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美福寶”發布,2017年6月30日
很多人一看到這個标題可能就淩亂了。“懷孕和牙齒有關系?有關系嗎?有什麼關系?”我們答案是“有,而且有很大的關系。”今天我們就來細細的說道說道妊娠期牙周炎的那些事。
牙周炎容易導緻孕婦流産或者早産
經過科學研究表明,排除所有傳統危險的因素後,牙周組織健康的孕婦發生早産的幾率是11.2%,這個數字在患有中度、重度的牙周炎孕婦中,則顯著增加到28.6%。那麼,這個牙周炎的緻病菌是如何暗度成倉影響到寶寶的呢?
我們大家多于牙周炎的普遍認識就是,牙周炎是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即牙龈、牙周膜、牙骨質及牙槽骨周圍的炎症,是一種慢性疾病,而且難以根治。牙周炎的緻病細菌,還有它所産生的毒性代謝産物,都可以通過上述潰瘍糜爛的牙龈内壁進入到血液中去,随着血液流動到身體的各個部位,到哪都是個麻煩。
孕婦為什麼容易得牙周炎?
懷孕期間,由于孕媽體内孕激素、雌激素水平的增高,以緻血流淤滞及血管壁滲透性和毛細血管滲透性增加,從而造成牙周炎,醫學上稱為妊娠期牙龈炎。
孕婦如何判斷自己是否得了牙周炎?
1、刷牙時刷毛上有血迹,咬食物時食物上有血迹,說明有牙周炎。
2、照鏡子看看,如果有牙龈紅腫,一碰就出血,說明有牙周炎。
3、牙齒有不同程度的松動,牙根暴露或牙龈紅腫、有膿,說明已發展到牙周炎。
4、有口臭說明可能有牙周炎。
5、定期前往醫院檢查,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最好每6個月1次;定期進行洗牙,醫生用特殊器械清除牙石,每年一次;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孕媽牙周炎該怎麼治療?
1、孕期發生牙周炎,不可以随意用藥,應及時就醫。醫生一般推薦局部治療,包括牙齒的潔刮治(将牙齒上的菌斑刮幹淨)、沖洗、局部用藥(口腔包含藥物或者漱口水)等,一般不需全身用藥(如口服藥物或者打點滴)。
2、隻要局部治療處理得好,無需吃消炎藥。特别是孕媽,更不主張吃各類抗生素,但可在局部治療之後,配合适當的日常護理(如吃過東西後使用漱口水)。
因此,對于準備懷孕的女性患者來說,建議如下:
1、孕前應該到正規的醫院進行全面的口腔檢查和保健治療,早期發現牙龈炎或牙周炎,早期治療。特别是已經患有牙龈炎或牙周炎的女性,更應該先進行完善的牙周專科治療,控制炎症後再懷孕,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2、懷孕後4-6個月為安全期,是可以進行牙科治療的。如果有牙周的問題,可以接受牙周治療,以局部治療為主,包括龈上下的潔治。妊娠期龈瘤經潔治後,一般會縮小,無進行性增大,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待産後再行切除性手術。若瘤體過大,經治療仍影響進食,可選擇在安全期切除。
3、在懷孕階段,若發現有急性炎症如牙周膿腫的發生,甚至是有感染性菌血症的可能性,需要立即就醫。
4、牙周病經診療後,如果狀況沒有繼續惡化,而想進行增大的牙縫關閉這類非緊急性的治療,建議選擇産後再進行。
5、如果延遲就醫,可能會影響母體及胎兒,造成早産或胎兒體重過請,所以治療要及時。
準媽媽們對自己的牙齒問題一定要注意起來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