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到來,華東師範大學開出了新課《家常菜》作為勞動教育課程(通識必修課之一)的試點課程。教學内容顯示,家常菜青椒土豆絲、海派菜八寶辣醬、粵菜菠蘿咕咾肉、川菜幹燒大蝦、還有中式面食、西式點心的烹制都囊括在内。(2月23日 澎湃新聞)
華東師範大學在2019年成立了體美勞教育工作推進委員會,基于學生的調查問卷開課,因此《家常菜》一課廣受學生歡迎,開課一天就被選滿。但與此同時,這門課也受到部分網友質疑——大學并非技術職業學校,開一門做菜的課真的有必要嗎?
其實,“家常菜”進大學課堂,并非是為了培養專業烹饪人才,這一點上與技術職業學校有很大不同。2020年3月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确,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各類勞動教育課在各大高校開展,其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提高當代學生的綜合素養。
2014年《西安晚報》一項調查曾顯示,近六成大學生表示不會做飯,而會做飯的大學生中,城市大學生僅占21%。相較于多數高校校園衛生打掃為主流内容的勞動教育課,高校試點開展《家常菜》一課,增強了學習内容的趣味性,既是對勞動教育課程的形式内容創新,也滿足了學生對學習基本生活技能、陶冶生活情操的需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一舉多得。
另一方面,“家常菜”出現在大學課堂并廣受學生歡迎這一現象背後,是當代大學生學習與生活觀念的改變。過去,老一輩的讀書人贊賞“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如今,街舞、戲劇、烹饪等越來越多樣化的各種課餘活動,為大學校園帶來了更多的青春活力。豐富多彩的活動與更接地氣的愛好,體現了年輕人積極向上的心态,也進一步證明了當代大學生對學習如何“好好生活”的重視。
民以食為天。大學生在課上專門學做家常菜,看似為君子近庖廚,大材小用,實則盡沾人間煙火氣,是熱愛生活的表現。對這種合理且有益于學生身心健康的大膽課程創新,與其不斷質疑、試圖打壓,不如多作鼓勵,讓年輕人們自由地培養愛好,享受快樂人生。
文/黃冬琪(廣西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