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古典詩詞中,其實不乏很多形容女人美的優秀作品。它的藝術效果,絲毫不輸曹植《洛神賦》中的“翩若驚鴻,宛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譬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就曾寫過“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以形容楊貴妃的傾城之美。七絕聖手王昌齡,亦有“芙蓉不及美人妝,水殿風來珠翠香”之句。
但不論曹植的“賦”,還是唐詩宋詞,它在形容女人美的時候,都講究一個“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文學創作,要做到含蓄蘊藉、意在言外。所以别看古典詩詞字數不多,它往往是需要我們細細品讀和體會,才能真正讀懂其蘊含着的豐富含義。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杜牧的《贈别二首·其一》,來具體看看它是如何形容一個女人美?又是如何做到“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贈别二首·其一》是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準備離開揚州奔赴長安時,創作的組詩作品。至于杜牧詩中贊美的女人,則是他當時所熟識的一位歌妓。
《贈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
首先,詩的開篇“娉娉袅袅十三餘”,杜牧便形象地描繪出了這位女主人公的曼妙身姿。即她姿态美好,舉止輕盈,正值十三歲的美好年華。其實不難發現,在這首詩中,杜牧正面形容這位女主人公的就隻有這一句。但就算這樣,這句詩還是避實就虛了。因為它既沒人稱,也沒名詞。
不過毋庸置疑的是,這句“娉娉袅袅十三餘”,還是給予了我們讀者一個完整、鮮明生動的印象,好似那道美麗的倩影就在眼前一樣。而它能夠有這樣的藝術效果,歸根結底便是源于杜牧高超的藝術表達技巧。然後,詩的次句“豆蔻梢頭二月初”,其實同樣精巧。
它的意思是說,她美的就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一樣。據記載,“豆蔻”産于南方,花成穗時,嫩葉卷之而生,穗頭深紅,葉漸展開,花漸放出,顔色稍淡。這句詩明寫春花,實寫美人,即以花喻人。在枝頭含苞待放的豆蔻花,随着春風的吹拂,它本就有一種娉娉袅袅之美。
而從花的生長習性來看,二月初的豆蔻花,其實就等于十三餘的女子。由此可見,杜牧這裡“娉娉袅袅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的形容之妙。最後,我們再來看詩的三四句“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即揚州城十裡長街的珠簾下,不知道有多少這樣的女子,可是她們都不如她啊。
看到這裡,縱使我們不理解杜牧為何獨獨欣賞這位女子,也會為“總不如”三個字而驚歎,這該有多美呢?才會讓杜牧不惜壓低揚州城裡的所有美人來突出一人之美。事實上,在《贈别二首·其二》中,杜牧給出了答案,即“多情卻似總無情”。可見杜牧與這位歌妓是有感情的,所以不排除有“情人眼裡出西施”的可能。
但就這首詩的藝術效果來看,“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可謂将女子的美形容到了極緻,就是一種“傾國傾城”的美。所以總的來說,杜牧的這首詩,真的令人驚豔。當然,這裡也有它“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高妙,言盡而意無窮啊。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