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李白給他人寫的詩句

李白給他人寫的詩句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02 12:10:03

李白寫過一首求職詩,求取仕途,此詩流傳,卻成了失落者的暖心詩 韓世璘文/圖(攝影網絡)

青少年的李白很早就顯示出才華橫溢和厚實的文史功底,但李白并沒有在科舉場上有所作為,這是事出有因的。古代參加科舉考試要嚴查“譜牒”文書,也是說要查氏族記錄的檔案。“譜牒”文書,是古人的“戶口薄”或“居民身份證”,是古代證明個人身份祖上的承接關系,以及其來龍去脈的文書,記載有家庭、性别、年齡、有無劣迹等諸多的信息。沒有“譜牒”文書是不能參加科舉推薦和報名考試的。“譜牒”也成了古代士族階層維系門第統治階層制度。

李白五歲時,從事商業的父親,帶李白從中亞“潛回”,這是未經政府批報備案的行為,屬于“偷渡者”,因而沒有氏族記錄的“譜牒”文書,自然也不能參加科舉考試了。李白要實現仕途抱負也隻能通過上層推薦這條路來走。

李白給他人寫的詩句(李白寫過一首求職詩)1

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李白時值三十歲,如同今時調侃所謂北漂的情形一樣,也在唐都長安府漂遊,帶着自己的詩作和文章,遊走和結交于王公大臣的上層社會,尤其想結交玉真公主(玄宗禦妹),以獲取仕途的進展,實現自我的濟世政治抱負。但事與願違,卻不受到上層社會的待見。這一年李白也隻能混迹于長安低下階層,窮愁潦倒,自暴自棄,并多與長安市井平民百姓交往為伍。失落的李白無奈,隻能離開長安到河南洛陽和南陽一帶遊曆。李白在此遊曆期間,結識了宰相崔日用之子崔宗之(名成輔)。李白與崔宗之,很有緣分,彼此都喜愛飲酒作詩,酬唱颠狂。其後,李白就把這段長安府漂泊的生活感觸,懷才不遇的郁悶心情,并委婉表達了希望得到崔宗之的薦舉。寫了如下詩篇:

《贈崔侍郎·其一》

黃河二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故人東海客,一見借吹噓。

風濤倘相見,更欲淩昆墟。

詩的大意是說:生活在孟津一帶的黃河二尺(相當今60厘米長,這裡是一種泛指)大鯉魚,要往黃河上遊跳龍門,跳不過的不能進晉升為龍,而且額頭還會受傷留下印記,隻能又回到孟津一帶與一般鯉魚相伴為伍了。我們是老朋友了,依靠您的地位和名聲,宣揚推薦一下,說不定哪天我們在風浪中相遇,還可以駕馭在高高的昆侖山上,有所作為呢。

前四句寫的是李白在長安府漂泊的際遇,後四句是一種希冀的口氣,有讨好崔侍郎的意思了。詩的味道,有點類似今日婉轉通過人際關系謀求一個國家管理階層職位的求職信。

此後,該詩在民間流傳開來,加重了些許鯉魚的斤兩,截取上段四句,題目也去了,說是李白寫的詩,朗朗上口的:

黃河三尺鯉,本在孟津居。

點額不成龍,歸來伴凡魚。

李白給他人寫的詩句(李白寫過一首求職詩)2

李白觀黃河跳龍門圖

詩的重點放在“歸來伴凡魚”上,古代,在民間世俗裡晉升為龍的成功者,畢竟是少數,身為“凡魚”,也不是一件惱人的事情,詩仙李白都能看得開,況為民間俗夫乎?在民間層面,人們的心胸也随詩仙李白浪漫的詩句而推廣開闊了,也更感寬慰和暖心。

其實,成功的鯉魚(龍)和不成功的鯉魚(凡魚),一定條件下,存在一種轉換的關系,成功者并未表示是“超人”,“凡魚”也未必是“庸碌”。距李白一千二百年後,冰心先生在她那篇著名的散文《寄小讀者(通訊十七)》,用蒲公英和菊花完整地闡述了“超人”和“凡魚”的關系:

“世上的一切事物,隻是百千萬面大大小小的鏡子,重疊對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這許多璀璨輝煌,虹影般的光彩。沒有蒲公英,顯不出雛菊,沒有平凡,顯不出超絕。而且不能因為大家都愛雛菊,世上便消滅了蒲公英;不能因為大家都敬禮超人,世上便消滅了庸碌。即使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愛憎而生滅,隻恐到了滿山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時候,菊花的價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價值,反不及庸碌了。”

李白給他人寫的詩句(李白寫過一首求職詩)3

蒲公英與菊花圖

李白的詩,豪邁奔放,清新飄逸,意境奇妙,浪漫主義色彩濃烈,為中國文化的根脈,貢獻了豐富的養料,滋潤了國民的文化視野。當你沖刺“超人”的“龍”不成功,歸隊“凡魚”相伴“庸碌”,不應有愧疚之心情。

後話,據此李白的詩句,在經濟發展的大潮裡,孟津縣政府把“孟津黃河鯉魚”注冊為中國地理标志證明商标。“凡魚”在人間,百姓更覺暖心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