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山
唐屬南诏,宋隸大理國,明屬建昌等司,清屬甯遠府。1952年建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州。以大涼山得名,山中四時多寒。以下是涼山彜族自治州17縣市名字的由來:
【西昌市】
西漢置邛都縣,為越嶲郡治。元置建昌路,明為建昌府,清雍正六年(1728年)置西昌縣,為甯遠府治。1913年廢府改縣。1979年析設市,1986年西昌縣并入。以舊名建昌且地處川西,故名。
【鹽源縣】
西漢置定筰縣,唐改昆明縣。明置鹽井衛,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鹽源縣。以地有鹽井資源豐富而得名。1964年改彜族自治縣,1978年複改鹽源縣。
【昭覺縣】
清宣統二年(1910年)由西昌縣城析置昭覺縣。“昭覺”系“交腳”諧音,彜語意為“傾斜的壩子”。
【德昌縣】
元置昌州與德州,後置德昌路。1941年置德昌設治局,1945年改德昌縣。以元德昌路得名。
【會理縣】
西漢置會無縣,唐改會川縣,元升路。《元史•地理志》:“其地當征蠻之要沖,諸酋聽會之所,故名。”明改衛,清置會理州,1913年改會理縣。會通河流經縣東,以川原并會為其所得名。
【會東縣】
1952年析會理縣與雲南巧家縣部分地設縣。以在會理之東得名。
【甯南縣】
1929年析會理縣設甯南縣。以地居甯遠府之南而得名。
【普格縣】
1952年設普格縣。“普格”,彜語意為“山垭口下的草甸子”。
【布拖縣】
1952年由昭覺縣析置布拖縣。1960年撤,1962年複置。“布拖”為彜語“布特”音譯,意為“長滿松樹林的地方”。
【金陽縣】
1952年析昭覺縣置金陽縣。以在金沙江之陽得名。《讀史方輿紀要》:“金沙江,源出麗江軍民府西北旄牛徼外,以産金沙而名。亦曰麗水”,“東南流,環麗江府境之三面,流入寶山州境。經州南而入鶴慶軍民府東北境,又經順州之南而入北勝州界,從州南而東入姚安府之北境,又東曆武定府之北境,又東達四川之會川衛,西南而合泸水,于是金沙江亦兼泸水之名。”
【喜德縣】
1952年置喜德縣。“喜德”為彜語“些奪”譯音,“些”意為“铠甲”,“奪”意為“産地”,以古時曾産铠甲而得名。
【冕甯縣】
西漢置台登縣,明設甯番衛,清雍正六年(1728年)改冕甯縣,以冕山得名。冕山以其山高聳如冠而得名。
【越西縣】
北周置邛都縣,元置邛都州,明置越嶲衛,清改廳。1914年改越嶲縣,以越嶲水得名。1959年簡改為越西縣。
【甘洛縣】
1956年置呷洛縣,“呷洛”,藏語意為“苦盡甘來”。1959年簡改甘洛縣。
【美姑縣】
1952年由昭覺縣析置美姑縣。以境内有大渡河支流美姑河得名。“美姑”,彜語意為“地中心”。
【雷波縣】
元設雷波長官司,清置雷波廳,1914年改縣。縣西有池名雷波蕩,水常清澈,因夏日雷震,波光相激,故呼為“磨簸”, 漢譯為“雷波”。縣名源此。
【木裡藏族自治縣】
舊木裡宣慰使司地,1953年建自治區,1955年改自治縣。以木裡河流經而得名。“木裡”,藏語意為“高而寬廣美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