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秦淮風光帶裡,有一座古往今來讀書人都向往且走上仕途的必經之路,寒窗十年隻為在此潑墨揮毫,奮筆疾書,抒發胸中大志,實現理想抱負,那就是由翁同龢題字的江南貢院。
翁同龢題字
位置: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
江南貢院位于南京市秦淮區夫子廟學宮東側,又稱南京貢院、建康貢院,是中國曆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科舉考場,中國南方地區開科取士之地,也是夫子廟地區三大古建築群之一,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重要組成部分。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中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僅明清時期全國就有半數以上官員出自江南貢院,被譽為“中國古代官員的搖籃”。
江南貢院正門
江南貢院從建成至晚清廢除科舉期間為國家輸送八百餘名狀元、十萬餘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兩代名人唐伯虎、鄭闆橋、吳敬梓、施耐庵、 翁同和、張謇、陳獨秀等皆出自于此,金陵文化之昌盛可以想見。
照例我們繼續來了解下題字人。
翁同龢-兩朝帝師,一世清白翁同龢(1830年-1904年),字叔平,号松禅,近代中國著名的政治學家,書法藝術家,江蘇常熟人。翁同龢自鹹豐六年(1856年)狀元及第,步入仕途。後來憑借他淵博的學識,擔任同治、光緒兩代帝師,曆任戶部、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翁同龢為官清正廉潔、恪于職守,是唯一一個死後憑學政身份入祠名宦祠的官員。觀其一生為官從政之德,可以将其概括為:愛民恤民、清正廉潔。
翁老晚年照片
光緒十五年(1889)光緒帝親政後,翁同龢同往常一樣仍到毓慶宮書房給光緒帝授課。為滿足光緒帝對西學的探求,他還繼續不斷向光緒帝呈送有關西學的著作,并且常在書房同光緒帝讨論時政。這一切引起了西太後慈禧和後黨官僚的疑忌。光緒二十三年(1897)一月,西太後慈禧下令裁撤光緒帝的毓慶宮書房。至此,翁同龢結束了長達22年之久的毓慶宮教授生涯。
翁老書法
翁老畫作
歡迎各位知曉更多關于上述信息微曆史的朋友在評論區留言,更希望獲得您的點贊,加粉,并提供更多素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