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2023年3月社融數據

2023年3月社融數據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26 10:52:31

以史為鑒:2008年四萬億計劃

2008年,國内發生了雨雪冰凍和汶川地震兩場特大自然災害,國際上面臨金融危機和全球經濟動蕩的巨大沖擊,中國經濟增長下行的壓力明顯加大。總量上看,2008年我國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全年實際GDP增速自2003年以來首次跌破10%,錄得9.65%,較上年回落超4個百分點。

從經濟分項上看,首先是國外需求急劇萎縮,進出口貿易增速明顯下滑。2008年9月國際金融危機惡化,到11月份開始對我國的對外貿易産生了實質性影響,進出口貿易均陷入負增長。2009年5月,我國出口金額當月同比一度降至-26.5%(圖2)。彼時中國大力發展外需導向型經濟,出口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政府若放任出口下降,或導緻企業倒閉、失業率上升等一系列惡劣後果。

房地産市場也出現調整,市場銷售下滑,投資增速回落。在國内外負面因素的影響下,房地産市場需求減弱,從2008年初開始銷售面積同比降幅逐月加大,全年商品房累計銷售面積同比減少19.7%。房地産開發商資金趨緊,市場供給也開始下降,2009年1-2月,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大幅回落至1%(圖3)。

基于上述背景,2008年四季度中央出台了進一步擴大内需促進經濟增長的十項措施,提出了擴大投資的重點領域和方向。為加快這些重點領域的建設,從2008年四季度到2010年底,中央政府拟新增投資1.18萬億元,加上地方和社會投資總規模共約4萬億元。這便是2008年4萬億經濟刺激計劃的由來。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1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2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3

4萬億投資計劃的資金來源有哪些?中央政府投資的1.18萬億元,主要來自中央預算内投資、中央政府性基金投資、中央政府其他公共投資和災後重建基金等。其餘部分主要通過地方政府投資、企業投資、銀行貸款及其他社會投資(包括民間投資)等方式籌集。為幫助地方政府和企業籌措配套資金和項目資本金,中央政府有關部門還采取了以下措施:1)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增發2000億元國債;2)發行部分期限較長、利率較低的特種貸款用于特定項目建設;3)利用地方投融資平台發行部分企業債券。

投向上,中央到地方采取一系列監管措施,明确不搞一般性加工工業、不搞重複建設、防止投向“兩高一資”項目,重點投向民生工程、農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節能環保、技術進步等領域。根據2009年發改委披露的4萬億投資構成及投資項目最新進展,投向基建領域的資金占比最高,重大基礎設施、農村民生工程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合計占比46.8%。此外汶川地震災後恢複重建也包含部分基建領域,該領域投資達1萬億,占比25%(圖4)。

刺激政策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一是有效遏制了經濟下行趨勢,2009年二季度起GDP增速轉為上升,四季度反彈至11.9%(圖1)。

二是固定資産投資快速增長,尤其是作為主要抓手的基建投資增速明顯擴張,2009年6月廣義基建投資累計增速錄得50.8%,創下有數據統計以來最高值。除此之外,2009年全年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速維持在25%以上,房地産投資累計增速也于2009年末回升至16.1%(圖3)。4萬億投資計劃的有效實施,積極推進了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之後十年經濟增長引擎向地産基建切換奠定了重要基礎。

三是城鄉居民收入有所增加,2009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9.8%,增速較上年高1.4個百分點。一系列包括家電下鄉、家電汽車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措施的實施,對擴大居民消費産生了積極作用,2009年社零總額實際增長16.9%,增速較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圖5)。國内需求的穩定增長,有效對沖了出口下滑對于經濟增長的拖累。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4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5

站在2023年初,當前經濟運行所面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與2008年似曾相識,凸顯了新一輪經濟支持計劃的必要性。

一是經濟下行壓力突出。2022年四季度以來,疫情再次散發多發,防疫政策調整後各地相繼迎來感染高峰,經濟增長再次遭遇挑戰。當季實際GDP同比增長2.9%,全年增速錄得3%,與年初5.5%的增長目标存在較大差距。日前,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中國經濟的當務之急是使增長回到正常軌道或合理區間,即實際增速要達到潛在增長水平。我們判斷2023年經濟增長目标定為5%是大概率有望實現的,二季度和四季度可能是兩個增長高峰,GDP同比增速或将達到6%以上,全年增速有望達到5%以上(圖6)。

二是從需求結構看,經濟呈現出冷熱不均的顯著特征。一方面,制造業投資和基建投資熱。另一方面,房地産投資冷,1-12月累計增長-10%。疫情反反複複下,消費複蘇一波三折,1-12月累計增長-0.2%(圖7)。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放緩影響明顯下滑,2022年12月出口金額單月同比增速降至-9.9%。以上與2008年國内外多重壓力下,經濟結構所呈現的特征十分相似。不同之處在于,當前這一輪經濟複蘇,房地産投資和消費的修複壓力,要明顯大于2008年。

三是财政政策和貨币政策均給出了積極定調。2008年,為确保一攬子經濟刺激計劃落地,政策面實施了積極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寬松的貨币政策。财政政策包括大規模增加政府投資,中央财政代地方财政增發2000億元國債,實行結構性減稅和推進稅費改革等。貨币政策包括降準、降息等,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加劇後,央行在不到半年的時間内降準4次、累計下調4個百分點,政策利率(彼時為貸款基準利率)下調5次、累計下調2.2個百分點。2022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給出了積極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穩健的貨币政策要精準有力的積極定調。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6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7

2023年社融多增的邏輯

從總量層面理解,2023年經濟産出擴張,意味着新增社會融資規模需要放量。這就确立了本篇報告的核心問題: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标,需要多少社融增速?

實現5%以上的經濟增長目标,2023年社融增速或升至10.8%左右。基于我們宏觀展望中的預測,預計2023年名義GDP增速約為6.6%,加上4.2%的宏觀杠杆率增速,全年社融增速可能達到10.8%,較2022年回升1.2個百分點。社融增速10.8%對應2023年新增社融約37萬億,較2022年多增5萬億。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8

我們測算下來,2023年宏觀杠杆率需要進一步升至285%左右,才能确保經濟增長目标的實現。結構上,我們預計企業加杠杆的特征将更加凸顯,預計2023年企業部門杠杆率的提升空間或在10個百分點左右。居民杠杆率走勢受房貸影響較大,上升空間不大。政府部門在債務約束下,預計今年将繼續輔助發力,杠杆率上升空間或在0.8個百分點左右(圖10、11)。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9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10

參考海外經驗,我國企業部門仍有一定加杠杆空間。以日本、美國為例,當房地産大周期的拐點出現後,居民部門在數年之内都很難再加杠杆,需要金融加大力度支持企業部門加杠杆來穩經濟。如今,我國同樣處于房地産大周期的拐點出現後的階段。橫向比較來看,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後,法國、新加坡等經濟體企業部門大幅加杠杆,企業杠杆率均曾達到170%以上,已高于我國。企業部門加杠杆,确實幫助了這些經濟體盡快走出疫情沖擊,以此觀照,我國企業部門仍有一定加杠杆空間,以促進經濟增長是可行的。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11

(解運亮為信達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雲傑為信達證券宏觀研究助理)

2023年3月社融數據(2023年經濟向上的基礎)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