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蛇口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9月4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劉悠揚 記者 劉欣怡)在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的納百基地,操作員正遠程操控水下機器人,給測試池裡的模拟集裝箱船舶搓個“省油澡”我國在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深圳納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率先從實驗室研發階段,落地應用到全國港口服務階段,其首創的零污染水下機器人這一硬核科技,将助力赤灣港、媽灣港、蛇口港減少10%碳排放,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深圳蛇口片區控制性詳細規劃?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讀特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2年9月4日訊(深圳商報首席記者 劉悠揚 記者 劉欣怡)在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的納百基地,操作員正遠程操控水下機器人,給測試池裡的模拟集裝箱船舶搓個“省油澡”。我國在水下機器人領域的研發起步較晚,深圳納百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率先從實驗室研發階段,落地應用到全國港口服務階段,其首創的零污染水下機器人這一硬核科技,将助力赤灣港、媽灣港、蛇口港減少10%碳排放。
一年前,《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以下簡稱《前海方案》)發布,納百公司3位創始人陳思穎、馬弘倩、嚴灼權從香港來到深圳,帶領一支高科技研發團隊入駐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為了快速叠代,研發團隊一年出海超過200天。納百的故事,正是《前海方案》發布一年來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企業的生動縮影。
這一年的蛇口及大小南山片區,22.89平方公裡的土地,在前海的優勢輻射下,經曆了多重煥新:傳統海洋産業持續升級叠代,深港航運産業合作不斷加速,産城融合初現端倪,海洋文旅蓬勃發展。
深港航運産業合作加速
深圳和香港山水相依,蛇口就是深港接軌的第一站。
蛇口碼頭最初是方便招商局員工往返深港建設的,如今卻成了深圳市民往返周邊城市的交通樞紐。
《前海方案》發布之後,深港航運合作有了新空間。推動大灣區世界級港口群建設,讓國際航運樞紐更“智慧”,是趨勢所在。
2021年,改造後的媽灣港在全球首創全域、全時、全工況、多要素的傳統集裝箱碼頭升級整體方案,成為目前全國最大的“5G 自動駕駛應用示範”港區。安裝于港區燈塔上的5G基站,實現港區5G信号全面覆蓋,38台5G 自動駕駛集卡全部采用單車無人自動駕駛操作,改造後的碼頭作業效率顯著提升,其中堆場提升45.4%,閘口提升50%,減少操作人員93人,減少碳排放超90%,充分展示中國智慧港口領域全球領先的建設成果。
深圳正在不斷強化世界級集裝箱樞紐港地位,帶動提升珠三角港口群的國際競争力,通過重點促進大灣區通關一體化,打造通關效率最高、服務功能最優的國際一流智慧港。
傳統海洋産業叠代升級
在赤灣港和蛇口港對面,中國南山集團主導開發的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裡,以海洋、科技為核心特色的戰略新興産業已形成集聚效應,且初具規模。除了專門研發水下機器人、為船舶提供水下檢測和清理服務的納百之外,還有從事海事衛星技術研發的“國家隊”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惠爾智能、中鈞科技等人工智能企業,國内唯一的綜合性海洋設備第三方檢驗檢測公共服務平台——青深海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海洋經濟融媒體創新服務平台“壹海洋”,為岸外、海事以及能源領域提供全面解決方案的吉寶遠東等戰略性新興産業。
曾經的赤灣,并不是如今模樣。上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初,該片區的開發者中國南山集團早期培育了深基地、深赤灣2家涉海上市企業,投資了勝寶旺、東方物流、金龍魚等數個優質涉海企業,聚集了一批享譽全球的國際石油公司及石油服務公司。
随着2018年前海蛇口自貿區規劃出台、2020年蛇口海洋城規劃啟動,尤其是《前海方案》發布後,傳統海洋産業正逐步遷出,戰略性新興産業紛紛進駐。
“我們采取‘騰籠換鳥’的方式,把傳統海洋企業的制造部門移出去,重點引進海洋 科技企業的總部研發、中試等高附加值的環節,以達到經濟轉型、産業升級優化的目的。”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負責人告訴記者,《前海方案》落地這一年,中國南山集團持續優化赤灣片區内舊有空間,近期即将開發的項目有三塊,預計将提供約53.7萬平方米的産業空間。
目前,以赤灣衛星通信為龍頭海洋電子信息基地,以吉寶遠東、勝寶旺等企業為核心的海工研發智造基地,以及寶灣國際智慧供應鍊中心等項目正緊鑼密鼓地籌劃落地。
未來,赤灣海洋科技産業園将包括深圳海洋工程技術研究院、海洋科技創新基地、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推廣基地、海洋現代服務基地,并探索建立“園區 基金”專業運營機制,培育孵化一批海洋創新型企業。
産城 港城融合初現端倪
在蛇口和大小南山片區,不僅有澎湃發展的海洋産業,更有高顔值的“産城融合”城市面貌。
今年7月22日,在國家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發布的《關于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名單的公示》中,蛇口濱海文化創意街區成為深圳唯一入選的項目。
北起工業八路,南至工業二路,東至望海路,西至大南山,占地面積約2.8平方公裡,蛇口濱海文化創意街區涵蓋了蛇口網谷、南海意庫、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四大項目及周邊商務、生活、公共服務配套設施。
海上世界項目副總經理唐毅表示,前海擴區和政策進一步開放,打開了新的市場發展空間,産業、人才等各類資源将加速流動和聚集,方案落地這一年,海上世界利用政策優勢擴大招商,打造更國際化的街區。根據2022年南山區《政府工作報告》規劃,依托蛇口郵輪母港,太子灣片區正在加速建設,未來的蛇口新地标以及享譽世界的“文化零售”先鋒K11等綜合購物中心将布局于此,太子灣将成為南山新消費集聚地。
而在南山公園另一側,赤灣片區正在打造“港城融合”的新藍圖。以天後宮博物館、赤灣煙墩、左炮台等曆史遺址為主線,形成獨具特色的海防特色文化路線,并規劃了住宅、學校、醫院等多個闆塊,打造以“海洋科技助推引擎、品質生活未來新城、文旅融合消費勝地”為特色的世界級海洋産城融合标杆。
面向未來,大家對片區的融合發展充滿期待,但也有不少發展瓶頸亟需破局。其中,産業空間不足,優質産業資源流失;港城功能不協調,産業及區域升級過程中,港區利用率低下,這兩個問題尤為突出。如何充分利用政策優勢,抓住前海合作區發展機遇,促進港城融合發展,将是接下來要步入的“深水區”。來源:深圳商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