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歲月不饒人女兒已經長大了

歲月不饒人女兒已經長大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1 05:21:01

2月6日淩晨零時四十五分,饒宗頤老先生在睡夢中安然仙逝。在家人的陪伴下,老先生走得相當自然從容。訃告裡這樣描述,“他積潤一百零五歲。可謂福壽全歸”。

當天上午接到饒宗頤女兒的電話時,作為饒宗頤唯一親手審定傳記作者陳韓曦正在整理2月8日饒宗頤将要在香港舉行活動的材料,隻聽到電話那頭泣不成聲,許久不能交談。

歲月不饒人女兒已經長大了(獨家饒老女兒)1

▌饒宗頤看人生:放下、看破,一切随緣,得大自在

“子孫在悲戚,但對102歲的饒老來說,他在很多年前就已經看淡生死。”陳韓曦算得上是饒宗頤晚年最信任的朋友之一。在他離世前最後的十多年裡,他已經向陳韓曦仔細坦言自己對生死的看法。

“不論外界對饒宗頤的擔憂,他自己倒是坦然處之。”陳韓曦說,他晚年時,參透人生“精髓”:放下、看破,一切随緣,得大自在。陳韓曦說,饒宗頤在他的作品裡,透出一種對生死的獨特感悟。

“他所寫的《金字塔外:死與蜜糖》一文中,大膽地道出Al-Hutuya把死看做蜜糖。”陳韓曦講到:“饒宗頤從埃書《死書》、波斯詩人對死的看法,聯想到中國人的生死觀。他說分析,儒家撇開死而不談,說:‘未知生,焉知死。’莊子的生死觀是一種等生死的生死觀,把死看成‘生的一條尾巴’而已。死在中國人心裡沒有重要的地位,可能會造成過于看重現實、隻顧眼前的極端可怕的流弊。”

“也許正是看淡了生死,饒老才會走得如此遊刃有餘”。陳韓曦感歎。

得到饒宗頤老先生逝世的消息後,陳韓曦就安頓好廣州的事務趕往香港。“有些突然,但現在最緊要的是成立治喪委員會,并向外界發公告。首先,老先生逝世的準确年齡要弄清楚。”

在陳韓曦看來,饒宗頤是個“不服老”的人。每當有後學晚輩向他請教學問時,他都興緻勃勃,思維反應十分敏捷。陳韓曦記得饒宗頤晚年有一次到汕頭大學講課,他一個人走在前面,健步如飛, 後面的人都追不上他的步伐。

就在去年年底,他在東莞參加一個文化活動,已經百歲多的老人了,在露天講台上坐了将近兩個小時,還精神十足,熱情飽滿。“回去受了一點涼,得了一場小感冒,沒多久就好了”,陳韓曦說:”當時大家都在擔憂,主辦方行事太大膽,好在老人家身體好,還扛得住。”

陳韓曦看到晚年的饒宗頤從未停止創作,“他有時一天能寫萬字文章,詩能創作幾十首。”

“饒老不服老,從他喜歡的顔色也能看出。”陳韓曦描述,饒宗頤偏愛紅色。在他的家中,他特别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褲子,“非常鮮豔”。

歲月不饒人女兒已經長大了(獨家饒老女兒)2

▌饒老女兒談父親:“他走得很突然,不過也是幸福的”

饒宗頤老先生位于香港跑馬地的家中,饒老的兩個女兒在這裡送走了父親最後一程。“他走得很突然,不過也是幸福的”,饒宗頤的小女兒饒清芬談起父親,眼淚又止不住要流出來。

“父親走之前的這段時間,身體狀況跟去年相比差了一些,聽力衰退得厲害,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饒清芬說,就在饒宗頤老先生辭世的那天晚上,“父親像往常一樣吃了一點肉、蔬菜和米飯,胃口還不錯。晚上9點睡覺時,他的嗓子有點不舒服,清了清嗓子就進屋了,沒有任何異樣。”饒清芬說:“直到淩晨12時才發現了問題。”

饒清芬給記者翻看了前兩天她給父親拍的照片和視頻。“你看,這段他吃水果的狀态還那麼好。”饒清芬喜歡給父親拍照片和視頻,而饒宗頤老先生也很配合女兒的“拍攝”。

饒清芬告訴記者,在父親最後的時光,她和姐姐兩人一直在父親身邊照顧,“這屋裡,到處都還是父親的影子,真的不相信他就這樣走了。”

饒宗頤老先生生前居住的家看起來簡單樸素。饒清芬說:“父親沒有特别的書房,家裡的飯桌就是他寫書法的地方。興緻來了,就在飯桌上完成”。

“晚上看電視,就坐在客廳裡一張對着電視的棕沙發上。”饒清芬指着父親常坐的位置,“好像父親還在。”

從發現父親辭世到現在,饒清芬和姐姐基本上都沒有入眠,來自全世界各地的朋友都電話或者信息慰問,她實在無暇接受媒體的采訪。

附:

饒宗頤教授逝世公告

國際著名的人文學者、我國一代國學宗師饒宗頤先生,今天淩晨在香港跑馬地寓所,于睡夢中安詳離世,享年105歲。

饒宗頤先生,字伯濂,又字選堂,号固庵,生于廣東潮州,長期緻力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學術研究,至今有著作約七十餘種,論文九百餘篇。他在曆史、文學、語言文字、宗教、哲學、藝術、中外文化關系等人文科學領域中,皆有卓越的成就和突出的貢獻,備受海内外同侪和後輩尊崇,又是當代最著名的中國傳統文學巨匠,古體、律、絕,無一不精,尤擅填詞,又騷、賦、骈、散,無一不曉,可謂卓立獨行于當代中國文壇,别樹一幟。他更是一位傑出的藝術家,在書法、山水、人物畫的創作上,承先啟後,自成一家,晚年更開創「西北宗」山水一派。他在音樂,特别是古琴,也造詣甚深。饒先生可謂文、藝、學三者兼備,堪稱「一身而兼三絕」,在香港以至于當代的中國,實是百年難得一遇學藝雙攜的巨擘。其學術成就之卓然亦為國際漢學界所公認,因此也有漢學大師之稱。

先生編著有《潮州志》、《楚辭地理考》、《殷代貞蔔人物通考》、《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詞籍考》、《敦煌曲》、《新加坡古事記》、《敦煌白畫》、《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選堂集林·史林》、《中印文化關系史論集·語文篇——悉昙學緒論》、《甲骨文通檢》、《敦煌書法叢刊》、《香港敦煌吐魯番研究中心叢刊》、《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畫*》、《符号.初文與字母——漢字樹》、《饒宗頤二十世紀學術文集》和《西南文化創世紀》等等學術著作。

先生生前曾于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無錫國學專修學校(廣西)、廣東省立文理學院、汕頭華南大學、香港新亞書院、香港大學、日本東京大學、京都大學、印度班達伽東方研究所、法國國立科學中心、新加坡國立大學、耶魯大學、(台灣)中央研究院曆史語言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學、法國高等實用研究院、澳門東亞大學等高等院校任教和從事研究工作。曾獲法國法蘭西學院儒林特賞、法國遠東學院院士、巴黎亞洲學會榮譽會員、中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顧問、中國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領導小組顧問、法國文化部藝術及文學軍官勳章、香港特别行政區政府大紫荊勳章、中國國家文物局及甘肅省人民政府頒授之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别貢獻獎、俄羅斯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法蘭西學院銘文與美文學院外籍院士、西令印社社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首屆中華藝文獎終身成就獎、香港大學桂冠學人等多項學術榮銜和獎項。又曾獲香港大學、法國索邦高等研究院、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山東大學等十一所高等院校頒授榮譽博士或榮譽國家博士學位。2011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以國際編号為10017的小行星命名為「饒宗頤星」,以肯定饒宗頤教授的卓越成就,褒獎他對中國文化事業乃至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的貢獻。

先生溫文儒雅,為人謙和敦厚;身材并不高大,然而堅毅不屈、精神強大,遇到挫折和逆境,亦能勇猛精進。他留下給世人最寶貴的财富大概是「萬古不磨意,中流自在心」的「饒宗頤精神」了。

饒宗頤先生道德可風,行誼可師。先生千古,哲人其萎,返璞歸真。讓我們永遠懷念敬愛的饒宗頤先生。

饒學聯彙

饒學研究基金

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

饒宗頤學術館之友 合啟2018年2月6日

文:廣州日報特派香港記者 杜安娜

圖:視覺中國

編:廣州日報全媒體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