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剛
中國古典小說是文人對傳奇故事、評書話本、戲劇劇本經過加工、潤色後而形成。明清時期,“市井文化”進一步繁榮,由此促進了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到巅峰。
此時期,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小說,比如,婦孺皆知的“四大名著”,分别是明初施耐庵創作的100萬字的章回體小說《水浒傳》、明初羅貫中創作的64萬字的章回體曆史演義小說《三國演義》、明朝中期吳承恩創作的87萬字的神魔小說《西遊記》、清朝康乾時期曹雪芹創作的100萬字的章回體人情小說《紅樓夢》。
這四部小說在中國文學史小說領域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曾被國内外拍攝成多個版本的影視劇,甚至還成立了專門研究它們的學會。比如,研究《紅樓夢》的專家稱作“紅學”專家,一部《紅樓夢》養活了許多學者。
除了“四大名著”之外,明朝隆慶到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的70萬字的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明朝萬曆年間蘭陵笑笑生創作的100萬字的章回體世情小說《金瓶梅》,明末文學家馮夢龍編著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3部短篇小說集,合稱“三言”,明末清初周西生創作的80萬字的世情小說《醒世姻緣傳》,清朝初期蒲松齡創作的70萬字的狐仙小說集《聊齋志異》,清朝康乾時期吳敬梓創作的36萬字的諷刺小說《儒林外史》,都是中國文學史裡不可多得的佳作,它們跟“四大名著”共同構成了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馮夢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小說家,也是一位著名的文藝評論家,在文學界提出了“四大奇書”的說法,他把《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浒傳》、《西遊記》四部長篇小說列為“四大奇書”,他的依據是:
《金瓶梅》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完成的長篇小說,也是世情小說的代表。
《三國演義》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代表了曆史演義小說的高峰。
《水浒傳》是中國曆史上首部用白話文寫作的長篇小說,是英雄傳奇小說的典範。
《西遊記》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偉大的浪漫主義作品。
馮夢龍“四大奇書”的觀點提出後,在文學界影響很大,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同。尤其在幾十年後,明末清初著名小說家李漁肯定了馮夢龍的觀點,從此,“四大奇書”的說法約定俗成,被後世延續下來。
現代人常說“四大名著”,這個說法實際上是對馮夢龍“四大奇書”的現代稱謂,隻不過把《金瓶梅》替換成了《紅樓夢》。
《金瓶梅》之所以被替換,源于此書裡邊對物欲橫流的腐化生活描述得過多,跟性有關的章節也很多,不符合主流的審美取向,從清朝順治年間開始,此書被列為禁書,到現在,文學界對它的評價也是以偏概全,忽略了它真實的文學價值。
因此,當《紅樓夢》問世之後,它被取代了。
20世紀80年代初期,人民文學出版社為了追求效率和效益,把《水浒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四部長篇放到一起出版,其他出版社跟風效仿,再加上衆多著名評論家的介紹和點評,“四大名著”的說法被固定下來。
實際上,在“四大名著”的說法産生之前,文學圈一直有“七大名著”的觀點。是在“四大名著”《水浒傳》、《三國演義》、《西遊記》、《紅樓夢》的基礎上,再加上《金瓶梅》、《聊齋志異》、《儒林外史》三部而構成。後三部的文學價值不亞于人們常說的“四大名著”。
那麼,明明是“七大名著”,它們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不同的類型和風格,卻被砍掉3部隻剩下4部,這是為什麼呢?
前邊已經說過,《金瓶梅》被砍掉主要是源于它的内容不符合主流的價值觀。《聊齋志異》和《儒林外史》被去掉,也跟它們的價值取向有很大關系。
《聊齋志異》是蒲松林耗費40多年心血完成的巨著,他從22歲開始寫作,期間斷斷續續一直寫到60多歲,裡邊總共收錄了他創作的近500篇文言文短篇小說,多一半是鬼怪狐仙故事,每個故事都凝注了作者強烈的批判精神,無情地批判了封建禮教文化的腐朽,抨擊了科舉制度的腐敗。
蒲松齡從19歲考中秀才,之後一直考到65歲,每次都名落孫山,秀才身份再也沒有改變過。
逐漸看清科舉制度的腐敗後,在65歲那一年,蒲松齡放棄科舉考試,安心修改和潤色自己的小說,讀者才有幸看到了《聊齋志異》。
每創作一篇小說,蒲松齡都會把自己的喜怒和愛憎融入到文字和故事裡,可以說,《聊齋志異》是一部暗諷朝廷,揭露當時社會黑暗的書,對現實諷刺得很辛辣,當權者當然不允許這樣的書在民間流傳。
另一個原因是,《聊齋志異》畢竟是用文言文寫成,讀起來有些晦澀,古文造詣不高的讀者很難讀懂它。
鑒于這兩個原因,《聊齋志異》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外。
《儒林外史》被排除“四大名著”的原因跟《聊齋志異》很相似,成書時間比《聊齋志異》晚30多年,基本上算同一個時代的作品。隻不過,《儒林外史》不像《聊齋志異》那樣拐彎抹角、含沙射影,而是直接進行諷刺和抨擊。
讀初中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範進中舉》,是《儒林外史》裡的一個片段。範進出身寒門卻迷戀功名和官場,連續考試20多次,直到54歲,他才考中秀才,但他仍不滿足,還想考中舉人。
考舉人時,家裡甚至揭不開鍋,他衣不遮體,也阻礙不了他參加科舉考試的熱情。為了完成心願,他四處借錢去趕考。後來,他終于考中舉人,然而,這個巨大的喜訊讓他過于激動,竟然發瘋了。
《範進中舉》的故事說明,科舉考試對讀書人的摧殘和荼毒如同殺人不見血的刀,讓讀書人孤注一擲,把青春乃至生命都搭了進去,到頭來未必能得到好報。
《儒林外史》由于對封建制度的腐敗、虛僞和醜惡抨擊得過于直接和深刻,讓當權者把這部書看作是肉中刺,尤其在“儒家思想”盛行的社會,這部書不利于人們的價值觀取向,所以被踢出了“四大名著”之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