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辟謠有哪些

辟謠有哪些

科技 更新时间:2024-10-01 17:14:17

辟謠有哪些(時代如何走出辟謠困境)1

2022年,國家網信辦開展了“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專項行動。 (人民視覺/圖)

随着互聯網信息傳播渠道的日益豐富和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網絡不實信息泛濫正成為網絡治理的突出問題,2022年年初,國家網信辦開展了整治網絡亂象“清朗”系列專項專項行動。

根據專項行動總體安排,中央網信辦決定自2022年9月開始,啟動為期3個月的“清朗•打擊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專項行動,全面深入清理網絡謠言和虛假信息,着力解決舊謠言反複傳播、新謠言層出不窮的問題。

大量未經證實,或不準确的信息充斥着網絡空間,給國家安全、社會秩序以及公民、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了巨大危害。在全民視頻時代,由于視頻具有較強的視覺沖擊力、情緒感染力和社交互動性,使之成為不實信息的“重災區”。如何治理網絡不實信息成了推進網絡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的基本要求。

根源

網絡不實信息為什麼層出不窮?美國社會學家奧爾波特和波斯特曼總結過一個著名的謠言公式: 謠言的傳播能力=(問題重要性×謠言模糊性)÷公衆判斷能力。在視頻時代,不實信息的生産和傳播呈現出新特點。

從生産者的角度來看,不實信息的生産者往往掌握了流量密碼,深谙用戶心理,在内容上常選擇那些社會公衆關注的熱點問題,打着專家或者知名人士的旗号,故意放大矛盾點和沖突點,在形式上采取大字報、僞新聞的“标題黨”形式,直接搬運其他視頻或者對數個視頻進行剪輯拼接,配以醒目文字以及讓人緊張或興奮的音樂,能夠迅速抓住觀衆眼球,調動公衆情緒。也有一些不實信息運用較為先進的技術進行深度僞造,移花接木,讓人真假難辨。

不實信息生産者的動機各異,有的是因為自己的利益訴求在現實生活中無法被滿足,存在焦慮、恐慌等心理,便通過制造不實信息來表達心理期望;有的則是借此蹭流量、博關注,從而獲取經濟利益,是網絡黑灰産鍊條的一環;還有的虛榮心作祟,在隻掌握了不完整、不準确的信息之後就急于發布,以标榜自己消息靈通。

從接收者和傳播者的角度來看,公衆的網絡素養普遍不足,缺乏對信息真僞的識别和判斷能力,在權威辟謠消息沒有及時跟上的情況下,容易輕信不實消息,成為謠言易感者和受害者,這部分人往往又有從衆心理,容易跟風成為謠言的二次傳播者,導緻不實信息如同漣漪擴散般開啟病毒式傳播模式。網絡不實信息的生産和傳播過程證明了有圖未必有真相,眼見未必為實。

兩大難點

目前,中國從民事、行政和刑事三個層面搭建了一套懲治網絡不實信息的法律體系。

首先,網絡不實信息可能會侵犯自然人或法人的名譽權,以深度僞造方式制造的信息可能會侵害他人肖像權。其次,如果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或者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實诽謗他人的,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要受到行政拘留、罰款等行政處罰。根據網絡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規定,網絡信息内容生産者散布謠言,擾亂經濟秩序和社會秩序的,網絡信息内容服務平台應當依法依約采取警示整改、限制功能、暫停更新、關閉賬号等處置措施,及時消除違法信息内容,保存記錄并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最後,刑法規定了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和诽謗罪,構成犯罪的将被判處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等刑罰。

法網已織,為什麼網絡不實信息還是屢禁不止?從學理和實踐層面觀察,網絡不實信息治理尚存在兩大難點:

第一,法律規制機制不足,目前關于不實信息治理的法律規定還比較分散和籠統,對于何種不實信息會構成謠言或者虛假信息的構成要件、規制程序,民事、行政和刑事法律責任的銜接等方面的規定不夠明确。網絡不實信息監管的機關也比較分散,往往通過專項行動進行,常态化的監管機制尚未健全。而通過司法機關追責,面臨着周期長、訴訟成本高的問題,使得不少受害人望而卻步。

第二,多方協同的共治機制不夠健全。根據現行立法政策,在網絡不實信息治理鍊條中,具有技術、人力等優勢的網絡平台奮戰在網絡不實信息治理的一線,2022年1月以來,快手處理44.6萬條不實信息,打标争議内容超過94萬條,近400家政務号、媒體号在快手發布的辟謠内容總曝光量達到20.4億次;抖音處置不實信息視頻超過319萬條,對90萬條存疑、難以核實但又有争議的視頻進行打标提醒。

然而網絡平台也面臨着識别難、核實難、溯源難、辟謠難等問題,單靠平台努力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何從源頭加強治理,建立政府監管、平台自治、行業自律、公衆參與的多方協同的共治機制,還缺乏成熟經驗,需要進一步探索。

治理之道

如何走出“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的困境?筆者認為,在視頻時代要有效治理網絡不實信息,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同時發力:

首先是完善法律規制體系。在今後的互聯網立法和修法中,應對不實信息的規制進行體系化、精細化的制度設計,在尊重信息傳播規律的前提下,明确需要承擔法律責任的不實信息的内涵、構成要件、規制主體、規制程序、法律責任的銜接,平衡好國家安全、社會秩序以及公民的知情權、表達自由、人格權的關系,增強法律的明确性和可預期性,發揮法律的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功能。

其次要構建多方協同的共治機制。徒法不足以自行。視頻具有創作門檻低、傳播速度快、社交屬性強的特點,因此視頻時代網絡不實信息的共治機制,也應該圍繞目标,統一部署,多方參與,多措并舉。

政府是共治機制的主導者,也是權威信息的來源。政府應當通過中國互聯網聯合辟謠平台、新聞發布會、官方政務号等渠道主動發布權威信息,暢通信息表達機制,回應社會關切問題,及時辟謠和引導輿論,并注重傳播方式和效果,讓真相跑赢謠言。同時,應當整合相關監管機關的職能,建立不實信息的全流程、常态化監管機制,對不實信息的源頭加大懲處力度。

互聯網平台是治理不實信息的中堅力量,應該切實履行主體責任,細化治理的顆粒度。實踐證明,網絡不實信息的技術治理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一些短視頻企業主動創新工作機制,取得了初步成效。快手根據監測、識别、核實、标記、辟謠、處置6步的全流程工作規範,主動清理存量謠言信息、抑制增量謠言信息,還聯合百家政務号發起“Kwai來辟謠”,構建了不實信息治理政企聯動的生态圈。抖音也通過預警、分析、驗真、标記、辟謠、攔截和提示七個步驟治理不實信息,并上線了溯源、打标、跳轉等多種功能,實現平台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

行業協會作為政府和企業溝通的橋梁,應該及時出台并與時俱進地更新行業自律規範,加強對從業人員相關法規政策和倫理的培訓,切實發揮行業信用懲戒機制的功能。專業媒體應當堅守新聞真實性和新聞專業主義原則,向用戶提供及時、準确、有效的信息。醫療、法律、科技等專業機構應該在不實信息核實和辟謠方面發揮作用,向公衆深入淺出地傳遞專業信息和澄清相關問題。社會公衆應該自覺提高網絡素養和法治意識,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發現不實信息,可以保存證據,向正規渠道投訴舉報。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産業管理學院法律系主任)

鄭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