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6 05:08:56

宋代野史傳聞,宋神宗有一次與大臣議論李白和蘇轼,哪一個是千古第一才子。大臣認為李白詩歌更勝一籌,宋神宗卻說:“李白雖有蘇轼的才氣,卻無蘇轼的學問。”

李白傳世的作品除了990餘首詩歌之外,隻有2篇散文,一幅書法。不過蘇轼卻留下了2700餘首詩詞,以及大量散文、書法、繪畫作品。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1

除了在詩詞上的成就之外,蘇轼的另一成就高峰,就是号稱“天下第三行書”的書法作品《寒食帖》,這是他中年被貶黃州之後,寫下的一幅詩帖。

該帖寫在一張長34.2厘米,寬18.9厘米的信箋紙上,因為将情緒融入書法,字體排列随詩意大小起伏、錯落有緻,所以一直為曆代書法家推崇并模仿。

《寒食帖》之所以能夠成為“行草書”的絕品,除了蘇轼書法本身的魅力外,也與帖中的詩文分不開。這些詩文記錄了蘇轼被貶黃州三年後,于寒食節産生的悲涼心情。

詩文中的悲劇美學,延續到了書法上,又以墨迹的形式更加直觀地呈現到了讀者面前,可以說是“詩書雙美”的傑出之作。

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寒食帖》被排到了王羲之的《蘭亭序》、顔真卿的《祭侄文稿》之後,成為了天下第三的行書書法,如今珍藏于台北故宮之中。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2

要知道這張《寒食帖》書法的魅力究竟在哪,就得先了解帖中詩文表達的内容。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蘇轼到底在此帖裡面寫了什麼,又表達了何種情緒吧?

一、《寒食帖》詩文賞析

《寒食帖》——北宋·蘇轼

一曰: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卧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蒙蒙水雲裡。空庖煮寒菜,破竈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裡。也拟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詩的大意是說:

自從我被貶到黃州之後,已經過了三年時間了。每一年我都在盼望,能夠留住春神對人間的眷顧,可是春光依舊無情地流逝。

今年春季一連下了兩個月的苦雨,到了寒食節,仍然像蕭瑟的秋天一樣寒冷。倒在床上聽窗外的雨聲,鼻子裡聞到了海棠花的香味。胭脂色的花朵,像雪片一樣跌落在泥濘裡。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3

是誰把那海棠樹,暗中偷偷地背走了呢?昨夜那一場暴風雨,還真是有神力。海棠樹好像一位病中的少年,待到大病痊愈之時,它已經滿頭白發,悄然老去了。

春天的江水暴漲,快要漫到屋子裡來了。雨勢越來越大,沒完沒了。小屋都變成了漁舟,籠罩在蒙蒙水雲裡。

在空蕩蕩的廚房裡面,煮一點時令蔬菜。破破爛爛的竈膛裡,燒着的是潮濕的蘆葦。在這種情況下,我哪裡還記得寒食節呢?見到烏鴉銜來一些紙錢,才知道這個節日的到來。

想報國,君主身在九重天;想作祭,祖墳遠隔萬裡山。想學阮籍做“途窮之哭”,但是這樣的日子過得太早,早就已經心如冷如死灰,無法重燃了。

蘇轼這兩首詩文,第一首的内容比較簡單,寫寒食節前後的天氣情況,以及夜雨中海棠花落的情形。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4

其中借“惜春”、“春去”,表達自己被貶三年,日夜渴望得到天子眷顧而不能的心情。透過“苦雨”帶來的蕭瑟秋意,暗示着自己心情的悲涼。

接着用海棠代表孤芳自賞的自己,以樹被風雨連根拔起(闇中偷負去),暗喻自己被貶官至黃州,與泥污混在一起。就像是一個少年人,突然遭受到打擊,等到病好了已經白了頭。

當時蘇轼正好生過一場大病,因為很久沒有出門,結果被誤傳死訊,讓時人惋惜不已。等到他病好的時候,他覺得自己整個人都衰老了。

第二首詩寫的是當地持續了兩個月的春雨,導緻江河的水位上漲,江水都快要漫到屋子裡面來了。

這個時候,蘇轼獨自一人在家裡生火做飯。廚房裡空蕩蕩的,除了一點“寒菜”,别的什麼也沒有。這裡的“寒菜”可能是指油菜,也有可能是指冬苋菜之類,最普通的蔬菜。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5

因為被貶官以後,朝廷削去了蘇轼的俸祿,隻給予少量的生活補貼。而蘇轼用這些錢還要養活一家老小,所以在黃州時他過得非常的艱難。

舊友幫蘇轼在黃州郊區的山坡上置辦一塊田地,他在那兒蓋了幾間茅屋,平時自耕自食。從詩中的内容看,當時他養病的地方不在山上,而是在城南長江邊的官邸臨臯亭。

因為生病,蘇轼在臨臯亭休養,又因為漲水,讓他無法回到東坡上與家人團聚。在臨臯亭沒有菜吃,隻能吃以前囤下來的越冬寒菜。

爐竈是破破爛爛的,竈堂裡面燒的不是柴,而是江邊采摘的,被水打濕的蘆葦。隻怕菜湯還沒燒熟,屋子裡已經被白煙灌滿了。可想而知,蘇轼當時的境況有多麼慘。

人在大病初愈之後,精力還沒有恢複,哪裡還想得起那一天是寒食節呢?直到蘇轼看見烏鴉叼來了一些紙錢,他才想起是寒食節。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6

寒食節在古代是為了紀念忠臣介子推而設立的,蘇轼也想效忠天子,可是天子住在九重深宮裡面,他見不着啊。

寒食節的另一個節俗,是祭祀逝世的人。可是蘇轼的父母與妻子的墳墓都在四川眉山,他想回去祭拜也不可能。

所以蘇轼當時感覺自己已經是窮途末路了,但是他想哭也哭不出來。因為自從三年前被投進大獄時,他就有了這樣的感受。現在再來哭途窮,根本提不起勁來了,這是多麼的無力啊。

二、書法中暗含的人物情緒

蘇轼把自己的這番感受,用精湛的書法寫到了一張信紙上。開頭情緒平複的時候,他的字就寫得略小一點,寫到“蕭瑟”、”海棠花”、“泥污燕支雪”這種地方,落筆加重,字也變大了。

然後寫到第二首詩,當蘇轼寫到“江水欲入戶”,他又放大了字體,強調江水之盛;寫到“墳墓在萬裡”,就刻意落筆變輕。通過單個字體大小的變化,制作出了一種遼遠的空間感。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7

當寫到“也拟哭途窮”一句時,蘇轼着重強調了“途窮”二字,表現出了自己的絕望;到了“死灰吹不起”時,字體又縮放了。

因為蘇轼已經心如死灰,自然是氣如遊絲,所以也就不可能把字體寫得方正飽滿,隻能寫得歪歪斜斜的,去暗示讀者。

整個《寒食帖》詩文的字體,一直随着蘇轼情緒、心境的變化而變化。其技藝之高超,令人驚歎不已,也難怪可以媲美王羲之《蘭亭集序》和顔真卿《祭侄文稿》的書法。

結語

中國人現在幾乎不寫毛筆字了,平時大家對書法也沒有什麼研究。因此有時候看到前人的書法,經常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那些字寫得東倒西歪,看上去亂七八糟的,還會成為名作?

曾經看到有人說,天下行書第二的《祭侄文稿》,上面還有似乎因為寫錯字的塗抹痕迹。那一團亂麻似的塗鴉,也能成為千古名作,到底是為什麼呢?

如今看了蘇轼的《寒食帖》才知道,好的書法并不一定要把字寫得規矩方正,而是要像繪畫一樣,把感情融入到書法裡面。

蘇轼字帖書法作品欣賞(蘇轼書法寒食帖)8

再運用不同粗細的線條,不同大小的字體,去打造一種近似繪畫的縱深感、空間感。通過繪畫技巧與書法技法的結合,以墨迹的形式傳達出作者的情緒。

蘇轼早年的書法,師法唐代顔真卿,但是他這幅作品之所以能成名,是在模仿前人之餘,打破了傳統書法字體排列呆闆的方式。

因為不拘一格,随心所欲地調整、變化字的形狀與布局,創造出了一種亂中有序,落拓不羁的行草風格,難怪《寒食帖》能天下揚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