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媽爆火!
她因小兒子金遙源,在電影《我的姐姐》中扮演張子楓的弟弟而引發關注。
她是哈佛高材生,嫁給了韓國富豪,住在上海價值上億的獨棟别墅裡。
因為在公衆平台分享四個孩子的學習,和有趣的生活日常,大家看到了她令人咋舌的豪華生活。
有多“壕”?
别墅裡有一個很大的後花園,一個巨大的露天遊泳池,一個可以劃船的湖,一個養錦鯉的池子,一塊可以供孩子們露營的寬敞草坪……
室内遊樂場裡,遊戲設施一應俱全;
孩子有專用的瑜伽室、室内籃球場;
孔雀當作寵物養……
四個孩子就讀上海國際學校,每人每年的學費幾十萬元。
日常出入是百萬豪車接送 ,家裡保姆好幾個……
(ABCD媽)
物質上“壕”也就罷了,關鍵精神上更“壕”。
四個孩子,除了學習拔尖,還各個“身懷絕技”,比賽、演出,滿世界飛。
遊泳、滑雪、鋼琴、跆拳道、擊劍……獎牌、獎狀、榮譽,擠滿一面牆。
這還不算完,在各大時尚秀場上,還能看到孩子們走秀的模樣……
怨不得網友直呼:
我覺得這一家人像活在書裡面一樣,好幸福!
你是否好奇,“壕”門D媽到底是做什麼職業的,為啥這麼牛?
把四個孩子都培養成牛娃,她又有什麼秘訣?
難道,僅僅隻因為有錢?
1980年,武漢,ABCD媽含着金湯匙出生了。
父親是做料理産業的大亨,母親據說是國内著名女企業家。
曾經是某品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獲得過“中國企業十大女性風雲人物”獎。
從曝光的有限的照片來看,D媽(ABCD媽簡稱D媽)是一個天生麗質、略帶古典氣質的美女,目測身高1.7m以上。
上天足夠垂青她,給了她富二代的身份、靓麗的容顔和模特一樣的身材,還給了她充足的智慧。
(金爸)
20歲時,她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在世界名校哈佛大學讀MBA。
那是世界上最熱門,最有價值的學位之一。
含金量高,申請難度自然可想而知。
但是,每年都有數以千計的莘莘學子跨上這座獨木橋,想成為哈佛商學院的幸運兒。
有資料顯示,1998年,學位錄取人數僅占申請人數的13%,平均每8個申請者才通過1名學生。
而D媽2000年申請成功,足以證明她的出類拔萃。
與鳳凰同飛,必是俊鳥;與虎狼同行,必是猛獸!
在哈佛校園裡,她遇見了生命中的緣分。
同在哈佛留學的韓國人金爸,一個長相帥氣的富家子弟。
金爸是韓國某集團的公子哥,不但人長得帥氣,運動細胞發達,擅長馬術、射擊,還會開飛機,整個是偶像劇男主的人設。
俊男靓女,門當戶對,兩個人從同學發展成戀人。
大學畢業後,D媽進入某國際咨詢公司工作。
同時打理家族名下多個企業,還經營着自己的公司。
金爸則回到家族企業工作,擔任韓國某集團的社長。
相戀多年後,二人在韓國舉行了盛大的婚禮,D媽晉升為韓國豪門闊太。
婚後,兩人定居在魔都上海。
(D媽和金爸)
2008年,D媽生下一對龍鳳胎;2010年生下二胎兒子;2016年生下小兒子。
4個孩子,用孩子英文名字的首字母A、B、C、D來命名。
2018年,她在短視頻平台開通賬号“ABCD媽”,用來記錄4個孩子的成長過程,分享自己的育兒心得。
雖說是她的普通生活,但卻是别人無法企及的奢華。
再加上四個優秀的孩子,這為她帶來巨大的流量。
如今,賬号全網粉絲已逼近1000萬。
許多人說,D媽是帶娃界的天花闆。
四個孩子各個陽光自信,各有所長。
A哥金遙峻(Alex),今年隻有14歲,身高已長到1.82m,正在讀初三。
他長相憨厚,是一個大暖男,一看就頗有大哥的氣質。
性格沉穩,脾氣溫和,照顧弟弟妹妹,溫柔又有耐心。
常有網友留言,以後誰嫁給A哥,上輩子一定是拯救了銀河系 。
A哥多才多藝,運動細胞發達,愛好遊泳和打籃球。
在上海泳聯舉行的第三季比賽中,他參賽的所有項目均獲得第一名。
架子鼓玩得也很溜,拿到中國音樂學院架子鼓等級10級證書。
偶爾還會參加T台走秀。
不過他最愛的是編程和機器人。
曾獲得奧林匹克機器人大賽的冠軍,連麻省理工的導師都對A哥的創造力和想象力有高度評價。
(ABCD四姐弟走秀)
B姐金遙馨(Bettie),是A哥的龍鳳胎妹妹,家中唯一的女兒。
身高1.70m,長相甜美,面孔柔和,一雙大長腿,妥妥模特身材。
擅長素描和油畫;
愛跳舞,4歲學芭蕾,8歲學拉丁,曾獲上海市國标舞大賽金獎;
鋼琴過了六級。
運動方面更是多有嘗試:
高爾夫,馬術,滑雪,瑜伽,遊泳,擊劍,跆拳道……
跆拳道還拿了藍帶。
優秀如她,獲得的獎牌和獎杯最多。
而且,她自小就是時尚界的寵兒。
曾經作為唯一的亞洲人,參與紐約時裝周的宣傳片拍攝,并登上紐約時代廣場大屏幕。
大型秀場都能看到她活躍的身影。
上海時裝周,她壓軸出場;
奧博會開幕式,她在故宮走秀;
甚至業内較難進入的長城大秀,也有她的舞台,還參加了兩次。
去年開始亮相娛樂圈,和劉濤一起拍攝電視劇《起跑線》。
這樣的B姐,就像小說中走出來的高光女主。
圈粉最多就不足為怪了。
C少金遙瀚,是一個高顔值的男孩。
一雙顧盼生輝的眼睛,一張妩媚又清俊的臉。
因此,他也是時尚界、廣告界的寵兒。
參加過中國國際時裝周、Fendi品牌童裝秀,還拍攝了别克廣告。
但他最愛的,是遊泳和拉小提琴。
2019年,打破了香港Mantas遊泳邀請賽50米自由泳的記錄,拿到冠軍。
他還是鐵人三項歐标賽U10組冠軍。
疫情期間,為能讓C少回國練習遊泳,D媽更是花45萬買了個移動泳池。
因為長相帥氣,拉小提琴時,專注得讓人沉迷,粉絲稱呼他為“小提琴王子”。
和哥哥姐姐一樣,他也會畫畫、擊劍、跆拳道等技能。
(ABCD四姐弟)
D弟是金遙源,今年6歲。
他活波可愛,性格幽默風趣,網友們最喜歡他。
因為容貌出衆,5歲就上了綜藝,6歲登上了2022年央視春晚和元宵晚會的舞台。
他參與電影《我的姐姐》演出,飾演姑姑的朱媛媛誇他具有表演天賦,前途不可限量。
除了上學,四個孩子從小都要上7-8個興趣班。
很多網友留言,說D媽太狠了,讓孩子從小就這麼辛苦。
D媽卻說:
現在吃苦,是為了以後不畏懼吃苦。
在她看來,好走的路隻有一條,那就是堅持不懈地努力。
A哥獨自去美國參加完夏令營回來,又立馬進入籃球訓練。
每天需要進行四場籃球賽,練完籃球後還要進行遊泳訓練。
在完成這些體能訓練後,他還要進行文化課的學習。
B姐練模特步,大拇指和腳後跟都磨出了水泡,依然邁開大步,自信地走在 T 台上。
每周超過十小時的舞蹈練習,一個舞蹈動作需要反複練習無數次。
當清晨别人還在夢鄉的時候,她已經去往拜師學藝的路上。
晚上回來,已經夜裡11點多,她還得完成當天的作業。
哪怕是參加比賽獲得冠軍,回到家裡甚至在車上,為了不落下功課,她還堅持寫完作業。
C少一放假,就到處趕場走秀。
就算身體過敏,也照常不誤。
剛走完時裝周,趕回學校上兩個小時的課,就又要飛珠海去拍廣告。
練習遊泳,手指被劃破出血不止,包紮後也不休息,接着練習。
(四姐弟參加活動)
作為一個女孩,B姐的堅持和努力得到很多家長的認可,也成為很多小朋友的偶像。
有粉絲留言,她給四歲的女兒看了B姐的視頻。從此,B姐就成了女兒的偶像。
她說,自己要像B姐一樣,學什麼都厲害。
後來,女兒學了模特,一天要堅持7-8個小時的集訓,她立志要拿到全國冠軍。
堅持一年後,女兒果真拿到了全國冠軍。
她感謝D媽和B姐,讓女兒從小養成了“為自己的夢想堅持”的習慣。
D媽回複粉絲說:
是的,教會孩子堅持,并努力做到最好,讓孩子懂得,有付出才有收獲,這是父母給孩子的一輩子的财富。
看D媽養育出四個優秀的孩子,許多人羨慕不已。
他們紛紛追問,自己家孩子報一個興趣班都不愛學,這幾個孩子到底是怎麼培養的呢?
D媽為此專門錄了一期視頻,将自己如何培養孩子興趣的方法分享出來。
她的方法是:
尊重孩子的興趣,并讓孩子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深耕,最終成為孩子的一技之長。
她把興趣分為三類:運動類,素質類,文藝類。
運動強健體魄,素質鍛煉能力,文藝可以培養氣質。
孩子的興趣在這三類裡面找。
(C少和D弟)
在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上,她認為需要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要廣撒網、多嘗試。
一般從3歲開始嘗試,重點是孩子的興趣。
父母給孩子選擇一些興趣班去學習,學的過程中,和孩子溝通規劃。
找到适合孩子,并且孩子也喜歡的項目,放棄孩子不感興趣的項目。
剛剛6歲的D弟已經嘗試了24種,B姐試過32種。
第二階段,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天賦來确定主項。
選擇他們比較有天賦的那種深耕下去,這個階段一般在7-8歲的時候進行。
她用c少來舉例,在廣撒網後,他給孩子留下選了圍棋、遊泳和小提琴。
圍棋是C少自己感興趣選擇學的。
遊泳和小提琴是她和C少一起交流後,留下的項目。
為此,她還找專業教練給C少做了檢測,看看骨骼是否适合遊泳,看看孩子的手指,是否适合拉小提琴。
第三階段,要根據專業水平綜合培養。
這個階段一般在12歲,孩子上初中的時候。
這個階段,需要完成從興趣愛好到專業的閉環,讓愛好成為孩子的一技之長。
最初給D弟報的是口才班,隻是想讓他能夠在公衆場合舉止大方得體。
但後來發現,他喜歡上台表演,最後就讓他走了演員這條路。
她說,在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上,要不怕試錯,敢于嘗試,才能發現孩子的天賦和興趣。
(ABCD和姥姥)
當然,培養孩子的興趣,還需要培養孩子的内動力。
孩子小,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到底是什麼。
最初,确實需要家長威逼利誘。
學習一段時間後,就需要讓孩子自己對這個項目感興趣,并且學好,以達到佼佼者的水平。
最好的方法是去比賽。
通過比賽,孩子能獲得榮譽感和自信感,從而達到發揮孩子主觀能動性的目的。
當然,要按能力等級去比賽,不能好高骛遠。
否則會适得其反,不但不會激勵孩子,還會打擊孩子。
有個網友很贊成這一點。
她學圍棋時,覺得太枯燥,媽媽總讓她參賽,她這才對圍棋感興趣。
她也提到,按能力等級參賽是必要的。
D媽說:
家長需要在孩子正确的階段,幫助孩子選擇出興趣愛好,并能讓他們堅持下來,成為人生的财富。
這個視頻發出以後,點贊高達45萬,轉發6.5萬,1.2萬評論,引發網友們激烈的争議。
有網友反諷:
第一階段難道不是多賺錢嗎?沒錢 ,什麼也不要談!
好像是用錢堆出來的……
沒有錢,說這些都是瞎扯淡。
很多人覺得她有錢,孩子怎麼規劃怎麼培養都可以,她的孩子優秀也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當然也有贊同:
多少孩子是有天賦的,但因為家長不喜歡這項運動,就不讓孩子學。
就跟孩子挑食一樣,家長不喜歡吃的,就不做,不讓孩子吃。
對,主要是看家長肯不肯花費精力,錢不夠都不是不培養孩子的理由。
我家境一般,但是我媽從小就給我報了四門興趣班,讓我嘗試不同的東西。
其實,這種東西并沒那麼費錢,省省都能省出來的。
面對這樣的争議,D媽發文回應:
如果可以看到未來,知道自己的孩子未來會是奧運冠軍,生活拮據的父母現在是否會舉債送孩子去訓練?直至成功到來。
如果知道孩子最後考不上大學,那現在是更加努力學習,試圖改變命運,還是幹脆放棄、得過且過?
她認為,人生的意義是探索未知,享受過程!
(ABCD)
她講述自己當年去哈佛讀書的經曆。
她去美國留學時,最初申請了四所常青藤大學。
後來她去這幾所學校逛了一圈,她最喜歡哈佛 ,回國後決定,隻申請哈佛。
但是哈佛是最難的,如果申請不上,就無法去留學了。
她不想勉強自己,去一個自己覺得不合适的學校。
明白自己的心意後,她告訴自己,那就拼勁全力去争取 ,哪怕失敗,也能坦然接受。
她的人生理念是:就算我知道了結果 ,我還是會努力過好每一天。
她把這樣的理念教給了自己的孩子。
10歲時,B姐金遙馨曾給自己寫信,反問自己這麼辛苦值得嗎?
信的最後,她寫到:
金遙馨,我想對你說,我服你的勇氣和毅力。
你的堅持,你的努力讓你如此的與衆不同,獨一無二。
在未來,你不一定會成為萬衆矚目的超模,也大概不能成為遊泳的世界冠軍,你會步入英國黑池拉丁舞比賽的穹頂大廳,但不一定會奪冠。
你或許一輩子都得不到諾貝爾獎,但是你今天所有的付出,讓你無悔青春。
一個人,一定先要盡力去争取,至于結果是什麼,并不是最重要的。
她的育兒經驗,有争議也有共鳴。
多子家庭中不要忽略老大,這點很多人點贊。
她用一個視頻講述這種做法的傷害之大。
B姐喊——“爸爸快點,我們要錯過走秀了。”
爸爸趕緊出去發動車子。
C少喊——“外婆,我比賽的遊泳褲呢?”
外婆嘴裡喊着“來了、來了”,匆忙拿着衣服給老三送出來。
媽媽問老四——“蛋蛋你好了嗎?”
蛋蛋回答“好了,好了。”
此時,老大來到媽媽身邊——“媽媽,我今天有籃球比賽 。”
媽媽語氣急速地回應——“我知道,我知道。司機給你安排好了,你自己去就行。”
話音一落,就喊B姐——“你的鞋子換一下,穿那雙黑的。”
老大再一次跟媽媽說:“媽媽,我今天的比賽很重要。”
媽媽回了一句“好,你加油”,接着,眼睛都放在蛋蛋身上——“你台詞帶了沒有?”
A哥見媽媽沒空理自己,轉身來到外婆門口:“外婆,我今天打前鋒。”
“太棒了”,但外婆看都沒看他,趕緊跟着C少出門,叮囑他多喝水,補充體力。
随着車開走的聲音,熱鬧的客廳安靜下來。
隻留下老大一個人,默默地收拾自己比賽的東西。
因為他是老大,他就得堅強,他就得奔赴一個人的戰場。
好在視頻的最後,一家人齊齊整整地出現在A哥的賽場。
看到這裡,老大開心地笑了,想必他一生都會記得這個畫面。
(ABCD)
這個視頻引發很多網友的共鳴。
一網友留言:
看到視頻淚目,幸運的是A哥的媽媽懂得這些,不幸的是我沒有。
我有一個妹妹,一個弟弟,我總是被迫懂事。
等我已經長大到可以理解她們的時候,傷疤可能已經愈合了。
一網友跟帖:
我也哭了,在家裡我身為老大,體會不到公平。
他們說我獨立,那是因為我迫不得已。
ABCD媽安慰他們說 ,每個家長表達愛的方式不一樣。
父母會有忽略,但其實都是愛孩子的。
她認為:
在一個家庭裡面,沒有絕對的公平,做父母的要牢記公平。
懂事的孩子也期待有更多的愛和關注,而他們往往被要求更獨立更堅強。
不要讓孩子有遺憾和不安,如果還有缺失,就偷偷給他準備一些驚喜。
除了培養孩子們的技能,她也教會孩子們懂得分擔與分享。
比如每到周末,三個大孩子會輪流替媽媽照顧D弟,陪他寫作業,陪他玩。
如果輪到誰,誰恰好有事,另一個人就主動去替他,沒有哪個會推诿或拒絕。
在發零用錢的時候,C少因為練遊泳沒有賺到零花錢,三姐弟會從自己零用錢裡拿出一兩百給C少。
孩子們對家裡人懂得付出,會分享和分擔,對外人同樣有博愛之心。
(B姐)
2020年,在武漢疫情最嚴重的時候,D媽一心牽挂着武漢。
她請遠在韓國的公婆幫忙買防疫用品,又讓老公托人聯系航班。
她一個人帶着4個孩子運回了19箱抗疫用品。
運到中國後,又将這些用品全部捐贈給武漢和上海的一所醫院。
在D媽的影響下,孩子們從小就懂得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别人。
A哥愛打籃球,聽說鄉下兒童沒有籃球,他開始幫助基金會募集舊籃球,捐給山區兒童。
B姐了解到四川山區沒有圖書館,她就自己寫書籌款7000元,幫助四川山區小朋友建設圖書館。
C少留頭發,是為了捐給因為化療失去頭發的小朋友。
即使不讓進男廁所,受盡委屈,他依然留到可以捐頭發的長度。
上海疫情期間,D媽不僅動用各種關系買來2400個N95口罩送給社區工作人員,還去當志願者。
三個大孩子也主動要求去做志願者,但因為年齡太小,被社區工作人員拒絕了。
誰不怕感染病毒?
但是D媽敢去,也沒有阻止孩子們參與。
這樣的格局,真不是一般父母能達到的。
(C少和D弟)
網上很多人猜測,D媽是全職主婦,專職在家陪孩子。
其實并不是。
她在留言區否認了這件事。
她直言,很多人隻願意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那部分。
因為大多數人甯願相信,她的奢華生活,都是有錢的父母和有錢的老公給她的。
而實際上,她不但是一個國際大公司的員工,還開有自己的公司,是一個比員工還努力的老闆。
她從不否認自己出身在富裕人家,但她不認可這些外在的東西,都是家庭帶給她的。
她說:
那是父母努力的結果。
70年代,很多人在跳交誼舞打麻将的時候,我父母在努力考大學!
優越的家庭的确能提供更多選擇,但能否站到頂點,也要靠自己走上去!
我的今天是我自己努力的結果。
90年代,很多人在蹦迪壓馬路的時候,我在同時備考高考、托福,背單詞背到吐。
從富家女到哈佛高材生,再到國際公司的白領,她走的每一步并不輕松。
這些,并不是花錢就能得到的。
這麼多年,她一直沒有停止過努力。
事業家庭都經營得很好,培養的四個孩子也讓無數寶媽摩拜。
但是,她說:“教育是永恒的話題,我也在不斷學習中。”
D媽和她的四個孩子,都是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幸運兒。
其實,他們本可以不用那麼努力,也能過上很好的生活。
但是,她一直用自己的行動引領着孩子們,做自己喜歡的事,然後全力以赴,别問結果。
(B姐參加紐約時裝周)
就像一個網友,刷完了她所有的視頻時感慨: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不是生在羅馬的人,而是即使生在羅馬,卻仍馬不停蹄奔跑的人。
起點高的人都這麼努力,起點低的人,又有什麼理由不努力?
人是沒辦法選擇出身的,但可以選擇做什麼,怎麼做。
沒錢隻是退縮和妥協的借口。
借口可能會有千萬個,但成功的捷徑隻有一條,那就是努力。
有錢報班請教練,沒錢在樓下也能運動;
有錢請外教報班學英語,沒錢跟着手機也能學。
不躺平,足夠努力去探索未來,這是一個人該有的人生态度,也是父母應該教給孩子的道理。
與其羨慕别人的生活,不如努力讓自己成為别人羨慕的人。
你說,是嗎?
作者:朱小鹿&三燕公子
關注我@朱小鹿,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後,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後。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讨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