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禹錫,祖先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自幼聰明勤奮,21歲時與柳宗元同時考中進士,與韓愈、柳宗元結為好友。因參與王叔文等人的改革,被貶谪流放到外地。十年之後回到京城,氣不過的劉禹錫立即寫詩諷刺陷害他的當權派,于是因此再次被貶出京都。可見其性格之剛烈......
劉禹錫詩文俱佳,涉獵題材廣泛。為後輩留下了《陋室銘》《竹枝詞》《楊柳枝詞》《烏衣巷》等著名篇章。下面是他的一首七絕小詩《望夫石》。
望夫石
終日望夫夫不歸,化為孤石苦相思。望來已是幾千載,隻似當時初望時。
直譯:
整日站在那裡盼望丈夫而他一直沒歸來,她已化作一塊孤獨的石頭在那裡苦苦相思。
她站在這裡盼望丈夫回歸已經幾千年了,但還像當年最初盼望丈夫歸來時的模樣。
賞析:
中國一直都有望夫石的傳說:古時候有一位婦女思念出遠門未歸的丈夫,一直立在山頭守望不回,天長日久竟化為了石頭。這個古老而動人的傳說在民間流行相當普遍。劉禹錫這首詩中所指的望夫山,在如今的安徽當塗縣西北,唐朝時屬于和州。劉禹錫作此詩時正在和州刺史任上。
望夫石
第一聯:從望夫石的傳說寫開去,描述了癡情女子站在那裡盼望丈夫歸來,一直到自己化成了一塊孤獨的石頭。這裡似乎是寫女子對愛情的忠貞,盼望丈夫歸來的心情始終如一。但一般人都認為這是劉禹錫借此詩表達自己盼望回到京都的心情,希翼着再次回到官場一展宏圖。他前後兩次被貶谪出京師,總共經曆23年。
第二聯:望夫石在這裡已經站立了數千年,依舊癡心不改、一如當初那樣癡癡地望着丈夫歸來的方向。這裡似乎是更進了一步——望夫石已經站立在這裡數千年,仍舊初心不改。這裡作者似乎在表白自己對正義的渴求和盼望,表明自己對真理的追求永遠不會改變。
因此,這首詩是頗具寓意的。劉禹錫在永貞革新運動失敗後,政治上備遭打擊和迫害,長流邊州,思念和期盼回到京城的心情自然很迫切。
望夫石題字
不過,劉禹錫不僅僅是一位普通的官員和詩人,他還是頗有思想的哲學家。劉禹錫的哲學著作《天論》三篇論述了天的物質性,分析“天命論”産生的根源,具有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他寫《望夫石》也有追求正義和真理癡心不改的意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