,初到農村,嫌棄條件不好,生氣地稱“我王境澤就是餓死,死外邊,從這裡跳下去,也不會吃你們一點東西”,但幾小時後,餓急了的他一邊端着碗吃飯,一邊說了句“真香”。
幾年過去,“造梗”的主人公早已被互聯網遺忘,“真香”反而被“追封”為“定律”,成了永不過時的互聯網流行語。
而前文讨論的最新潮的互聯網“黑話”,如“yyds”“xswl”“zqsg”“yygq”“dbq”這類用某拼音首字母縮寫來代替原有詞彙的表達形式,大部分都是源于某些小圈子文化。
使用者的本意,一方面是在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流時更加快速便捷,另一方面,這種縮寫相當于故意給詞語增加了一道“密碼鎖”,帶有“暗号”的意味,隻有熟悉某個圈子的人才能迅速領悟,“局外人”要想進入,必須先“解碼”。
網友整理的拼音首字母縮寫“黑話”
有着多年追星經驗的互聯網論壇資深用戶小羊告訴開菠蘿财經,很多拼音首字母縮寫是從飯圈(明星粉絲圈子)流行起來的。
“有的是為了在論壇發言時圖方便和快速,比如‘u1s1’‘srds’這類經常用到的前綴;有的是某個明星粉絲群體内部的‘加密’通話;還有的是為了避免不同明星的粉絲發生沖突或者規避被舉報、屏蔽的風險,比如最常見的明星名字拼音首字母,還有gzs(工作室)、gc(廣場,多指某平台搜索明星名字出現的公開内容)等等。”小羊稱,大多數圈内人對這類表達早已習以為常,并逐漸在公開平台的相關讨論中大範圍使用。
據小羊觀察,随着飯圈的相關讨論,滲透到了多個互聯網平台,又經過一些社交平台的傳播,這種表達就擴散開來了。“比如我自己,了解後覺得有趣有梗的表達,就會納入自己的日常語言體系,無聊的難記的,就會馬上忘記。”
另一個習慣采用類似表達的是遊戲圈,“打遊戲時如果非要打字,打什麼又快、又能被理解,就打什麼。”一位資深遊戲玩家稱。
“yyds”,即永遠的神,最初是遊戲主播“山泥若”在直播時用來誇贊電競職業選手烏茲的話。但因為這個表達可應用的場景非常廣泛,便逐漸通過粉絲和觀衆之口傳播開來,發展為全民使用的互聯網流行詞。
“yyds”的釋義
而“OOTD”“OOTW”“OOTN”,這些種草平台上博主們愛用的英文縮寫,大多起源于Instagram等歐美明星和紅人聚集的國外社區平台,作為某一類内容的标簽,起到便于搜索的作用。目前,這類縮寫基本上也隻在美妝、護膚、穿搭等領域的博主與粉絲間流傳。
年輕人為什麼非得講“黑話”?不過,當新型互聯網“黑話”被不斷地創造、使用,并開始從線上傳播到線下,成為現實生活語言體系的一部分,也帶來了不少争議。
首先,是稍年長的一代人難以理解這種誕生自互聯網語境的另類表達,造成溝通障礙。此外,也有不少人擔心,這類“黑話”的長期使用,會導緻原本的語言表達能力退化,甚至幹擾下一代的正常語言教育。
網友吐槽稱“一邊刷微博,還要一邊查百度”
在如今流行的互聯網“黑話”中,被诟病最多也最難理解的,也是現在最“網紅”的拼音或英文首字母縮寫。
前不久,某知名漢字博主就以《你們那好好說中文得判幾年?》為題,對以“縮音”“XX子”“中英混雜”為主要形式的新造網絡熱詞一頓痛批,引發對新型互聯網“黑話”的大規模争議。
其在文中稱,但凡對自己有點審美要求的人,都不要用這些爛詞。“你越潮流,你就越土。你越網紅,你就越俗。你越說絕絕子,以後你看到什麼聽到什麼,都隻會一句絕絕子。”
贊同者認為,這類網絡熱詞不管是看到還是聽到都非常尴尬,也的确掩蓋了漢語原有之美,會讓使用者語言越來越匮乏,“越來越俗”。
反對者表示,網絡詞彙是特定時代的一種情緒表達,不過是新一代的年輕網民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流行“黑話”而已,應該允許不同的聲音存在,不必上綱上線。
讨論互聯網“黑話”應不應該被使用和傳播,首先應該弄清楚,年輕人究竟為什麼愛講“黑話”?
“每一代人都在創造新的表達方式和屬于自己的新鮮語彙,這是一種非常正常的現象。”中央财經大學社會與心理學院心理學系副教授窦東徽分析認為,這與個體青少年時期的自我意識高漲、有意将自身區别于上一輩人或非同輩群體的心理需要有關。
窦東徽向開菠蘿财經表示,年輕人創造和使用互聯網“黑話”,一方面是因為新的表達方式和語彙新鮮、有趣,讓年輕人運用它們時感覺自己“很潮”,且能夠更精準、快捷地表達當下的心境、情感和态度,更能快速地引發共鳴。
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青少年獲得群體認同的“語言密碼”。“每一種新的表達方式都有它産生的背景,或者說‘梗的出處’,可能來源于遊戲、動漫、番劇、網絡迷因(internet meme)等等,在交流中運用這類‘語言密碼’,其實是在傳遞‘共識背景’的信号,以‘懂的人自然懂’的方式尋找‘同類’,強化自己歸屬某一群體的認同感。”
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字母縮寫類的“黑話”最初能夠在小圈層廣為流傳并得到認可的原因。
“年輕人尤其是00後,越來越多地運用字母縮寫,可能會讓一部分人感到不快。”窦東徽坦言,大衆對此應報以寬容的态度,“說得直接一點,如果你看不懂,說明人家就不是給你看的。”
不過,他也指出,互聯網“黑話”的使用者應該明确這類語言使用的邊界,“在互聯網非正式的語境中使用是無可厚非的,但在語文學習、正式文書寫作等情境下,顯然是不合時宜的。”個人也盡量不要把這類語言的使用作為一種身份的炫耀,“高頻使用‘黑話’的行為,也被稱為‘補償性炫耀溝通’,說白了是一種非常招人煩的行為。”
同當年的火星文、“ggmm”“886”等初代網絡語言以及頻頻更新的流行熱詞一樣,如今年輕人愛用的另類“黑話”,固然算不上是對互聯網話語權的争奪,更多是自我表達的需要,屬于一個階段的互聯網文化産物。正如一位網友所言,“一個模式是一閃而過還是成為經典,自有時間來決定”。
随着時間的流逝,這些流行詞、“黑話”或者“梗”,有的可能進入常規語言體系,有的則可能迅速被互聯網的浪潮淹沒。“過去是這樣,未來也是如此。”
*題圖來源于Unsplash。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小羊為化名。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