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論語學而篇反省自己

論語學而篇反省自己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01 14:43:03

中國人做人做事可以概括為兩個字:道與術。

曆史上有兩位聖人,用兩部作品,将這兩個字做到了極緻。

一位是至聖孔子,以一部《論語》說透了中國人的做人之道。

一位是史聖司馬遷,以一部《史記》道盡了中國人的做事之術。

論語學而篇反省自己(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1

跟《論語》學做人

1.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每個人都應該懂得換位思考,如果自已都不喜歡的東西,那就立即停止,不論語言還是行為,都不要強加于人,給對方增加煩惱。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孔子對學生的基本要求,也是《論語》做人之道的基本原則。

常言道:“眼是一把尺,量人先量尺;心是一杆秤,稱人先稱己。”

用自己的認知去看待一件事,事事都不完美;

用自己的心胸去揣度一個人,人人都有不足。

将心比心,别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别人,要多在别人的位置上看自己。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愛才有度。

眼裡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讓人容得下你。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2.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子貢家境殷實,平時也樂善好施,被人稱為君子,難免心生自滿。

一次子貢問孔子:“假如有這樣一個人,他貧窮時不谄媚,富貴時不驕橫,您覺得怎樣?”

孔子回答他說:“這樣也算不錯了,但還不如貧窮時依然樂道,富貴時依然好禮的人”。

子貢恍然:“《詩》雲: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是這樣嗎?”

孔子滿意地對子貢點點頭。

《論語》之學,君子之道。

一個人的自我修養要象加工玉器,切了還要磋,琢了還得磨。

儒家強調君子應當如美玉般溫潤精緻:

外帶恭順,内具堅韌;

寬以待人,嚴以律己;

光華内斂,不彰不顯。

真正的君子,需要不斷地通過道德修養加以提升。

君子如玉,琢而成器,堅毅如鐵,方得後世之鑒。

3.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以無私公正的心态看待問題,不會按自己的偏好預設成見,不迎合,不徇私。

因為君子明白,自己不一定永遠正确,自己的偏好未必符合團隊利益和長遠發展。

小人則沒有無私的品質和長遠的眼光,隻會在意誰對我有利,誰讓自己開心,誰順從自己,誰能與自己結黨暗謀。

儒家主張“大公無私”、“德配天地”。

孔子說:“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

人的境界和行為要像天一樣覆蓋萬物而無一絲厚此薄彼;像地一樣承載萬物而無一絲親疏之别;像日月照耀萬物一樣而無一絲分配不均。

隻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夠以無私的境界和仁德的胸懷感化四方,承擔偉大的責任和使命。

4.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如何?”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儒家的核心思想歸結為一個字“仁”,孔子也要求他的學生要德被蒼生。

但是孔子所說的仁慈和善良都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如果你用恩惠去報答怨恨,那麼又用什麼去報答對你有恩德的人呢?

真正的善良不是有求必應,不是一股腦兒的幫忙,不是遷就,應該是睿智的,是适度的。

人心換人心,你真我也真,你假我轉身。

同等對待有恩和有仇的人,根本就沒有是非公義可言。

論語學而篇反省自己(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2

跟《史記》學做事

1.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

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楚漢争霸時期,漢軍大敗趙軍,李左車成為敗軍之将。

韓信不計前嫌,折節下交,将其招攬。

韓信是古之少有的軍神,但是每次作戰前他都會仔細安排,聽取下屬的意見。

李左車是降将,原本沒有什麼地位,才能也不及韓信,可韓信卻讓他暢所欲言。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便在這個時候從李左車的口中說了出來。

這不僅是他的謙辭,更是對韓信做事的高度評價。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聰明之人不可能永遠聰明,千萬次考慮中總會有一次失誤。

普通人隻要肯動腦筋思考,也總會有收獲的時候。

後來正是因為李左車的建言,韓信才能順利地平定燕趙之地。

2. 明者遠見于未萌,

智者避危于無形。

《漢書·司馬相如傳》中記載,漢武帝迷戀狩獵,達到如癡如狂的程度。

他已不滿足于帶領武士合圍捕獵,而是手持戈矛,親身和野獸搏鬥。

司馬相如曾多次陪同漢武帝狩獵,對其危險性十分了解。

于是寫了《谏獵書》,上書勸谏說:“明者遠見于未萌,而智者避危于無形。”

災禍大多隐藏在不易發現的地方,而突發在人的忽略之處,明智的人在事情沒有發生之前應該早早預見,然後于無形中就能避開。

人生很多時候就像是在風雲變幻的大海上航行,在出發前,你必須做好準備。

哪怕隻是一張粗略海圖和一個簡易的羅盤,都要比毫無顧忌地闖入茫茫大海強得多。

《周易》有言:“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看清未來,未雨綢缪,我們才會更有信心和能力去應對人生中随時随地出現的挑戰。

論語學而篇反省自己(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3

3. 功者難成而易敗,

時者難得而易失也。

“夫功者難成而易敗,時者難得而易失也。時乎時,不再來。”

這是西漢初年著名謀士蒯通勸告韓信的一句名言。

功業很難成功而容易失敗,機會很難遇到而容易失去;時機一旦錯過,就不會再出現。

當年韓信兵鋒直指天下,完全可以自立為王,卻因為優柔寡斷,斷送了大好前程。

後來韓信被劉邦奪去兵權,又被呂後騙殺于宮闱,臨死時才幡然醒悟:“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天意如此。”

劉禹錫曾感歎:“時乎時乎!去不可邀,來不可逃。”

人這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幾個足以改變我們人生軌迹的重大機遇。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有能力有智慧有魄力有膽略抓住這些機遇。

正所謂:“一念之差,差之毫厘,謬以千裡。”

隻有抓住轉瞬即逝的機遇,才能把握成功,改變人生。 

4. 反聽之謂聰,

内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史記·商君列傳》中有一段對話。

商鞅得意于自己變法的成就,問謀士趙良如何評價自己的治理成果。

趙良向他指出了變法的弊端,勸誡他及早抽身,并且在史書上留下一句千古名言:

“反聽之謂聰,内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聽了他人的批評,能自我反省,叫做聰明;

察覺自己的缺點,主動檢讨錯誤,叫做明智;

能自覺克服自己的私心,就可以被稱作強者了。

可惜當時商鞅正值春風得意,根本聽不進别人的勸谏,最後的結局我們都知道:支持他變法的秦孝公去世後,他被新王判處車裂極刑,并誅滅全族。

人無完人,有缺點、犯錯誤,是人之常情。

怕的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或礙于面子不能校正。

《周易》上說:“謙,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終也。”

人需要經常反躬自省,虛心接受批評,才能不斷進步。

《新唐書》有言:“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史為鑒,可知興替:以人為鑒,可明得失。”

跟《論語》學做人,跟《史記》學做事。

修行聖人之道,洞悉處事之術。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複“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