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上一次吃黑棗,模模糊糊的形象,感覺應該是在三十多年前了。
要說黑棗這個名字,好多朋友,特别是年輕一輩的朋友會感到很陌生的。黑棗是學名,她還有一個在西府鳳翔地區本土化的名字,叫做“軟棗”。“軟棗”也好,“黑棗”也罷,她和我們平常所吃的紅棗非親非故,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倒是和柿子是親得不能再親的親戚了,她們都是長着深綠色的橢圓形的葉子,幼樹樹皮呈灰白色,高齡樹的樹皮表皮皺裂,在雨水陽光等等的綜合作用下,樹皮上往往長滿了墨綠色的青苔,很有點古樸或者說滄桑的味道。
在我們家老屋的後院,也就是照壁後面,就有一顆軟棗樹。樹的主幹不是很粗,大概有個成年人胳膊粗細,但是很高,大概記得最少有五六米高了。在軟棗樹的東側牆角,大概兩三米外,就是一顆火罐柿子樹了,每到深秋,樹葉落盡的時候,火紅的柿子一串一串的挂在枝頭,迎風搖曳。而相比又紅又大的柿子,軟棗就像一位很不起眼的村姑,很難引起她人的注意,雖然自己也是曆經寒暑,果實累累,但是由于軟棗的個頭也的确是太小了,大約也隻有小拇指頭那麼大點,雖然一顆顆的軟棗密密麻麻的在樹枝上排着隊,但是由于軟棗的果實是紫黑色的,遠看幾乎和樹枝是一個顔色,很難讓人老遠就發現她,雖然她也熟透了,直接就能吃,但是還是沒有火罐柿子那麼的亮眼,老遠老遠就能看到,即使此時得柿子雖然紅彤彤,亮晶晶的,但是依然苦澀,要采摘下來,放一放,放軟了才能吃。
世間的事往往都是這樣,人們往往都是喜歡看起來光鮮亮麗的東西,反而對一些默默無聞,平淡無奇,外表不出衆的事物視而不見,甚至都提不起興趣,那時候的懵懂無知我如此,經曆豐富的大人們,亦是如此……
盡管家裡的人都不太喜歡吃軟棗,因為,軟棗個頭太小,果肉有限,裡面的種子卻有好多顆,有點像山楂果一樣,果肉少的可憐,種子卻很多……再怎麼說軟棗的味道其實還是很不錯的,嚼起來甜甜的、糯糯的。在那個物質極度匮乏,缺吃少穿的八十年代,軟棗無疑是造物主送給人們的寶貴禮物,在苦澀的年代裡,軟棗多多少少的能帶給我們絲絲甘甜,忘卻些許生活中的諸多苦辣……
每到過了霜降,軟棗樹的葉子早已落光,一顆顆的軟棗上已經布滿了一層薄薄的白霜,父親就知道,是時候采摘軟棗了。
父親搬來梯子,我們在樹下扶着梯子,父親現在梯子上直接折軟棗樹的樹枝,一串串的遞下來,差不多夠了的時候,父親就下來,把軟棗分成幾份,我們留一些,把軟棗挂在閑房的橫梁上,其他的就分給别的鄰居們了,遠的不說,我們那個街道,隻有我們家有軟棗樹,别的人很眼饞的,于是乎,我們家的軟棗很少有人愛吃,反而鄰居家的大人小孩們很愛吃,或許這就是人性的特點吧。
再後來的每一年,即使軟棗每年都是碩果累累的,但是愛吃她的人卻很少很少,再後來,父親也不摘了,每年冬天,荒涼的野外,冰天雪地的光景,軟棗樹上滿是從四面八方飛來的鳥兒,站在枝頭,一口一口的啄食着甜甜的軟棗,鳥兒有喜鵲,麻雀,野鴿子等等……
再後來,不知道是哪一年,大概是九十年代初的時候,某一天,記得刮起了大風,雨也很大,早上起來的時候,發現軟棗樹被攔腰刮斷了,偌大的樹冠躺在地上,隻剩了不到兩米的樹幹了。等到我放學回家,發現,軟棗樹被砍掉了,也不知道是我三爸砍的,還是我父親砍的,記得父親說過,軟棗家裡沒人愛吃,長在那裡還礙事,砍了就砍了……
歲月無情,當年在樹下等着吃軟棗的懵懂少年,現在業已成為稀松平常的中年油膩大叔。現在社會發展了,經濟水平提高了,好吃的東西很多很多,但是卻在心底很是懷念那個時候吃軟棗的感受和味道,但是我知道,這個願望是很難實現了,至少在我們村,再也沒有見到過誰家有軟棗樹,并不是說軟棗有多金貴,有多好吃,而是,那其貌不揚,甚至土的掉渣的軟棗,承載着我的童年的情感和記憶,軟棗樹不在了,好在文字是永恒的,所以,就用些許文字,記錄下來這段漸行漸遠的美好記憶,留作紀念……
世間萬物,在眼前的時候,大多數人往往視而不見,等到失去的時候,再追悔莫及也是難以挽回的了。
所以啊,我的朋友們,花到折時堪需折,莫到無花空折枝!
珍惜當下,才會擁抱幸福,少些遺憾!……#情感##童年##你對人生有哪些感悟#@今日頭條@橋頭後生@微頭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