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月供”誘導、“砍頭息”陷阱、費率展示五花八門……
随着近日央行2021年第3号公告的正式發布,亂象叢生的貸款市場,終于要迎來鐵腕整治了。
今天,知本證期通就帶大家來了解此次央行明令禁止的三大貸款“陷阱”,揭露借呗花呗們的真實利率。
低利率“幻覺”
不知大家是否有發現,貸款平台在宣傳時,總愛拿日利率做文章,比如常見的“日利率低至萬2.5”、“借1萬一天利息隻要2.5元”等等……
兩塊五,不過一瓶水的錢,看起來并不多,這應該是大部分人的想法,而這也正是貸款平台的目的所在,用日利率制造一種“低利率幻覺”,激發用戶的貸款需求。
且不說你是否能獲得“日利率萬2.5”的資質(事實上貸款平台隻向極少數優質客戶開放該資質,大部分客戶都是萬4起步),就算将萬2.5的日利率簡單換算成年利率,也達到了9%,比大部分的房貸利率都高!
試問,你們有覺得房貸利率低過嗎?
而對此,央行公告也明确:“所有從事貸款業務的機構,在網站、移動端應用程序、宣傳海報等渠道進行營銷時,應當以明顯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并在簽訂貸款合同時載明,也可根據需要同時展示日利率、月利率等信息,但不應比年化利率更明顯。”
年利率玩“躲貓貓”
針對利率展示問題,目前市場上多家主流的貸款APP已經落實調整,在日利率之外展示年利率,但仍有部分産品心存僥幸,玩起了年利率“躲貓貓”。
較為常見的做法是,需要用戶填寫個人資料、身份認證、綁定銀行卡等一系列操作後,才能知道産品的年化利率。
這裡,知本證期通就直接點名了,存在上述情況的貸款機構包括:小米随星借、蘇甯任性貸、滴滴旗下滴水貸、360借條、分期樂“樂花借錢”,以及招聯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和海爾消費金融等。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甚至還存在完成上述流程後,卻因為無貸款額度、無法申請貸款等原因被拒之門外,無從查看貸款産品的年化利率。
年利率普遍以單利計算
你以為展現出年利率就已經是“童叟無欺”了?圖樣圖森破,這裡面還有貓膩。
這裡知本證期通要先引進一個概念,利率分為名義利率和實際利率兩種,其中名義利率遠低于實際利率。
而我們所看到的貸款平台宣傳展示的,幾乎都是名義利率,但在收取費用時使用的卻是實際利率。裡面最大的區别,就在于是以單利計算還是複利計算。
舉個簡單的例子,10000元借一年,假如平台給的貸款日利率為萬四,那麼名義上月利率就是1.2%,年利率就是14.4%,一年後歸還的本息則為100000*(1 14.4%)=11440元,這是以單利計算。
那如果以月複利計算呢?那麼一年後,你需要歸還的本金則為10000*(1 1.2%)^12=11539元,以此計算出的實際年利率,則為(11539-10000)/10000=15.39%,整整高出名義利率近一個百分點!
當然,貸款機構的利率算法遠比這個複雜,但可以肯定的是,你所要付出的實際利率,絕對是高于平台所展示的名義利率。
對此,央行此次公告明确指出:
貸款年化利率應以對借款人收取的所有貸款成本與其實際占用的貸款本金的比例計算。計算貸款年化利率較為公允的方法是,根據借款人的借款本金、每期還款金額、貸款期數等要素,考慮複利後計算得出的年化内部收益率(也就是實際利率)。
當然,央行還是允許平台采用單利的算法來展現貸款電話利率,但必須在相關頁面加以明确說明“按照單利計算”。
從目前的整改情況來看,能按規定執行貸款平台寥寥無幾。大部分雖然注明了年利率,但普遍采用單利計算方式,卻未按規定進行如實說明。
在選取的多個測試對象中,僅微粒貸、拍拍貸借款在确認借款前分别注明了單利計算方式,其餘均未說明。
可見金融消費者和放貸機構之間,仍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這也是大家在提前消費時,需要盡量克制的原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