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律詩登寺所見

五律詩登寺所見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9:45:09
前言

中唐詩人張繼曾經寫過一首家喻戶曉的七絕,《楓橋夜泊》: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小時候讀到這首詩的時候,總是在想,寒山是什麼山?姑蘇城外的這座山,除了一座廟、一座橋、一條河,還有些什麼?這裡的和尚真辛苦,半夜還要爬起來打鐘。

一、寒山寺的夜半鐘聲

說道這首詩,忍不住要說一下這個小故事。關于這首詩中寒山寺最有名的争議來自它的鐘聲,歐陽修評價到:

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 《六一詩話》

南北宋之間宋陳岩肖在《庚溪詩話》中說:

六一居士《詩話》謂:"句則佳矣,奈半夜非鳴鐘時。"然餘昔官姑蘇,每三鼓盡,四鼓初,即諸寺鐘皆鳴,想自唐時已然也。後觀于鹄詩雲:"定知别後家中伴,遙聽缑山半夜鐘。"白樂天雲:"新秋松影下,半夜鐘聲後。"溫庭筠雲:"悠然旅榜頻回首,無複松窗半夜鐘。"則前人言之,不獨張繼也。

可見歐陽修貴為一代文壇盟主也有讀不到的詩,竟然不清楚唐人不僅僅張繼一人說過寺廟裡的半夜鐘聲。

二、寒山寺與寒山

寒山寺位于今天蘇州市的姑蘇區,據記載始建于南朝蕭梁年間,初名為"妙利普明塔院"。 之所以叫做寒山寺,并不是因為這座寺廟建在一座寒冷的山上,而是因為一個叫做“寒山”的和尚。

寒山,即寒山子,是初唐朝一位有名的詩僧,有人說生活在李世民貞觀時期、也有人說生活在玄宗或代宗時期。關于他的傳說有幾個版本,我們錄入的是《太平廣記》卷五十五有《寒山子》:

寒山子者,不知其名氏。大曆中,隐居天台翠屏山。其山深邃,當暑有雪,亦名寒岩,因自号寒山子。好為詩,每得一篇、一句,辄題于樹間石上。有好事者,随而錄之,凡三百馀首,多述山林幽隐之興,或譏諷時态,或警勵流俗。桐柏徵君徐靈府序而集之,分為三卷,行于人間。十馀年,忽不複見。

大曆(766年十一月-779年十二月),是唐代宗李豫的年号。這個和尚因為隐居天台山寒岩,所以自稱寒山子。他的詩想到哪寫到哪,石頭上、樹上...有300多首被人抄寫下來編集傳播于世。

下面,我們看幾首寒山的作品。

五律詩登寺所見(姑蘇城外寒山寺)1

三、寒山的白話詩

1、《拾遺二首新添》

我見世間人,個個争意氣。一朝忽然死,隻得一片地。

闊四尺,長丈二。汝若會出來争意氣,我與汝立碑記。

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書放屏風上,時時看一遍。.

讀到這首詩,估計不少人會想起寒山的前輩,另一位著名的白話詩僧王梵志,寒山的詩風明顯受到的王梵志的影響。王梵志的幾首詩大家比較一下: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王梵志

我有一方便,價值百匹練。相打長伏弱,至死不入縣。王梵志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王梵志

這種白話詩有一種教化的作用是文言詩所不具備的,就是極其通俗。古代文盲居多,對于文人的一些作品難免會産生王國維說的“隔”,就是聽不懂、理解起來比較麻煩。不如這種順口溜式的白話詩。北宋黃庭堅對王梵志的評價極高:"是大修行人也"。 唐朝的《雲溪友議》 評價王梵志: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開其語,則吟以王梵志詩……其理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寒山、拾得、皎然等詩僧都有學習王梵志的迹象。

2、寒山自評

寒山子專門有一首白話詩評價自己的“白話詩”,讀起來很有意思、我們看看寒山子對自己這些詩是如何評價的:

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雲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

平側不解壓,凡言取次出。我笑你作詩,如盲徒詠日。

有人笑我詩,我詩合典雅。不煩鄭氏箋,豈用毛公解。

不恨會人稀,隻為知音寡。若遣趁宮商,餘病莫能罷。

忽遇明眼人,即自流天下。

雖然是白話詩,但是唐朝人的白話,我們還是要解釋一下的。

王秀才笑話我的詩有太多的失誤,說我不懂四聲八病(蜂腰、鶴膝是沈約八病中的二項),而且平仄(側,即仄)不合律,用語也随便不講究。可是我寒山卻笑話你的詩,像瞎子詠太陽。

有人笑話我的詩,其實我的詩也很典雅,不用煩勞鄭箋、毛傳來解釋,我不用擔心讀懂的人少,隻不過知音少罷了。我才不會去遷就聲韻格律呢,如果遇到明眼之人,我的詩一定傳遍天下。

在中唐時期,格律詩更加講究和符合标準,很少出現初唐、盛唐時期半古半律(崔颢黃鶴樓)、不對仗(李白夜泊牛渚感懷)、失黏(韋應物滁州西澗)等現象。而寒山卻不願意過于拘束,這首詩就是寒山對于詩歌創作的一種理解。

五律詩登寺所見(姑蘇城外寒山寺)2

四、寒山的三首五律

1、《杳杳寒山道》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面,紛紛雪積身。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1)出律

老街看的這本《全唐詩鑒賞辭典》裡隻選了寒山一首五律,但是嚴格來說,第二句的“落落”出律了,應該是平聲卻用了仄聲。可見“有個王秀才,笑我詩多失。平側不解壓,凡言取次出”,還是很有道理的。

2)疊字

這首詩另外一個特點是疊字的用法,一首八句的詩中,一般不要超過兩處疊字,超過了就有明顯的雕琢刻意的痕迹。我們知道李清照有“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上來就是14個疊字,寒山這首也有八處16個疊字,這些都是險處行車,用好不易,盡量避免為妙。

疊字的用法,早在《詩經》中就很常見了,《衛風碩人》結尾一段有“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發發。葭菼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3)一切景語皆情語

一切景語皆情語。這首詩第一聯用杳杳、落落寫山水;第二聯寫動物,即(南朝·梁)王籍詩《入若耶溪》“鳥鳴山更幽”之意,把人家的一句分成兩句說;第三聯寫氣候,風雪襲人;第四聯寫感覺,山水之間,不易見到陽光,也不關心春來秋去,即唐代太上隐者《答人》“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的化用,這次把别人兩句濃縮稱一句。

寒山的這首詩用寫景,突出了一個寒字。用歲歲不知春,寫出了不食人間煙火的山林幽隐之興。整體來說,老街覺得這不是一首太好的作品,不如下文中另外兩首題材差不多的五律.

2、另外兩首寒山道

可笑寒山道,而無車馬蹤。聯谿難記曲,疊嶂不知重。

泣露千般草,吟風一樣松。此時迷徑處,形問影何從。

......

登陟寒山道,寒山路不窮。 谿長石磊磊,澗闊水濛濛。

苔滑非關雨,松鳴不假風。 誰能超世累,共坐白雲中。

看過了這兩首詩,不知道大家什麼感受。老街覺得少了好多讨厭的疊字,景物的描寫相對來說更加真切形象,句法也豐富。我個人建議大家作詩,一定要控制疊字的數量,絕句和五、七律比較短小,盡量避免兩處以上的疊字。當然,這是我的一家之言。

另外,這兩首可是标準的格律詩,王秀才不能再笑話“平側不解壓”了 ,語言雖淺白但是不失典雅,王秀才也不能笑話他“凡言取次出”了。

不知道大家的喜好如何,我更喜歡這兩首。

五律詩登寺所見(姑蘇城外寒山寺)3

​結束語

按照慣例,結束時老街用原詩韻作一首五律,偷個懶就把寒山的這些疊字去掉吧,如下:

聞說寒山道,攀峰繞曲濱。松林常有鳥,澗戶寂無人。

擔月風吹面,懸鹑雪積身。此中無曆日,彈指幾回春。

寒山的生卒年均無準确記錄,老街這本書把他列為初唐的詩人,不過看上去更像中唐多一點。寒山與拾得的故事也是亦真亦假,不得而知。結束時錄入他與好友拾得最精彩的一段對話,作為自勉。

​昔日寒山問拾得曰:

世間有人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

拾得曰:

隻要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日更不易,懶得檢查了,如果錯誤歡迎詩友們給予指正,謝謝。

@老街味道

觀唐習律二 唐太宗李世民這些七律每一首都很可疑

觀唐習律01 從《野望》看五律之法 為何說王績開唐五律先聲

看過這幾首詩會發現 笑話乾隆不會作詩這件事 本身就是一個笑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