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好,百病少;好脾胃,食療養。自然的産物是最适合脾胃的“補品”,草木蟲魚,瓜果菜蔬,無分貴賤,皆可成為有益于脾胃的“本草”。善用生活中唾手可得的材料,活學活用,當自己的“調養師”。
醫學指導: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 盧傳堅 教授
牡蛎這個名字對大衆來說有些生僻,但要說起它的另一個名字--生蚝,想必老少皆知。在南方近海的城鎮上,常可見街邊一排叫賣“烤生蚝”的小攤,新鮮的大個牡蛎撬開殼後在烤架上烤得滋滋響,白嫩的蚝肉撒上金色蒜蓉和綠色蔥花後更是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精明的商家還會在旁邊擺上小牌子,說牡蛎吃了可以“壯陽、滋陰、美容”,引得路人成群光顧。牡蛎是不是真的有這麼多功效?中醫又是怎麼看的呢?
中醫用牡蛎入藥,用的是它的殼。《本經疏證》中說牡蛎殼“味鹹平,性微寒”,關于它的功效也有個傳說。
傳說大海邊有個漁夫每日出海打漁,有一天救回了一個非常瘦弱的落水女孩,他見女孩無家可歸,便收養了她,女孩十分感激。有一天,漁夫出海遇上了暴風雨,他抱着一塊木闆苦苦支撐了很久,最終僥幸爬上了岸。自此之後,他便因為驚吓過度生了病,而女孩聽說牡蛎殼能夠鎮靜安神,便每日頂着風吹日曬,在礁石縫裡辛苦地尋找。龍王聽說這事後,贈了一些肥大的牡蛎種供女孩在海邊放養,漁夫吃了牡蛎殼煮的水後,病一天天好了,而瘦弱的女孩吃了牡蛎後也一天天變得強壯起來。
細解本草
從傳說上看,生蚝确實有一定的“強壯”功效,這種說法也并非空穴來風。首先,海味多鹹,鹹可以入腎,因此很多海産都有“補腎”的作用,如海馬、海龍等。雖然“男人吃了壯陽,女人吃了養陰”這種說法過于誇張,但味鹹入腎的牡蛎肉确實有一定的補腎效果,《證類本草》中确實也稱牡蛎“肉煮食,主虛損……兼令人細肌膚,美顔色”。這可能和牡蛎肉那如牛奶般細膩的質地有關,再加上它是“血肉有情”之品,有滋補腎陰的功效,陰血足了,皮膚便能變得水潤細膩,因此它的“美容”功效倒也說得過去。至于“壯陽”一說便有些缥缈了,最多是個間接作用。中醫更常用的是牡蛎殼,這種材料更易獲取和保存。
牡蛎殼常用于潛陽安神,在自然界中,潮水的湧起就像陽氣浮起,而生于海中的牡蛎有潮漲開殼,潮退閉殼的特點。漲潮時張開殼吸水,就像把陽氣吸到陰分中一樣;而在退潮時它又迅速地關殼攏住水分,就像把陽氣鎖在貝肉中。古人觀察到這一現象,認為牡蛎善于“召陽歸陰”,也就是能把因驚吓或發怒而上越的陽氣“吸”回來,并牢牢地“鎖住”,因此有安神定驚的作用。
本草功效
牡蛎殼尤其适用于受驚吓之後的心神不定,或虛熱盜汗的治療中。
人受驚吓後,陽氣會上沖,因此會心慌心跳,陽氣浮越在上而不能入陰,導緻有些人“吓到睡不着覺”。有些女性在更年期容易出現煩躁失眠,潮熱盜汗的現象,部分是由于陰虛陽浮所緻。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服用一些滋陰藥外,中醫還會配上一些如牡蛎這樣的潛陽藥,将浮越在上面的“虛熱”收攏到陰分中,這樣人的陽氣就會“下潛”,汗液也會内收,才能“安心”地睡個好覺。
活用本草
雖說牡蛎殼才能入藥,但在日常生活中,讀者們應該更想美味與健康一同享用。因此本期的前一道膳食用的是牡蛎殼,以取其安神及止汗的作用,最後一道膳食則用牡蛎肉,重在滋陰養顔,讀者可按需選用。成品牡蛎殼可在藥鋪中買到,雖說家庭可也制備,但恐有些外殼清洗不淨,建議還是買成品為好。
牡蛎水鴨湯
材料:新鮮水鴨肉1500g(約半隻左右),生姜數片,牡蛎殼30g,茯苓20g,精鹽适量。
做法:牡蛎殼和茯苓裝入湯料袋中。水鴨肉斬塊,洗淨後先焯一遍,加入姜片放鍋中。鍋中放水燒開後,加入湯料袋,轉小火煮1小時左右,取出湯料袋,關火前加鹽調味即可。該湯适合用于受驚吓後失眠不安的情況,伴有多夢紛纭,心慌不安,茯苓可用茯神替代(藥店有),效果更好。體虛者還可在湯裡加入适量人參片(3-5g,放碗底沖服),可加強安神作用。
生蚝紫菜湯
材料:新鮮生蚝300g、幹紫菜200g,豬肉100g,芹菜1-2棵。
做法:新鮮生蚝洗淨,芹菜取莖切粒,豬肉切肉末。鍋中放冷水,先放入生蚝和肉末,煮開後再放入紫菜幹和芹菜粒,關火前加少許鹽或魚露調味,即可飲用。新鮮生蚝本身的滋味便很鮮美,因此不需加太多佐料。對于體型偏幹瘦,肌膚不潤,胃口尚可者有改善體質作用。
點擊“閱讀原文”
浏覽補土論壇,還可獲取更多資訊哦~
專家介紹
盧 傳 堅
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國醫大師禤國維教授弟子,全國首批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國家中醫藥領軍人才“岐黃學者”,廣東省“千百十”工程國家級人才培養對象,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學術流派學術帶頭人,銀屑病臨床與基礎研究創新團隊負責人。現任廣東省中醫院、廣東省中醫藥科學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副院長。兼任中華中醫藥學會免疫學分會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中醫藥免疫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銀屑病專委會委員,廣東省醫學會皮膚性病分會銀屑病學組副組長,廣東省中醫标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标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标準化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組織生物樣本庫分會中醫藥學組組長等職務。
主持并完成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編出版專著20部(英文專著6部);以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SCI收錄60多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和軟件著作權共9項,國家中藥新藥臨床批件1項,中藥新藥研發成功轉讓2項,獲省部級教學、科研成果獎共12項。曾榮獲“國家衛生計生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首屆傑出女中醫師"、“中國女醫師協會五洲女子科技獎”、“南粵巾帼創新十傑”、“廣東省三八紅旗手标兵”等稱号。
供稿:廣東省中醫院嶺南補土流派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删除)
給我好看的人
越來越好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