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我們繼續分享中國哲學思想,從今天開始,我們開始分享道家思想另外一個代表思想家莊子的哲學思想。在介紹莊子的道家思想之前,讓我們來簡單對比一下同樣是道家思想家,老子和莊子的差異。
莊子大約出生在公元前369年,姓莊名周,所以我們經常有稱之為“莊周”。我們都知道,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老子開創了道家思想之後,然後就是莊子比較有名了,我們可能認為莊子和老子是差不多時代的人。但其實他們差很遠,老子出生的年月雖然不詳,但是大約是公元前571年左右,而莊子是公元前369年,前後基本上相差了200年,就好比現代的我們和19世紀初的兩代人一樣,其實社會環境相差很多。莊子出生在戰國中期的宋國,而老子是出生在春秋中晚期的陳國,春秋一般我們一般是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而戰國時期是指從公元前476年到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建立大一統的秦王朝為止。
“春秋時期”雖然周朝開始衰落,進入了“禮崩樂壞”的年代,但是相比于“戰國時期”,那社會環境還是好太多了。我們都知道,周朝是以“禮樂治國”,所以,大家對戰争還是非常克制的,而在戰國時期,大家就沒有那麼克制了。有兩次著名的戰争,一個是發生在大約公元前638年,春秋時期的“泓水之戰”,一個是發生在公元前260年左右,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通過這兩次戰争就可以窺視兩個曆史時期的差異了。
泓水之戰是宋國的宋襄公和楚國為争奪霸權,發生的一次戰争,雖然這場戰争是以宋國失敗而告終。但是過程非常有意思,因為其實一開始,宋國是占有地利優勢的,宋襄公集結大量軍隊在泓水邊等着楚國來應戰,楚國的軍隊正在渡河,宋國的一個軍官就對宋襄公說:“楚軍比我軍人數多,我們應該趁他們正在渡河,馬上發起進攻,那樣楚軍必敗。”,但出人意料,宋襄公卻說:那不行,這不符合戰争的“禮數”,而且還進行了長篇大論,大概意思是說,君子不能乘人之危什麼的,一要等楚軍全部渡過河,列好陣了再進攻。但結果就是楚軍全部渡過河後,宋軍最終因寡不敵衆,最後輸得很慘,宋襄公還因此受傷了,第二年就去世了。如果用今人的眼光來看,這位宋襄公确實有點傻。但是,在當時非常注重“禮儀道德”的春秋時期,其實是可以理解的。
但300多年後,戰國時期的長平之戰就完全不一樣了,當時秦國率軍在趙國的長平這個地方,和趙國軍隊發生了激戰,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占領了長平,而且秦國軍隊還前後斬殺趙國士兵45萬人,其中大部分是被活埋的,可見這個時候的戰争已經完全不講“禮”了,非常殘酷。
當然這是春秋和戰國時期的兩個例子,我隻是想說明老子說在春秋和莊子所在的戰國時期,社會背景是完全不一樣的,那這導緻他們的思想也有了差别。那他們的思想有什麼差異呢?簡單來說就是,老子的思想更“外向”,更偏向于“治世”,有更多的自然主義傾向;而莊子的思想更“内向”,更偏向于“治己”,有更多的人文主義傾向。
在老子的年代雖然周朝禮崩樂壞,但禮儀制度還尚存,也是比較和平的年代,老子在《道德經》中有很多章節也都是論述君王的治國思想,比如如何治理國家,如何對待老百姓等等,甚至還提出了“小國寡民”的理想社會,表達了一種對自然狀态下生活方式的向往。而莊子生活中戰國中後期更加殘酷的戰亂社會,戰火紛飛民不聊生,雖然他們都追求回歸自然,返璞歸真的生活狀态,但是莊子的思想有一種被動“避世”的傾向,表現出對現實的無力,而老子的思想則是一種主動的“避世”。
在《莊子》裡面很多故事都顯示出了莊子這種人生态度,在《莊子》的外篇、内篇、雜篇等幾十篇文章中,很少對如何治理國家發表自己的思想和觀點,有的時候,也是簡單繼承了老子的“無為而治”的思想。而《莊子》中的名篇,比如“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等等,都是關于莊子關于人生哲學的論述。所以,如果要說老子和莊子的道家思想最大的區别的話,老子更偏向于自然哲學,而莊子更偏向于人生哲學。當然這個不是絕對的,老子的思想中,也有很多人生的思考,莊子的思想中也有一些治國思想。
其實,這種差異并不奇怪,在古希臘,曆史也是驚人的相似。在西方,在公元前5-6世紀,是古希臘思想文化最為繁榮的時期,從公元前600多年的“西方哲學之父”泰勒斯提出“水是世界的本原”開始,此後古希臘出現了一大批思想家和哲學家,比如提出“原子論”的德谟克利特、提出“數本原論”的畢達哥拉斯、提出“火本原論”的赫拉克利特、提出“存在論”的巴門尼德、當然還包括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裡士多德等等。公元前4-6世紀,是西方思想奠基的年代,他們和我國古代的老子、孔子是差不多年代的。
但是在古希臘公元前400多年,先後經曆了希波戰争、伯羅奔尼撒等戰争之後,古希臘文明開始衰落,後來被亞曆山大所帶領的馬其頓帝國所征服,而在亞曆山大時期,古希臘産生了多個哲學流派,包括:犬儒學派、崇尚“快樂主義的”伊壁鸠魯學派、崇尚“禁欲主義”的斯多葛學派,還有犬儒學派和懷疑主義學派。這些學派的思想和蘇格拉底和泰勒斯時期的思想有一個非常大的區别就是:他們更多的是關注自身的幸福和快樂,而很少關注外在的世界。有這樣的思想差異,當然也是和當時古希臘文明衰落,被外族入侵的社會現實分不開的。所以,不管在東方還是西方,雖然他們并沒有什麼交流,但是他們所表現出的思想傾向其實是類似的,在軸心時代,他們的思想都從自然主義轉向了人文主義,而這背後,都和當時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
好了,簡單對比了老子和莊子的思想和東西方思想的差異。接下來,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莊子這個人。莊子,大約出生于公元前369年,是戰國時期蒙國人,在今天的山東和河南交界處的一個小國。莊子是宋國的公室後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國的第十一代國君宋戴公,宋戴公是莊姓的始祖。莊子是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也是先秦七子之一,而先秦七子分别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和韓非子。
莊子是孟子同時代的人,也是古代名家學派創始人惠施的朋友。莊子的思想原著并沒有找到,現在我們熟知的《莊子》一書是由公元3世紀郭象重新編著的,郭象也是《莊子》的大注釋家。《莊子》原著52篇,現存33篇,它和《老子》、《周易》三本書合稱為“三玄”。其中的内容豐富,博大精深,涉及哲學、人生、政治、社會、藝術、宇宙生成論等很多方面。另外,《莊子》不僅僅是一本哲學著作,更是一本經典的文學和審美學上的經典作品。是對中國文學、審美的發展有着非常深遠的影響。短短數萬字的《莊子》,包括了幾百個寓言故事,其中我們熟悉的“東施效颦”、“邯鄲學步”、“呆若木雞”都是出自《莊子》這本書。
好了,今天簡單介紹了莊子和老子的思想差異,以及莊子的簡單生平,接下來,我會用一系列文章,分别介紹這本中國思想和文化史的經典作品《莊子》。今天的内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我們下一篇文章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