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老坑水浪歙硯

老坑水浪歙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5 07:04:31

【歙硯小檔案】

老坑水浪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1

歙硯,中國四大名硯之一。歙硯以其獨有的天然紋理、緊密濕潤的材質和巧奪天工的雕刻工藝聞名于世。2006年5月20日,歙硯制作技藝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歙硯,因産于唐宋時期的歙州而得名。目前,安徽黃山所開采制作的硯都叫歙硯,其中歙縣更是“中國歙硯之鄉”。

歙硯的石色主要有黑、紫、綠、黃四種,按石材紋理來分,分為羅紋、眉紋、金星、金暈、魚子五大類100多個品種。

歙硯代表作有《阿房宮賦》《日破雲濤萬裡紅》《曙光初照萬花紅》《紅樓夢》《黃山勝迹印痕硯》《中國龍硯》《東坡赤壁遊》《松雲硯》《蘭亭硯》等。

【歙硯制作特點】

老坑水浪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2

歙硯以其巧妙的構圖和精巧的雕刻,成為中國傳統工藝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其制作工序比較繁雜,以雕刻藝術為中心,由選石、構思、定型、圖案設計、雕刻、打磨、配制硯盒等多道工序構成。

歙硯雕刻精湛,造型渾樸,刀法挺秀有力,美觀實用大方,曆來被文人墨客譽之為罕世珍寶。歙硯石質美如碧玉,膩如肌膚,暗含鋒芒,缜澀發墨,油潤生輝,具有下墨快,不損筆鋒,墨水不幹等特點。因此有“龍尾歙硯天下冠”之說。

歙硯雕刻具有徽派石雕的風格,即渾厚樸實,美觀大方,刀法剛健,花式多變。它的圖案,多取于黃山勝境、新安風光、小橋流水或神話傳說、名人逸事等。

歙硯善于将書法、篆刻、詩詞、景物運用于歙硯創作之中,采用工筆繪畫、抽象寫意等手法,根據不同的石質、形态、紋理精心構思,巧妙布局。

【發展曆程】

老坑水浪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3

漢、晉時期已有歙硯問世,至唐代名聲日盛。開元以後,龍尾硯石被發現,歙硯更為世所珍重。南唐後主李煜視歙硯為“天下冠”,在歙州設置了“硯務”,擢硯工李少微為“硯務官”,歙硯的身價從此扶搖直上。

宋代歙硯發展很快,品種增多,精硯不斷湧現,其名色之多、質地之細、雕镂之工,為諸硯之冠。從元末至清初未見有官方開采歙石的記載,歙硯制作隻是維持殘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歙硯生産一度得到發展,金星歙硯重新問世。

改革開放後,歙縣等地先後成立了歙硯廠、工藝廠、文房四寶公司等,從硯石開采、産品制作到裝潢工種齊全,還挖掘了“豆斑”、“綠刷絲”、“歙紅”、“紫雲”等新品種。

上世紀80年代中期,歙硯進入全國制硯行業前列,并以優良品質榮獲“國之寶”證書。

老坑水浪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4

【非遺傳承】

老坑水浪歙硯(千年遺石生生不息)5

雖然歙硯曆史淵遠,生命力很強,但是也遇到很多問題。目前,歙硯硯石原料奇缺,傳統工藝後繼乏人,急需加大保護力度。

黃山市政府部門針對這種情況也采取各項措施,鼓勵更多年青人加入歙硯傳承的大家庭中來,加強對歙硯産業的引導。

2006年8月,歙縣組織成立了“歙硯協會”,旨在推進歙硯制作技藝的繼承、研究和發展,促進歙硯原産地的建設與保護,開發歙硯佳作精品,打造歙硯産業集群。在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歙硯一定能會越發光彩照人。

(來源:新華網、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