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簡稱“鄂”,省會武漢,與湖南省相對應,湖北省因位于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湖北連安徽,南鄰江西、湖南,西連重慶,西北與陝西為鄰,北接河南。該省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國在長達800多年的曆史中,創造了楚文化。截至2016年,湖北省轄:1個副省級市(武漢市),11個地級市。其中,就浠水縣來說,人口超100萬,建縣曆史超1500年,原名蕲水縣,為避免與旁邊的蕲春縣縣名相混,從而改為浠水縣。
一
首先,浠水縣屬于湖北省黃岡市,在地理位置上,東鄰蕲春縣,西界團風縣,西南與鄂州市、黃石市隔江相望,北及東北與羅田縣、英山縣毗連。浠水縣曆史悠久,人傑地靈。早在夏朝時期,大禹治水後将天下劃分為古九州,今浠水縣一帶屬揚州地域。周武王姬發建立西周後,今浠水縣一帶為弦子國。弦國,周代一個較小的諸侯國,國君為嬴姓(一說隗姓),公元前655年亡于楚國。在戰國時期,今浠水縣一帶仍屬于楚國。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彼時,在郡縣制下,該地區屬于九江郡。九江郡為秦始皇分天下三十六郡之一,初設轄境範圍大緻為安徽、河南淮河以南,湖北黃岡以東和江西全省,治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關鎮)。兩漢到兩晉這一曆史階段,今浠水縣一帶屬于豫州蕲春縣地。公元449年,劉宋析蕲陽縣西部置希水縣(希河以西)、東部置蕲水縣(希河以東,蕲河以西)。由此,對于該地區來說,建縣曆史已經超過1500年了。
三
公元520年,南朝梁改希水之“希”為“浠”。而這,意味着浠水這個地名的開始。彼時,浠水縣隸湘州永安郡。公元607年,也即隋朝這一曆史時期,複立蕲春郡并領浠水縣、蕲水縣。唐朝時期,該地區置蕲水縣。到了宋朝時期,浠水縣、蕲水縣隸淮南西路蕲州。淮南西路是宋朝的十五路之一,簡稱淮西。元朝建立後,該地區隸河南行省河南江北道蕲州路。朱元璋建立明朝後,該地區初屬蕲州府。公元1378年,該地區改屬黃州府,均隸湖廣布政司武昌道。
四
最後,清朝初期,該地區屬湖廣行省漢黃德道黃州府。康熙皇帝在位時,湖廣行省分為湖北省、湖南省,蕲水縣屬于湖北省。1933年,蕲水縣為避免與旁邊的蕲春縣縣名相混,改為浠水縣。1970年,浠水縣屬黃岡地區。1995年,黃岡市成立後,浠水縣屬之至今。如今,作為湖北省黃岡市的下轄縣,浠水縣下轄15個鄉鎮,總面積達1949.3平方公裡,總人口約為104萬人。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