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喬芊、楊林
據36氪獲悉,微店所在公司口袋購物正在經曆嚴重的人員動蕩。一位微店前員工告訴36氪,員工們對這家公司紛紛失去信心,“2017年上半年還有超過1200人,大半年内離職了300多人。”今年年初,微店創立時的兩位技術合夥人馬飛和吳道钰也相繼離職。“之前孵化的小業務也都撤了,相當于變相裁員。”另一位接近微店的人士告訴36氪。
36氪就此向微店公關求證,對方表示,“未得到通知,是正常的人才流動。”
無論是業務層面,還是在資本市場,這家昔日的明星公司已經許久沒有聲音。微信生态電商、社交電商依然當紅,但作為這個領域的早期參與者,微店似乎被時代抛棄了。
微店曾被雷軍稱為“中國市場上最成功的創業項目”,這個2014年1月由導購app口袋購物上線的新工具,功能是幫人在微信上開店。它一度出現爆發式增長,9個月内吸引了超過1200萬賣家入駐,成交額達到150億。
這個出人意料的成績引發了馬化騰的關注,他親自拍闆要投資這家公司——騰訊也在2014年年中推出了類似功能的“微信小店”,但成績不佳。2014年10月,騰訊以1.45億美元、占股10%的條件領投微店。在騰訊入股京東,并将幾大電商平台打包賣給京東之後,它也需要在移動電商領域尋找下一個抓手。
但一位接近微店的人士告訴36氪,自2015年下半年後,随着數據下滑嚴重,微信内部就将微店從最高級的戰略合作夥伴下調了幾級。
在農産、烘焙等重信任度、沒有太多中間環節的領域,微店的模式的确發揮了作用,微信也曾經着力宣傳身在藏區賣蜂蜜的前媒體人這類案例。但總的來說,微店在解決電商核心的兩個問題上都鮮有作為,一是流量,二是供應鍊。“說到底它隻是個工具軟件。”一位熟悉電商的投資人士曾評價說。
“微店一毛錢的流量都沒有啊。”一位兒童用品的賣家向36氪感慨,“除了你是我好友,有機率點開店鋪之外,流量是零。”她的另一個抱怨在于,幾年之中,微店上架和購買的體驗一直沒有優化,操作起來十分複雜。
“有些人看到我的朋友圈想買,但怕有風險,才會在微店裡拍,這個時候微店是有用的,平時沒有一點用。”金魚媽說。她是浙江溫州的一位玩具賣家,在朋友圈裡一天能賣出100—300單,剛起步的淘寶店隔幾天也能賣一單,“但在微店沒有訂單。”
即使定位于開店工具,微店也沒有讓自己變得足夠好用。以它的競争對手,同為開店SaaS的有贊為例,它提供的和公衆号嫁接、拼團、秒殺等功能,都能幫助賣家更好找到并留住自有流量。
微店對于賣家顯得“雞肋”,而對于消費者來說,它也從未建立起認知——這家公司幾乎很少做市場營銷和廣告投放。
微店的故事曾被描述為“不幸中的萬幸”。不幸在于它的商業模式從未被驗證,而幸運在于,在2015年資本寒冬到來之前,它融到了一筆數量可觀的錢,從而取得了探索新業務的可能性。遺憾的是,這個可能性似乎也失去了。
一位接近微店的人士稱,手握數目不小的融資,微店的确嘗試過一些新業務,但都沒有做起來,包括之後被證明有廣闊市場的團購、外賣,甚至時下最流行的拼團。2015年左右,時任美團外賣負責人的沈鵬聽說微店要做外賣業務時非常緊張,“因為當時微店比美團有錢多了。”該人士稱。
之後,微店在投資行業也遭受了質疑。2016年時,《第一财經周刊》曾報道,微店的投資方、一家大型基金在内部調低了對這家公司的評級,而另一家投資方老虎基金則部分撤出了投資。當時,距離其上一筆融資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之後,微店(口袋購物)再無融資消息。
大的模式轉型不順,小的孵化業務也未能太幫到主業。據了解,微店先後孵化的小項目包括給商家帶流量的線下集市、給美妝店主做培訓的項目、類似測評榜單的“放心選”、供應鍊分銷平台等。
把社交流量變成錢的想法并沒有錯,隻是機會如今已經落到了拼多多、雲集,和一衆小程序電商身上——它們或在流量端有重大創新(比如拼團、分銷),或從一開始就具備了更多、更靈活的流量入口。收割了可觀的流量紅利之後,它們大多開始思考如何在供應鍊上下功夫。
而微店的難題或許是找到一個行得通的商業模式,先活下去。
口袋購物融資曆史。來源:鲸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