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小學語文課本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課本古詩三首教學設計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1-06 03:41:43
分析古詩前,先閱讀古詩原文↓↓↓漁歌子〔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飛,桃花流水鳜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注釋:

1. 西塞山:在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2. 白鹭:一種水鳥。

3. 桃花流水:桃花盛開的季節正是春水盛漲的時候,俗稱桃花汛或桃花水。

4. 箬笠:竹葉編的笠帽。

5. 蓑衣:用草或棕編制成的雨衣。

古詩翻譯: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翺翔,江岸桃花盛開,江水中肥美的鳜魚歡快地遊來遊去。

漁翁頭戴青色鬥笠,身披綠色蓑衣,冒着斜風細雨,悠然自得地垂釣,連下了雨都不回家。

賞析:

這首詞描寫了江南水鄉春汛時期捕魚的情景。有鮮明的山光水色,有漁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的山水畫。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飛”,“西塞山前”點明地點,“白鹭”是閑适的象征,寫白鹭自在地飛翔,襯托漁父的悠閑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魚肥”意思是說:桃花盛開,江水猛漲,這時節鳜魚長得正肥。這裡桃紅與水綠相映,是表現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漁父的生活環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描寫了漁父捕魚的情态。漁父戴青箬笠,穿綠蓑衣,在斜風細雨中樂而忘歸。“斜風”指微風。全詩着色明麗,用語活潑,生動地表現了漁父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詩人張志和,唐朝金華人。在朝廷做過小官,後來隐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父生活來表現自己隐居生活的樂趣。

《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谒見湖州剌史顔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顔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

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漁歌子》一詞描寫的是江南水鄉初春時節西塞山的美麗景色和捕魚情景,生動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在教學設計中,我遵循“以生為本”的指導思想,圍繞“指導——自主學習”的教學理念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教師則通過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簡簡單單教語文,帶領學生輕輕松松進入古詩美妙的意境,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材分析:

《漁歌子》是義務教育标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六組課文《古詩詞三首》裡的一首詞,它是根據本單元“走進田園,熱愛鄉村”這一專題編排的。這首詞是唐代詞人張志和的代表作。整首詞描繪了初春時節西塞山的美麗景色,全詞動靜結合,意境優美,用詞活潑,情趣盎然,生動地表現了漁夫悠閑自在的生活情趣。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處于二、三學段的銜接期,學生的求知欲強。他們已經有了近四年的學習經驗,并通過課内外學習積累了很多詩詞,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但還應不斷加強。因此本課教學關鍵是要讓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在讀中想象,在讀中悟情,引導學生感受詞人“詞畫合一”的表現特點,感悟詩詞的意境。

教學目标:

1.誦讀《漁歌子》,讀出詞的節奏、韻味,能有感情背誦。

2.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詞的意境,對這首詞所表達的情感能說出自己的見解。

3.了解學習詩詞的方法,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教學重點:

誦讀出詩詞的韻味。

教學難點:

體會詩詞所表現的内容、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學生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詩人張志和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設境,理解課題。

1.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在這個萬物複蘇、莺歌燕舞的季節裡,大家都能看到什麼美麗的景物呢?學生自由說春天的景物。

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詞《漁歌子》。拿出你的手和老師一起寫課題。(闆書:漁歌子)

3.“漁歌子”是這首詞的什麼?(詞牌名)

4.詞牌名規定了這首詞每一行的字數,還限定了詞的類型、種類,也限定了這首詞的每一句的字數。我們先前還學到過哪些詞牌?(憶江南)

5.詞和詩不一樣,它的句子有的——有的——所以,詞還有一個名字叫——

【設計意圖:對“詞牌”的教學,不僅讓學生理解了它在一首詞中的意義,更将先前學過或課外看到過的詞牌也在課堂上作了交流,使學生對“詞牌”的理解更真實貼切了。】

二、初讀詩詞,把握節奏。

1.讀一讀這首詞。讀三遍:一遍讀準字音,二遍讀通順,三遍讀出點詞的味。大家聽明白了嗎?好,開始吧。

2.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學習成果嗎?先請同學來讀一讀這些詞語:西塞山 白鹭 鳜魚 青箬笠 綠蓑衣 斜風細雨 不須歸

(1)先由個别學生讀,再由男生齊讀,女生齊讀。

(2)這首詞中有兩個詞不太常見,你讀得很準。一個是——(箬笠)請你把這個詞帶到句子中領着同學們讀一遍。

3.知道“箬笠”是什麼嗎?你很會觀察。這兩個字和“竹子”有關,是竹子編成的。

4.還有一個詞,他讀得也很準——(蓑衣)我們一起來讀這句話。

5.讀會了這些詞語,再來讀這首詞,就容易多了。請同學來展示一下。(指名讀、齊讀)

6.大家把詞讀通順了,古人讀詞還講求節奏和韻味。怎麼讀呢?遇到第一聲、第二聲字的時候,我們把聲音拉長一些,在遇到第三聲、第四聲字的時候,我們把聲音——(生接)縮短一些。試試看。

7.“不——需——歸——一”字音拉長一些。誰願意來試一試?

8.把掌聲送給她。一起來一遍,好不好?真好,詞的節奏和韻味就這樣被我們讀出來了。

【設計意圖:三遍詩詞的朗讀,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了不盡相同的訓練要求,大家可以擇其所需而做到。詞語的朗讀教學,是理解一首詞的基礎。每一首詞都有屬于自己的意境,這些意境正是由這一個個事物所組構而成。讀詞語,便是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了解這些事物,為接下來對詩詞的理解打下堅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課本古詩三首教學設計(小學古詩漁歌子教學設計)1

三、賞析詞句 ,感悟詩境。

1.同學們,一首詩有一首詩的詩眼,一首詞有一首詞的詞眼。你能找出這首詞中一個關鍵的詞嗎?(闆書:不須歸)

2.“不須歸”是什麼意思?(不必回去,不願意回去)

3.張志和為什麼不願意回去?

4.拿出你的筆,找一找這首詞中寫了哪些景物,把它圈出來。圈了哪些景物?(西塞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魚、箬笠、蓑衣、斜風、細雨)

5.一共是九種景物。景物很美,你覺得哪個畫面最美?

6.你有沒有看到這畫面裡的人?畫中是他的背影,想象一下此時他會是怎樣的面部表情呢?

7.還有誰能發現這首詞中優美的東西?(各種顔色)

8.是呀,作者給我們展示的是多麼清淡悠閑的畫面呀!

9.一首詞走進去,你不僅會看到什麼,還會聽到什麼,聞到什麼?用心去聽一聽、聞一聞,還能聽到什麼,聞到什麼?(能聽到白鹭的叫聲,能聞到桃花淡淡清香)

10.(出示漁翁垂釣圖)這幅圖送給同學們。簡單的27個字、9個景物被同學們讀成了這樣一幅美麗的畫卷。你能用一個詞形容這幅畫嗎?(如詩如畫,詩情畫意,栩栩如生)請同學們在稿子上寫下你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一切。

【設計意圖:打破串講的傳統古詩詞學習模式,摒棄逐字逐詞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讀自悟、全班彙報交流的方式給學生以自主學習的權力,充分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全程參與,在參與中達到自悟自得。适時地提出練筆的要求,學生有話可寫,有情可抒,既練習了寫作,又将詩詞的理解疏理清楚。】

四、豐富資料,品味詩情。

1.要學好一首詞,不光要理解詞的意思,還要了解作者寫這一首詞的背景,那有助我們正确地理解詩詞的情感。課前有沒有收集關于張志和的資料?結合他的生平說一說。

2.這位同學說了,他的詩多描寫隐居生活,他為什麼要隐居呢?(張志和當過官,後來被朝廷貶官了。他無心朝政,也不貪圖名利,一心一意當名老百姓,在太湖邊隐居。)

3.從他的生平中,我們又讀到了一個淡泊名利的張志和。

4.我們再一起來讀一讀這首詞,感受詞中漁翁的形象。

5.反複複讀了好多遍,能背誦了嗎?師生共同配樂背誦。

【設計意圖:通過交流學生課前查閱資料情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了解該詞的寫作背景,品讀出“不須歸”所蘊涵的情感。】

喜歡就支持小編:點贊加關注,永遠不迷路。

版權說明:本文素材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本文隻作為公益學習分享。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