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注:本文基于視頻文字稿改寫,因文字無法準确描寫音樂體驗而作出了一定的删改。如果你也喜歡這個題材,建議觀看視頻獲得更完整的體驗。
說起 Hi-Fi,我們腦子裡難免會出現這樣一個畫面:神情嚴峻的狂熱發燒友正襟危坐在音響前,時不時從嘴裡蹦出幾個莫名其妙的、類似「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這樣的形容詞;和他們聊起音樂時,動辄就是那幾張「發燒天碟」中的「試音金曲」。
圖文無關!
雖然乍看之下有些可笑,但「音樂發燒」也算是唱片工業擴張大潮下對音樂欣賞本真的一種堅持,隻是和任何亞文化一樣,有時候當堅持演變成了「古怪」的儀式,外人看了覺得奇詭也情有可原。
但音樂愛好者對高保真的追求并不是憑空而來的,它與音樂産品的制作方式演變密不可分。曾經有一段被稱為「響度戰争」的小曆史:為了更容易引起聽衆的注意,很多音樂制作人都不顧創作者的原本意圖,争相把音樂做得足夠大聲,以達到瞬間把歌迷耳朵牢牢抓住的效果。
圖源網絡
在以前,比如古典樂,就是一種更細膩、更複雜的純音樂表達方式,除了各種樂器的配合,還會使用響度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但流行樂就比較少看到這種創作方式,所以那時很多流行音樂制作人幹脆就把各種樂器的音量調到幾乎一樣。這種做法其實現在也還有,如果你有興趣,可以将一些口水歌或者短視頻平台的背景音樂下載下來,拖到能顯示聲音頻譜的軟件裡。你會發現它們的波形圖并非錯落有緻的「山巒」造型,而是都像磚牆般充斥着整個界面。
同時,随着時代的變化聽衆的喜好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别說音樂細節,能完整聽完一首歌的人都越來越少了。沒有買賣就沒有熱愛,音樂制作人自然也就不再用心,批量生産爆款才是王道。
那一定要去聽懂那些古典的、大編制的作品才能欣賞好音樂了嗎?所幸不管在什麼時代,不管是實體唱片還是數字音樂,有追求的音樂人一定都會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各種想法和痕迹。本期視頻就是在這種基礎下向你介紹的——如果不使用所謂的發燒詞彙來聊「音質」,我們究竟聊的是什麼?
音質的「細節」是什麼宇多田光的專輯《初戀》裡有一首歌叫《夕凪》,翻譯過來就是《靜谧的傍晚》或者是《風平浪靜的傍晚》。這是一首很溫柔、很深情的歌。
但如果你看到這裡,就打開手機随手把它找來外放,或者在地鐵上拿出非降噪耳機一聽,可能就覺得 OK、抒情、慢歌、好聽——但好像也就僅限于此了,也許你再也不會聽第二次。
《初戀》的專輯封面
而如果你再仔細一點、環境再安靜一點,就會發現在開頭的常規樂器之外,還有一些若隐若現的雜音,像風聲、篝火,又有點像海浪,好像還有人在說話。
這是因為你聽到的是盜版嗎?
抱着這樣的好奇心,我在一條 NHK 的紀錄片《行家本色:宇多田光》裡找到了答案,《夕凪》其實是宇多田光為了紀念母親而寫的歌——她的媽媽藤圭子在 2013 年選擇離開了這個世界。宇多田光的父母一輩子相愛相殺,離婚又複婚多達七次,藤圭子的精神狀态也因此一直很不穩定,最終導緻了悲劇的發生,對宇多田光也造成了很大的打擊。本文在此不過多八卦,大家可以自行搜索了解。
告别禮上的宇多田光
此後宇多田光陸續寫了不少歌曲去紀念她,比如《嵐の女神》《花束を君に(将花束獻給你)》《真夏の通り雨(盛夏的陣雨)》等等。而《夕凪》是其中最有禅意和哲思的一首,借着夕陽下時而靜谧時而泛起波紋的海面,來表達這些年來自己内心的思緒。這首歌也特别難寫,結尾有一段歌詞據說寫了三年都寫不出來。
直到一個晚上她在看一本叫做《微暗的火》的小說,一邊聽着《夕凪》的 demo,一邊念着書裡的詩句,念着念着自己也淚流滿面,同時也讓自己徹底想通了該如何去面對這段心路曆程。最後她決定把這段聲音做成采樣,悄咪咪地放到《夕凪》裡,等待像我這樣的歌迷去觸碰她的内心。
創作《夕凪》時的宇多田光
而那段三年都寫不出來的歌詞,她也決定不再糾結,而是将原本隻是用來占位的意義不明的發音「seiya seiya seiya」用作正式的歌詞。
「要面對真實的自己」,這就是宇多田光得出的結論。
題外話,電影《銀翼殺手2049》裡測試仿生人的問題就來自《微暗的火》,劇中女生手裡拿着的書也是它
我們經常吐槽說低水平的片子,一個畫面隻講一件事,一邊吃飯一邊看也不會錯過任何情節。而《夕凪》作品則這種更能體現創作者的追求。短短一個畫面不僅僅主角在講話,配角、場景、道具也在同步演繹,錯過了一眼,你可能就錯過了整個劇情。
所以,當我說起音質裡的細節時,并不隻是想說「高音甜、中音準、低音勁」,而是音樂人創作時所留下的一顆心。它和你的設備昂貴與否沒有很直接的關系,隻在于你聽得有多認真。
如果前面坐的是梁朝偉又不一樣,誰還會認真聽歌啊
音質的「層次感」是什麼當然,并不是說簡單就是原罪,複雜才是高級。
音樂人的才華和情感是有很多種表達方式的。比如日本傳奇民謠歌手森田童子的《ぼくたちの失敗(我們的失敗)》的開頭就特簡單,就三個聲音,鋼琴,人聲,吉他,一個接一個地出現,不緊不慢。再然後,口哨、大提琴、小提琴逐漸加入,樂器才越來越多了,但編曲一直很克制,很簡潔。這首歌我聽了無數次,每一次聽都很感動。網友形容它「就像暗夜窗外屋檐上滾落的水滴,如漣漪般散開」,我覺得非常貼切。
《ぼくたちの失敗》專輯封面
我介紹這首歌的重點在于,如果換成一對耳機或者左右聲道分離的音箱再來聽這首歌,你會發現它有一個巧妙之處,就是開頭的樂器是被分開成左右聲道的——鋼琴隻在左聲道,吉他隻在右聲道。為什麼這麼做我沒有找到答案,也許它并沒有《夕凪》那樣的故事,或者甚至隻是當年一次錄音事故。不過反而這個設定配合這樣的曲風,反而讓我更喜歡,經常在深夜戴着戴耳機來反複聆聽,百聽不厭。
使用兩個音箱播放《ぼくたちの失敗》
還有我同樣喜歡了很多年的丹麥樂隊 Mew 的《Comforting Sounds》。前奏也是特意将兩把吉他分開到兩個聲道。不過這一次歌迷很容易感受得到——這個設計和歌曲本身孤獨、隔絕的主題,甚至是和專輯名字是相呼應的。這首歌所在專輯的名字叫《Frengers》,是一個結合了 Friends 和 Strangers 的自造詞,意思是「Not Quite Friends, Not Quite Strangers」——不是陌生人,但也不算朋友。這是一張 18 年前的專輯,因此這也是 18 年前的概念,卻仿佛預言了當下這個網絡社交時代。所以當你了解完這個背景之後又再聽一遍,又或者看一看歌詞,相信又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Frengers》唱片封面
這樣的一種編曲、層次感,充分利用了雙聲道的特點,讓歌曲的「劇情」得到了更好的表達。這樣的設計估計再貴的單體音箱也聽不出來,而歌迷如果因此而錯過了的話……也許會是一個小小的遺憾吧。
音質的「音色」又是什麼其實說到底,細節和層次,背後都離不開對于樂器的使用,比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吉他、小提琴高頻,人聲中頻,鼓點低頻之類的。我們這次暫時沒機會大講特講,所以我想單獨拿出來講的,是一個長期位于「鄙視鍊」底層的……Bass。
Bass 的字面意思,就是「低音」「低頻」,它可以很震撼,也可以讓人完全意識不到它的存在。
使用低音強勁的音箱播放《Angel》
震撼,一般就是當我們說「Bass 音效」的時候,我們更多是在說一種讓人「心潮澎湃」的效果。炸、燥,很多綜藝都喜歡用這些詞。但我喜歡的,是将「低」這一特性運用到了極緻的音樂。比如英國電子樂隊 Massive Attack 的《Angel》。
如果你此時也點開了這首歌,我先來問你們一個問題,在「嘀嘀嗒嗒」的節奏響起之前,你是從第幾秒開始聽到聲音的?
正确答案是第一秒。這首歌從一開始就有一道非常非常低的低頻潛藏在最深處。是貫穿着整首曲子的靈魂所在,如果你聽到的是這樣的完全體,那麼我相信樂趣應該會多那麼一丢丢。但如果你又是随手外放的話,則可能要等到第六七秒甚至更晚才有聲音,那就有點遺憾了。
另一種「沒有存在感」的 Bass 就是貝斯吉他(Bass Guitar)的 bass,也就是大家一直說搞不懂在幹嘛的貝斯。
請問上圖誰沒有臉(誤
這種 Bass 往往并不炸裂,恰恰相反,如果你還是将它們調到最「炸」,效果是适得其反的。比如彩虹樂隊的《Driver's High》,當年《GTO 麻辣教師》主題曲,很多人都很喜歡它熱血高亢的曲風和吉他 solo。但其實這背後連綿不絕的 bassline 才是我心中的精華,甚于吉他 solo。大家聽的時候可以留意一下,如果聽不出來,可以看看視頻裡别人翻彈的片段。
《Driver's High》專輯封面
關于自己的一些聽歌經曆我是一個從實體時代過來的人,以前的影音産品,黑膠、磁帶、錄像帶、CD DVD,都是物理存在的介質,把它們放進一個機器裡,就出來聲音影像,合情合理,對吧?
但無線互聯網普及之後,手機、電腦、iPad 可以瞬間出現各種畫面,各種聲音,永遠不會磨損,随手就可以分享。遠在大洋彼岸的各種潮流、文化,一瞬間就能印到我們的腦子裡。
攝于廣州大沙頭二手 CD 店
但也正因為這樣,一份作品發布出來,也被分化成了不同的規格、格式,任君選擇。有人看電影一定要去電影院,有人拿着手機随時就可以消遣,還能 1.5 倍快進;有人聽歌前必定躺平關燈,有人隻是想在通勤路上的抵抗外界的噪音。
而我自己,對于非常喜歡的音樂還是會有一點點儀式感的,比如我會買 CD。情懷是有點,主要是還是我總覺這一整套 CD,包括音樂包括歌詞本包括裝幀設計,才是音樂創作者本人最認可得,最完整、最正确、也最稱得上是「蓋棺定論」的版本。
相應的,在設備的選擇上,我也是以還原音樂本質為主。比如客廳因為要和裝修風格搭配一下,音質和顔值都比較對味的就是 KEF Q350 了。
放在客廳的 KEF Q350
書桌我選是一對真力 8010,真力的效果,真的聽過就回不去。
書桌上的真力 8010A
最經常聽的 CD 我一般就翻錄到卡裡,用播放器播放,目前我的選擇是 M11 Plus LTD,因為它也可以聽 Apple 的無損嘛,就可以偷點懶。晚上睡覺前我也會盡量擠出獨享的 moment,拿出我最愛的 Fostex T60rp 或者偶爾是舒爾的 SRH1540,所有的音樂細節都……更細節,這兩款都是接近監聽風格的耳機,聽像《我們的失敗》這種歌效果特别棒。
飛傲 M11 Plus LTD 無損播放器與 Fostex T60rp 頭戴耳機
其實設備……重要,但又并不是最重要的。正如我們開頭提到的宇多田光,她最知名的歌曲當屬《First Love》。這首1999年發行的作品,在過去的 22 年裡持續感動着無數人,不僅僅因為它旋律好聽,更因為它代表着一種超越了語言和時間的、最純真最難以忘懷的情感。我們歌迷從《First Love》聽到《One Last Kiss》,見證着宇多田光從一個愛笑的的小胖妹,到後來經曆各種人間苦樂,更多的是被她作品所傾注的用心所感動,進而産生共鳴。
所以最重要的,是如果你真的很喜歡某位音樂人、某首歌,可以更用心地去欣賞内容本身。希望這期視頻能讓你對聽歌這件小事多一點點自己的想法。歡迎評論交流,大家喜歡的話我們下次繼續聊~
@地面電台GROUNDRADIO 成員博翔對本文亦有貢獻
題圖取材自宇多田光《Utada Hikaru Laughter in the Dark Tour 2018》演唱會封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