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的發展
給我們帶來了便利
然而對于父母長輩們來說
在使用智能手機的過程中
由于對手機功能、軟件的不熟悉
經常容易踩坑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感同身受
父母總是吐槽即使每天清理手機垃圾
然而使用起來卻一日更比一日卡
等你仔細一看
才發現手機裡有各種各樣的清理軟件
知名的,不知名的
問他們為什麼下載這麼多
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
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這些清理軟件他們又是從哪裡下載的呢?
今年的3·15晚會曝光了手機清理類軟件的秘密,一些手機清理軟件在獲取數據方面設計了層層陷阱,他們針對老齡用戶進行誘導下載,将各種低俗、劣質甚至帶有欺騙套路的廣告和内容推送至手機上,使得一些老年人上當受騙。
3·15晚會案例
70多歲的李女士通過智能手機看新聞、小說時,手機屏幕總會自動蹦出一些“安全提示”:“病毒”“垃圾”“内存嚴重不足”,按照提示李女士清理了手機,但她發現這些“安全提示”越清理越多,手機越用越慢。
中國電子技術标準化研究院網安中心的專家對這一現象進行了監測。在一款小說閱讀軟件裡,正常閱讀過程中出現了“安全清理”提示,工作人員點擊後,下載安裝了一款叫“内存優化大師”的App,自動清理過程中又繼續蹦出“清理手機緩存”提醒,點擊後,手機又下載安裝了“超強清理大師”。不斷“提醒、下載、清理”,同樣路徑接力重複,手機上接着又安裝了“智能清理大師”和“手機管家PRO”。
更過分的是工作人員對“手機管家PRO”進行測試後發現,這款App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清理手機垃圾,背地裡實則在不斷偷偷大量獲取手機裡的信息。
惡意app
根據《移動互聯網惡意程序描述格式》規定,具有惡意扣費、信息竊取、遠程控制、惡意傳播、資費消耗、系統破壞、誘騙欺詐、流氓行為八種惡意行為之一,即可被認定為惡意app。
01
竊取GPS信息
惡意軟件會收集如GPS等很多個人信息,甚至會高頻率地上傳,手機就會變得更卡,老人用戶就會再中招,繼續下載清理類軟件,形成惡性循環。
02
竊取通訊錄
用戶的通訊錄信息一旦遭到洩露,不僅可能遭受到廣告的騷擾,受到詐騙的危險性也同樣不可忽視。
03
竊取通話記錄
授權訪問麥克風、app就能使用手機錄音。如果軟件申請了發送短信、錄音、撥打電話、讀取通話記錄等敏感權限,但實際應用中并未使用的,請提高警惕,及時删除。
04
竊取IMSI号
國際移動用戶識别碼IMSI号是區别移動用戶的标志,存儲在SIM卡中,可用于區别移動用戶的有效信息。當IMSI号被讀取,就能唯一對應個人的SIM卡。
05
收集用戶數據
惡意app駐紮在老人的手機裡,不斷在後台發送用戶數據信息,對老人們進行用戶群體畫像,打上“容易被誤導和誘導”的标簽,源源不斷地推送各種低俗、劣質甚至帶有欺騙套路的廣告和内容。
如何遠離惡意app
1、下載軟件選擇正規渠道。
2、定期檢查清理手機app。
3、設置好app的隐私權限。
老年人網絡應用能力較低
自我隐私保護意識不強
很容易淪為信息時代的“待宰羔羊”
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
讓老人跟上信息化時代
安全的使用智能手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