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六個認同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六個認同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6 11:54:26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必須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才能夯實新時代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曆史意義。《談治國理政》第3卷關于“積極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專題,收入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講話。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做好各項工作,把各族幹部群衆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衆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産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五個認同”是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文化觀、政黨觀、曆史觀的具體體現。增強“五個認同”,有助于提升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自覺性和堅定性,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一、增強偉大祖國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家國情懷

  國家認同與支持是國家存在和存續的根本前提。“國家的認同意識是對政治共同體的支持問題”。愛國是人們對國家主權維護、祖國大好河山熱愛、民族曆史文化的尊崇以及骨肉同胞相惜之情的真摯流露。愛國是對祖國認同的最基本前提。愛國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品格、優良傳統和中華傳統美德的内核,始終是中國人的精神脊梁,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曆經風雨滄桑仍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因為愛自己的祖國,中華民族富有凝聚力、産生向心力、延續生命力,始終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因為愛自己的祖國,56個兄弟民族始終并肩捍衛着祖國統一,把祖國統一作為國家的根本利益、民族的最高利益。愛國成為現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出發點和目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構成了各民族人民對國家形象的共同願景,傾注了情感支持,産生中華民族公共責任感和歸屬感,凝心聚魂。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六個認同(增強五個認同)1

  增強國家認同,就是要深刻認識我們偉大祖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共同締造了并捍衛了國家統一;就是要時刻胸懷祖國,不斷強化國民意識,把維護祖國統一和加強民族團結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旗幟鮮明地維護國家利益和尊嚴,堅決同一切分裂國家的行為作鬥争;就是要時刻胸懷祖國、愛崗敬業、自強不息、勇于擔當、奉獻人民,實現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同頻共振,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功立業。

  二、增強中華民族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中華民族的構建是民族意識覺醒或形成的結果,是曆史發展的必然。中華民族的形成和不斷鞏固,為中國改變曆史上一盤散沙狀态并凝聚為巨大民族力量和國家力量提供堅強保障。56個民族多元彙聚為一體,中華民族一體融聚56個民族多元。“多元”兼容是中華文明綿延至今、曆久彌新的根源,“一體”是曆史的潮流和各族人民共同的心理自覺。“多元一體”既體現了充分尊重“多元”,堅持平等和諧,又凸顯了高度認同“一體”,不斷同心聚力。56個民族共同開拓了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的曆史、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的精神。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彙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曆史。在中華民族已經成為凝聚全國各族人民力量的有效形式以及文化标識和政治标識的情況下,中華民族多元一體化程度愈高就愈能聚積起巨大的民族能量,并因此有效提升國家的競争力。

  增強中華民族認同,就是要深刻理解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與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和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各民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大家庭中不同成員的關系,唇齒相依、休戚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就是要明白各民族隻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才有希望,各民族才有未來。隻有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才能打得更牢。

  三、增強中華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精神内核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立,民族立;文化亡、民族亡。我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悠久燦爛的中華文化,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華民族”乃是以中華文化為紐帶所形成的“民族共同體”。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标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文化認同是一種身份的構建和歸屬,反映了民族共同體對自己身份識别和情感依托的集體意識。多民族、多宗教、多元文化的中國,文化認同問題至關重要。中華文化認同是形成各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的心理基礎和情感紐帶,是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文化紐帶,是連結其他四個認同的精神血脈,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長遠性和根本性作用。強調,加強中華民族大團結,長遠和根本的是增強文化認同,建設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積極培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認同問題解決了,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民族、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才能得到鞏固。

  增強中華文化認同,就是要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和突出優勢,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要正确認識中華文化認同和民族文化認同是并育而不相悖的關系,中華文化如此精彩紛呈、博大精深,緣于其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族文化交相輝映,中華文化曆久彌新,鑄就了今天我們強大文化自信的根源;以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為着力點,發揮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引領和塑造作用,增強中華民族共同體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四、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方向道路

  “舉什麼旗、走什麼路”,這是決定一個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一個國家實行什麼樣的主義,關鍵要看這個主義能否解決這個國家面臨的曆史性課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産黨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創造。指出:“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确道路是多麼不容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是黨和人民曆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覺而堅定地以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為理論和實踐的根本指導思想,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是黨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經驗教訓的總結,曆經黨和人民長期實踐的反複檢驗,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鮮活而極具生命力的具體實踐形态,具有曆史必然性和科學真理性,生動體現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規律的把握到達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發展曆史邏輯的辯證統一,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願、适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已然成為當代中國的根本政治标識和現今各族人民的最大共識。

  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同,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信隻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隻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保持必勝信念,堅定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正确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所處的曆史方位和國内外環境,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在新時代守正創新、接續奮鬥,從世界曆史的高度,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續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加輝煌的篇章。

  五、增強中國共産黨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領導核心

  政黨認同是一定曆史時期内民衆在政治心理及政治情感上對某一政黨相對穩定的認同感。中國共産黨之所以能夠團結帶領各民族共同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并長期執掌國家政權,歸根結底離不開人民對黨的認同與支持。全國各族人民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是黨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地位是曆史的選擇、實踐的選擇和人民的選擇。中國共産黨的合法執政地位得到了全國各族人民的一緻認同,既有廣泛的群衆基礎,又有明确的憲法依據。黨要繼續團結帶領全國各民族人民發展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永續發展,也離不開各族人民的認同。各族群衆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共同奠定了我們黨執政的社會和政治心理基礎,構成了黨執政合法性的重要來源。中國共産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産黨領導。堅持中國共産黨這一堅強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命運所系。強調,“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條是黨的領導是不是堅強有力。”中國共産黨的領導是做好民族工作、維護民族團結的根本保證,對中國共産黨的認同是民族團結的首要前提和必要條件,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必須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已成為各族人民的廣泛共識。隻要始終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就沒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勢力可以挑撥我國的民族關系,民族團結統一就有充分的政治保障。實踐證明,隻有中國共産黨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大團結,隻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凝聚各民族、發展各民族、繁榮各民族。

  增強中國共産黨認同,就是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損害中央權威、妨礙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實施,不與黨中央保持一緻,危害黨的領導的言論和行為,這是維護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也是各族群衆的政治底線,絕不能動搖;要自覺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切實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把各族幹部群衆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加強民族團結的全過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始終沿着正确軌道向前推進。就是要教育引導各族人民知黨恩、感黨恩、報黨恩,堅定不移跟黨走,緊密團結在以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與黨中央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建設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作者系西南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王傳發

歡迎關注中國社會科學網微信公衆号 cssn_cn,獲取更多學術資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