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智能手表監測睡眠的功能已經熟爾能詳,但對于這一功能很多人都有一個顧慮,那就是智能手表監測睡眠到底準不準确,今天我們就來一起聊一聊睡眠監測這些事吧。
對于智能手表睡眠監測到底準不準一事,其實最重要的還是看你參考值取的是什麼,如果和專業的睡眠監測儀器相比,那智能手表還是略遜于他。監測的精準度很重要,但是智能手表監測就不具備參考價值了嗎?其實不是的。前陣子,看到一個新聞,北京一患有心髒病的老人半夜被智能手表震醒,随後就感覺胸悶氣短,然後趕緊吃藥吸氧,随後看睡眠的心率記錄從60升到130,第二天去醫院檢查發現是冠狀動脈肌橋引發的冠心病,确實是被智能手表心率警醒功能救了一命。
雖說對比于專業醫用的睡眠監測儀器,智能手表監測可能沒那麼高,但是如果我們用于日常身體數據的監測,正規的智能手表已經滿足我們的需求,對我們日常睡眠作出記錄分析和建議。
智能手表睡眠監測原理
目前,智能手環/手表的睡眠監測原理主要有有三種:體動記錄儀法、心率監測法和心肺耦合(CPC)分析法。
(1)體動記錄儀法
這種方法原理比較簡單,利用手環/手表中内置的重力傳感器來監測你在一定的時間内(一般是20分鐘或者更長)有沒有比較大的動作,如果沒有大幅度的動作或者比較少,那麼手環就判斷你處于睡眠狀态,如果幾乎不動,那麼就判斷你處于深度睡眠狀态。智能手環或者手表傳感器就可以依據這樣來判斷使用者的睡眠狀況。
但是,這種記錄方法其實是不太準确的,從原理上來講在日常生活中很難去判定佩戴者是入睡了還是真的靜卧不動,一般價格比較低的智能手環或者手表會使用這種方法來測算。
(2)心率監測法
運用這種監測法的智能手環/手表,它們會置有PPG傳感器,通過光電法來監測我們的一個心率狀态。運用PPG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簡單來說就是利用光和我們血液透光率的反射變化,通過算法反應出我們的心率數值,一般測心率用綠光,測血氧用紅光),而我們睡覺時候,心率一般情況下會下降;而當用戶睡得很深的時候,心率會下得更低。手環可以通過監測我們的一個心率變異性(HRV),從而來判斷我們的睡眠時間和睡眠的深淺。
這種監測方法是比較精準的,但是對智能手表技術算法上要求也相對比較高。
(3)心肺耦合(CPC)分析法
CPC分析法這是目前監測睡眠最精準的方法,哈佛醫學院的睡眠專家通過對睡眠機制的研究發現:在睡眠的時候,心電和呼吸存在一種奇妙的耦合關系。當人在熟睡的時候,這種耦合性會增強。而在清醒、淺睡、或者一些疾病狀态下,這種耦合性也會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因此,哈佛醫學院的睡眠專家團隊在2005年創新性地提出了Cardiopulmonary Coupling,也就是心肺耦合的概念,簡稱CPC,并且發展出成熟的技術算法,可以準确地給出睡眠的分期。醫學上的“多導睡眠監測”就是采用監測腦電波的原理。
圖源網絡侵删
圖源網絡侵删
但是運用這種監測方法的智能手表成本很高,四位數是基本的事,所以如果不是對睡眠監測準确度要求達到醫學級别,我們可以選擇性價比較高的采用PCG分析的智能手表,這已經能夠滿足我們的基本需求了。
關注我不迷路,一起掌握更多有關智能手表的健康應用。
聲明:本内容隻作學習參考和知識分享,不涉及任何商業目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