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旅遊

 > 論述研學旅行與傳統旅遊的區别

論述研學旅行與傳統旅遊的區别

旅遊 更新时间:2024-06-24 03:42:40

論述研學旅行與傳統旅遊的區别(老溫侃旅遊研學)1

論述研學旅行與傳統旅遊的區别(老溫侃旅遊研學)2

作為新興事物,研學旅遊到底是什麼?是研學 ?還是旅遊 ?我覺得,發展研學旅遊,這也是首先要弄明白的一個大問題。

上個周,我作為教育和旅遊的媒體人,受同事之邀參加了本報在日照舉行的山東省第四屆中小學研學旅行論壇,并以“研學遊是什麼?”為題,跟大家分享了一些自己的體會。做課件的時候,我還想,這個問題會不會太low了?

但實際上,在論壇現場,與會的專家們基本也都談到了這個問題。研學旅行是什麼?學什麼?怎麼做?等等。說明大家對于研學旅行本身,還是有不同的理解。

研學旅行是旅遊 嗎?中國教育學會科學教育分會優秀教研員鄭會戰老師認為,研學課程不是旅遊 ,而是學校課程的延伸,是達成深度學習的有效途徑。

那麼研學旅行是不是就是研學 了?顯然也不能這麼說,試想一下,如果研學旅行成了換場學習和超前學習,不就是給孩子們換了個課堂而已,那旅行的意義又在哪裡?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研學旅行服務規範》,對研學旅行是這樣定義的: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對象,以集體旅行生活為載體,以提升學生素質為教學目的,依托旅遊吸引物等社會資源,進行體驗式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教育旅遊活動。該規範從服務、人員、産品、基地、安全等各個環節對研學旅行服務流程進行了規定。

從旅遊的角度,研學旅遊其實是一個專項旅遊産品,隻不過在産品特點、接待服務等方面,更加注重研學特色、适應不同階段學生特點。例如規範提出,小學低年級、高年級應分别以鄉土鄉情、縣情市情研學為主;初中以縣情市情、高中以省情國情研學為主。研學旅行産品則分為知識科普型、自然觀賞型、體驗考察型、勵志拓展型、文化康樂型。

日本是世界上較早實行修學旅行的國家,修學旅行已經有130多年的曆史,已經成為最具特色的教育活動,1958年修學旅行納入日本的學校教育體系。在實際操作中,也是學遊并重,例如要求具有明确目的和預期教育效果,要與平時的學習内容相關聯。但也很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和公平,例如:培養學生愛護自然和尊重文化遺産的态度;指導學生不要擾亂集體秩序;不要對他人造成不便;通過集體行動和共同生活體驗,養成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習慣;要保證所有學生都能參加,并确保節儉。

因此,對于研學旅行而言,其實學與遊、知與行本身就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應該并重而不可偏廢。但從現實的觀察來看,至少目前大家對于研學旅行,還是缺乏足夠的共識。

教育工作者更容易顧及安全,一刀切地将研學旅行束之高閣,或者傾向于注重旅行中的課程設置,忽視了旅途的快樂;而研學旅行的組織者和旅遊景區景點,又往往把研學旅行當成一塊肥得流油大蛋糕,一哄而上,過分注重商業效益,而罔顧研學旅行産品本身的适度經濟化原則和應有的社會、教育責任。這無疑都是不可取的。

無論是研學旅行的主辦方、承辦方、供應方來說,首先要真正弄明白修學旅行是什麼。這樣在組織設計、行程安排等諸多方面,才能更有針對性,例如如何既讓孩子增長見聞,又能充分鍛煉體格意志;既尊重孩子興趣、個性和身心特點,又能寓教于樂,讓他們更好地融入集體生活,留下美好的記憶;如何規範流程,避免各自為政,讓研學旅行步入正确的軌道,實現社會效益、教育效果等的多赢……

中小學是孩子感受世界最敏銳的時期,在我看來,應該把旅途更多地交給孩子們,讓他們放開身心去感受和體驗自然文化之美,因為往往我們精心設計的内容,未必都能吸引他們,而旅途中無意間某一刻,或許會成為影響他們人生的一粒種子。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溫濤)

(壹點号 老溫侃旅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旅遊资讯推荐

热门旅遊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