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塔裡看世
以法學的理性 以傳媒的溫度
作者:柚子85号 | 審核:吹牛大王
校對:晏南亭 | 編輯:季淩
配圖:小新 |圖源:網絡侵删
#前言
這部電影講出了對生的眷戀和對死的恐懼,日本喪系電影,并不隻是一直抑郁,而是在抑郁之中留着一寸治愈。
20歲的茉莉因患病被告知僅剩10年壽命。為了不對活着這件事抱有執念,她決定不再戀愛。直到她在同窗會遇到了和人……
該片改編自小坂流加的創作的同名戀愛小說作品,原作者和主人公茉莉一樣身患絕症,并于2017年2月文庫本發行前夕離世。相似的命途,注定這部電影的底色是凄美的。
和人與茉莉像是宿命般的相遇,他們遇見對方,以最好的姿态,也是最差的姿态,一個身患絕症生命所剩無多的少女,一個被各方壓力壓垮毫無求生欲的頹廢少年,兩人于櫻花紛紛落下時,一刹那的回身。交錯般的相逢,相互拯救、點到即止的愛情……
“緻十年後的自己:
你過的好嗎?
14歲的我,被學習和社團活動弄的筋疲力盡的,但是也在很開心地努力着呢
上班族的我,你現在從事着怎樣的工作呢?
有對象了嗎?當上小說家了嗎?
要活出一個精彩的人生哦!”
-----茉莉
“緻十年後的我:
我想你肯定進了父親的公司,并且很有幹勁地工作着。
即使忙于工作和愛情,成為大人之後
也請快樂地生活下去。”
----真部和人
現實是,長大後的他們沒有成為自己想象中的模樣,茉莉自大三便因病休學,時間于她而言每分每秒都奢侈的很。
而和人則失去了對生的希望,輕踐于生命,抑郁又頹喪。
因為物是人非,所以異常哀痛。
# 電影設定
純愛+絕症,被稱為爛大街的設定,為什麼這部電影給人不一樣的感覺?
除了處處充滿浪漫主義的唯美畫面,很大的原因是基調是不“矯情”,沒有過多渲染一種悲傷的情緒,而是更多展現給觀衆的是快樂、美好的畫面。
主人公茉莉在很努力、甚至可以說用力的活着,導演并沒有刻意去強調她的病,但是演員卻用情緒表達出來,在她快樂生活、用相機記錄的每一個瞬間,都是從死神手中奪來的。
男主也沒有被賦予任何“救世主”般的光環,他不是來拯救女主的,而隻是在她“餘命十年”的短暫時光中,陪她走一段路,看幾處風景的人。
他們懂彼此,在最好的時候遇見對方,擁有一整個櫻花季的回憶,獨獨救不了對方。人力所不能扭轉的便是天意。
這是個很平常的故事,甚至有些平庸,但打動人的卻恰恰是這種平淡的情感。
# 相機
“你怎麼會随身帶着攝像機啊?”
“看到'好棒啊'的場景我就想着把它留存下來。”
相機在本片中是一個關鍵道具。
片中有很多鏡頭都是以茉莉的主觀視角拍攝,因為她是相機的持有者,也是整個影片的第一主人公。
當她的主觀鏡頭出現時,會發現電影的畫幅有一點變化,從标準矩形16:9,會有部分畫面變成豎屏,這樣鏡頭模拟出了相機拍攝的感覺,會感到更加真實。
另一個層面說,茉莉始終在用鏡頭記錄身邊的事,她始終是局外人,相機屏幕,劃分她與周圍人,也暗示着生離死别。
相機的電量也表現着茉莉的生命值,是茉莉看世界的眼睛。在病房裡,茉莉感覺生命流逝時,删掉了和好友、和人一起聚會的視頻,相機的電量漸漸變少,暗示她即将離開人世。
畫面閃回,一幀幀畫面,都是她濃縮的生命時間。櫻花樹下與和人并肩而走,花落紛紛,兩人相視而笑;滑雪兩人吵吵鬧鬧;好友相聚大家的歡聲笑語……
一幕幕閃過,最後畫面從暖調變成冷調,一片肅穆,但畫面内容卻是茉莉幻想着與和人結婚、生子、攜手餘生。冷調所訴說的現實是,死前的幻想。
有一個觀衆評論到:“我用一幕回憶你和我的一生。”
她删掉這些畫面,大概是不想活着的人傷心。
“和你相遇,與你相戀,讓我有了“的确活着”的實感。
茉莉在出版的書中寫道:“再這樣和你一起下去,我真的害怕死亡,我好想見你啊,我想要拼盡全力,在我離開之前,寫下我們的故事,即使有一天我不見了,它會替我們記得,所以,在剩下的時間,你會做些什麼呢?”
又到了櫻花盛開的季節,和人走在紛紛花雨下,恍惚中看到了當年拿着相機拍攝的女孩,他與她笑着,櫻花落下,他們彼此挽着手,向遠處走去……
-END-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