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星漢燦爛》升滄後,越姮的地位逐漸凸顯,被觀衆譽為互聯網嘴替。
在程少商三番五次身陷險境之時,越姮及時伸出援手,本着能吵吵盡量不動手的原則,憑一張吐氣如蘭的小嘴兒,叭叭叭叭地,像機關槍一樣持續輸出。
她怼天怼地怼空氣,怼得汝陽王妃進了三才觀,怼得淳于氏禁了足,怼得五公主跌落塵埃,活成了笑話。
越妃憑什麼有這麼大的底氣呢?這還要從文帝未奪天下之時說起。
想當年,在天下氏族中,文氏、越氏、霍氏是比較有實力的大家族,在推翻戾帝的殘暴統治過程中,逐漸成為三大軍事集團。
從實力上看,三大集團勢均力敵。還沒稱帝的文帝是文氏集團中的佼佼者,有非凡的組織領導才能和協調各方的能力。
霍翀是霍氏集團中的領導者,極具軍事指揮才能,他麾下的霍家軍戰鬥力十分強悍,也具備問鼎的實力。
小越侯的大兄越侯是當年越氏集團的帶頭人,實力稍遜于文、霍兩大集團。
後來越侯在一次戰役中戰死,小越侯就順位接班,成為越氏集團的實際控制人。
而小越侯頭腦靈活,一邊随大流領着越氏集團跟着文帝東征西讨,一邊騎牆觀望。
小越侯的妹妹越姮與文帝、霍翀是小時候的玩伴,自小就傾心于文帝,在文帝心中越姮也是白月光一樣的存在,是老婆的不二人選。
而霍君華在年輕時,也是文帝的追求者,和越姮是情敵,為了達到追求文帝的目的,霍君華多次加害越姮,但是都沒能如願。
以上是三大家族的感情糾葛。那麼在推翻戾帝的大業中,霍翀是文帝的堅定支持者,是文帝的死忠。所以文帝一下子就擁有了恐怖實力。
而當時的文氏集團内部,也是暗流湧動,老乾安王手握重兵,雖然與文帝本家結成同盟,但是絕對有争一争的實力。
所以文帝從加強集團内部團結和切身利益出發,娶了老乾安王的外甥女宣神谙,就是如今的宣皇後。
說白了,這是一次政治上的聯姻,與感情無關。
而越姮隻能屈尊妾位,雖然無比委屈,但是從大局考慮,也沒有什麼更好的辦法。
文帝在取得天下後,雖然立宣神谙為皇後,越姮為妃,但是始終明确一點,在皇宮是雙首長負責制,宣皇後和越妃沒有尊卑之分,唯一有區别的隻是名分。
在這一點上,文帝對越妃一直是心存愧疚,宣後也是心知肚明,在與越妃的相處中也是處處謙讓,因此也獲得了越妃的尊重。
才使得文帝夾在二人中間有很大的回旋餘地,成為一個幸福的男人。
這都得益于越妃的不計較和大格局。為了心愛之人實現理想,可以犧牲自己的利益。
可是小越侯不會這樣想,他自始至終都認為是文帝欠越家的,沒有越家,文帝什麼都不是。
所以,小越侯就處心積慮地不去援救霍翀,借機幫助家族上位;故意隐瞞劣質軍械案,派人除掉當年的知情者。
教唆三公主參與不法之事,嫁禍文修君一家,借機把宣皇後拉下水;授意梁遐構陷太子,借機扶持三皇子登頂。
這些躲在暗處的設計和陰損手段,都被越妃看在眼裡。越妃表面上看似雲淡風輕,實際上對宮裡宮外的事都了如指掌。
她廣布眼線,對朝中大臣、皇親貴族的一舉一動都有深入的了解。
不僅對過去的一些秘辛,能如數家珍的道來,而且對眼前發生的事,也能一眼見底地看得清楚。可見其是多麼的精明。
在小越侯即将暴露之時,越妃果斷出手,手撕二哥,在文帝和淩不疑面前表明态度。
在小越侯遭到文帝不痛不癢地處罰後,她看出淩不疑已經起了殺心,便直接去找淩不疑,讓其看在她的面子上,放小越侯一馬。可見越妃有着非同一般的敏銳性。
其實,這就是人間清醒,知道自己的定位和别人所需。
越妃親自布局審問小越侯,一是在文帝面前作個姿态,表示自己與那些龌龊事無關。
二是主動出手,能在本就心軟的文帝面前赢得好感。能讓文帝在處理小越侯時,高高擡起,輕輕地放下。
三是能更好地保留家族實力和鞏固自己的地位,隻要有人在,别的都不是問題。人要是不在了,什麼都無從談起。
而越妃在與宣皇後的關系處理上,也保持了很明顯的邊界感。沒有好到穿一條腿褲子,能讓自己更有尊嚴地活着。
同時,在某些事情上又能與宣皇後做到同步,既當主攻手,又當助攻手,能夠利用時機宣示主權。在擺布兩人之間的關系上有其獨到的靈活性。
所以說,越妃的人間清醒不是整天支起耳朵的盲目清醒,而是該清醒時絕對不糊塗,該糊塗時絕對不裝大明白。
劇中的越妃,在現實中也是教科書般的存在,從她身上我們能學到一些為人處事之道。
各位友友,你認為我說得對嗎?歡迎下方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