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告訴你什麼叫做安全感

告訴你什麼叫做安全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8 17:45:44

如果你有觀察過嬰兒,不難發現,有些寶寶在媽媽離開後就會哭,而當媽媽再次抱起寶寶并耐心安撫後,哭鬧就逐漸停下了,寶寶甚至還會開始微笑。這就是人類生命最早所體驗到的安全感。

這種最早期的體驗,和“依戀關系”密不可分。

一個人的安全感源自哪裡?我想從人類早期發展中的“依戀”這一角度來談一談。

告訴你什麼叫做安全感(一個人的安全感源自哪裡)1

什麼是依戀

“依戀”是個體對另一特定個體持續而長久的情感聯結,發展心理學中的依戀,指的是嬰兒尋求并想要保持與另一個人親密的軀體聯系的一種傾向,是嬰兒與主要養育者之間的聯結關系。英國心理學家鮑爾比 (Bowlby, 1969) 認為,人們在兒童早期,甚至從嬰兒期開始就通過靠近母親來确保安全,他們依附母親得以存活。

如果嬰兒能夠依附于母親而免受饑餓、疼痛、寒冷,形成愉悅的幸福感,就會與母親形成安全依附,也稱安全型依戀。在育兒過程中,母親的敏感性(對孩子需求信号的敏銳覺察)和反應性(是否恰當、及時、一緻地滿足孩子所發出的需求信息)已被研究證明與孩子的安全型依戀具有相當程度的相關 (Wolff & Van Ijzendoorn, 1997)。相較而言,不安全型依戀的嬰兒與母親的身體接觸較少,母親對他們的撫養行為比較敷衍,甚至會有消極、拒絕的情緒表達和行為反應。

依戀是嬰兒出生後最早形成的人際關系,也是成人後形成的人際關系的縮影。

告訴你什麼叫做安全感(一個人的安全感源自哪裡)2

建構安全感的“内部工作模型”

鮑爾比認為,個體早期與主要撫養者的生活體驗會促使其産生一套心理表征,成為内部工作模型(internal working model),指的是嬰兒對接近與獲得依戀對象的一系列期望和信念,這種心理表征将會成為未來所有親密關系的範型,并貫穿兒童期、青春期以及成人期。

我對于内部工作模型的理解是:

最初的安全需求是怎樣被滿足的——關于這個過程的一切,都會被儲存在我們的内部工作模型中,形成一個類似藍圖或框架的心理表征。在早期情感聯結建立的過程中,這種心理表征包含嬰兒能感受到的,在面對困難時依戀對象會為TA提供支持的可能性、與依戀對象之間的互動反應等等,這些情緒體驗和記憶會轉化為個體和外界聯結的内在原則、行為方式,在成年後與其他人的關系中也會遵循最初的母嬰互動中形成的模式。它會重要地影響着我們日後與他人建立關系中體驗到的安全感,尤其是親密關系。

我們在體驗中持續建構和不斷修正着起初不安全的内部工作模型,最早的修正發生在家庭裡,與母親的依戀給嬰兒提供了與他人互動的模式,在與家庭中的其他成員建立心理依戀,或者在成長過程中與其他特定的人、寵物、甚至與一件物品建立的情感聯結的過程中,建構和修正都在發生,而内部工作模型為安全感的獲得提供了基礎。

也有研究表明,決定着依戀的成人内部工作模型質量(積極、消極)并不是依戀行為本身,而是父母對早期積極或消極的依戀行為的解釋 (George, Kaplan & Main, 1985)。成人的依戀内部工作模型是重建的記憶,而不是早期依戀經驗的簡單複制,它包含着成人對依戀經驗的解釋和理解,而這又受到更多因素的影響,比如父母的人格特點、生活經曆、生活滿意度等。所以也有一種觀點是:如果能夠用新的信息整合消極的依戀體驗,用理解和寬容的方式來看待自己的父母,也有可能形成安全的内部工作模型。

告訴你什麼叫做安全感(一個人的安全感源自哪裡)3

重新修複依戀的機會

雖然安全感來自于嬰兒早期和撫養人(主要是)母親的依戀關系,但是很多在早期沒有形成安全依戀的讀者也是有機會通過心理咨詢進行修複(安全感)的,我們在咨詢中通常通過如下的方式進行修複。

1、描述過去的依戀創傷,獲得被無條件的接納和理解,來訪可以重新面對當下的關系。

2、而通常情況下,因為創傷通常來自于嬰兒的語言發育之前,這種傷害是很難被記憶和描述的。這時,我們往往可以通過現在的關系來“活現”這種創傷,比如通過和親密愛人的關系、和孩子的關系、或者在咨詢室裡面和咨詢師的關系。

3、活現的創傷修通。咨詢師幫助來訪在意識層面辨别出那些潛意識的願望和沖動是什麼,治療師協助病人辨識、理解以及掌控他們,這就是修通的過程。

4、修通也通過在“活現”出的新的關系中,來訪被以一種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方式對待,這種新的體驗可以覆蓋來訪曾經的創傷,以達到療愈的效果。

5、還有一種情況比較常見,就是女性在生育期間,被觸發了早期的創傷而尋求心理治療,這一時期的女性基于對孩子原始的愛意,往往有比較強烈的動力來改變,但他們又沒有辦法面對他們對孩子産生的負面感覺。這是一個修複依戀關系的絕佳時期。所以每當有一個孕産婦來到工作室,我總是極力的勸說他們留下來,因為她們的改變,将對整個家族的幾代人,産生深遠的影響。

其實再生活當中,我們也是有修複依戀的機會的,例如電影中常常有這種場景,一個内心冷漠的人被某一個突然闖進生活的人改變了,開始産生了依戀和愛意。一段好的親密關系是足以療愈一個人的依戀創傷的。

隻是這種機會并不常有,而且很多人往往會因為曾經依戀的創傷而錯過這種親密。而長期的心理咨詢雖然價格不菲,但相比于現實中的親密關系,可能是一個相對成本最低,最安全的方式了。

參考文獻:

Bowlby, J. (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Vol. 1: Attachment. New York: Basic Books.

George, C., Kaplan, N., & Main, M. (1985). Attachment interview for adults. Unpublished manuscrip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Wolff, M. S. & van Ijzendoorn, M. H. (1997), Sensitivity and Attachment: A Meta-Analysis on Parental Antecedents of Infant Attachment. Child Development, 68(4): 571-591.

桑标(2009). 兒童發展心理學.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大魚心理咨詢工作室:陳婷玮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