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動物發展至今,尤其是食肉類,超級體型者已經沒有了,而像老虎、獅子一樣體型的食肉動物,如今也屈指可數,在當今的食肉界裡面,貓科動物絕對是明星級的存在,不管是亞洲、非洲還是美洲,占據食物鍊頂端的生物,基本上都是貓科。
而貓科裡面物種衆多,近40種的野生貓科動物,在各自的栖息地裡面,也都是絕對強悍的存在,比如即便是隻有1.6千克左右的黑足貓,亦被稱為“殺手”,狩獵成功率高達60%。
黑足貓
“同體型間,戰鬥力以貓科為尊”一直以來都是被人們拿來調侃的玩笑話,不過玩笑歸玩笑,仔細想想,再結合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發現确實像那麼一回事。比如在白俄羅斯的納利波基森林裡面,體型相近的歐亞猞猁與狼,前者幾乎是碾壓後者的存在。
有研究表示,在猞猁活動頻繁的區域裡面,狼幼崽的死亡率高達40%-50%,有些地區甚至達到了90%,而同域裡面猞猁幼崽的死亡率,才僅有20%左右。
歐亞猞猁
不管是大型貓科,還是小型貓科動物,戰績都非常亮眼,但是“高個子裡面也能挑出矮個子”,即便強悍的貓科裡面,人們也發現了三種實力相對較差的動物,它們分别是:加拿大猞猁、獵豹,以及薮貓,簡稱“貓科三大弱雞”。
正如字面意思一樣,這三種貓科動物相對而言,按身體比例來算,戰鬥力差,戰績更是令人不忍直視,尤其是加拿大猞猁,竟然被體型更小的漁貂數次捕殺,丢盡了貓科的臉面。
鼬科漁貂
猞猁雖然是中型貓科動物裡面頂尖戰力的代表,但是加拿大猞猁由于常年捕食兔子,表現出了一定的狹食性,身體已經産生部分特化了。捕食白靴兔并不需要用到什麼戰鬥力,但需要在雪地裡面跳得更高,身體更靈活,所以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加拿大猞猁變得腳掌更大,後腿更強勁,這使得它們抓兔子的能力直線上升,但也讓它喪失了大量戰鬥力,所以才能被小小的漁貂暴打。
加拿大猞猁
成年加拿大猞猁體重多集中在5-18千克之間,而成年雄性漁貂體重也隻有3.5-6千克,雌性更小,為2.2-5千克,但即便是這樣,人們也多次發現漁貂捕食加拿大猞猁的現象。
在緬因州,人們對加拿大猞猁進行了長達12年的跟蹤研究,發現在4個鄉鎮裡面都有漁貂捕殺加拿大猞猁的現象,漁貂會趁着大雪天,跟蹤和潛伏在加拿大猞猁出沒的地方,然後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襲擊猞猁的脖子,從現場的痕迹來看,當時并沒有發生太大的掙紮,表明漁貂的手法“穩準狠”,相當毒辣,猞猁短時間就斃命了。
加拿大猞猁
獵豹雖然名字裡面帶“豹”,但它卻是十足的“大貓”,原本的獵豹亞科已經被取消了,重新歸類到貓亞科裡面,與美洲獅親緣關系很近。獵豹的命運與加拿大猞猁是“殊途同歸”的,它為了速度,放棄了大部分的戰鬥力。
體重變輕,隻有21-72千克,脊椎變得又長又靈活,身體的肌肉變得更加纖細結實,使之能夠推動身體前行,就連鼻腔也都變得更加巨大,這樣就能保證在高速奔跑的情況下,依然能夠大口大口地吸進氧氣。
奔跑中的獵豹
獵豹的戰鬥力是看得見的,在非洲大草原上,基本上有點戰鬥力的動物都搶過它的獵物,比如斑鬣狗、棕鬣狗、非洲野犬,甚至是幾隻黑背豺。獵豹雖然速度很快,但它拿下獵物之後,身體已經超負荷了,所以我們看紀錄片的時候會遇見這種情況,就是獵豹捉到獵物時會就地休息,并不着急吃或者拖走,這并非是它不餓,而是此時的獵豹已經虛到沒有力氣進食了,需要休息緩沖一下。
往往在這個時候,就是鬣狗們下手搶食物的好時機。另外,大多數貓科都有強悍且能自由伸縮的爪子,是戰力的一大體現,但獵豹的爪子卻跟犬科差不多,還不能自由伸縮。
獵豹與棕鬣狗
相對于加拿大猞猁和獵豹來說,知道薮貓的人數會少一些,它長得就像是一隻小獵豹一樣,軀幹和四肢修長,但耳朵比例比獵豹大很多。薮貓之所以入選“貓科三大弱雞”的原因并不是它被同體型或者較小體型的其他動物“暴打”,也不是被其他動物搶食物,而是它自己就将自己定位為“弱雞”。
我們都知道,貓科動物是非常有勇氣的,它們用于向更大體型的獵物發起沖擊,比如老虎敢搏殺棕熊,獅子能捕食非洲野水牛,甚至是小小的黑足貓,亦有能殺死長頸鹿的傳說,就連家裡面的喵星人,也敢向更大塊頭的汪星人發起挑戰。
薮貓
薮貓雖然體重為9-18千克,跟歐亞猞猁差不多,但我們再來看看它的獵物是什麼?竟然是鳥類、鼠類、魚類、蛙類、蝗蟲,因此甚至還獲得了“農業友好先生”的稱号。薮貓的獵物絕大多數不會超過200克,即便是捕食羚羊,目光也是鎖定在羚羊群裡最小的那一頭上面,200克什麼概念?就是隻有4兩左右,這對于有十幾千克的貓科動物來說,簡直丢臉。
(原創用心的作品,喜歡請給個贊,關注我,看更多有趣的野生動物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