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闵行區,召稼樓古鎮。
一個擁有五百年的人文曆史的江南水鄉古鎮,至今風情猶存。
古鎮源于元初,橫跨元明清三個朝代。明朝工部右侍郞談倫,曾在此建樓鳴鐘以召農耕,因此名曰“召稼樓”,為上海墾荒第一樓。
古鎮市河姚家浜由西稍向東北走向,老街集中市河兩側,隔河相望。素牆灰瓦,深弄曲巷,“高屋窄巷對街樓,小橋流水處人家”。
古鎮保留了衆多的明清古建築,目前規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有“禮耕堂”、“梅園”等。“禮耕堂”,廳堂樓宇共計138間。荷花牆、騎馬牆、白牆黑瓦,别具一格。其灰瓦牆門裡有庭院,12道牆門一道疊着一道,五進深宅大院氣派無比。
史料記載,召樓古鎮興起于明朝嘉靖、萬曆年間,到清朝中葉時開始衰落。光緒初尚有商店60餘家,居民百餘戶,當時還稱召稼樓鎮,那時候鎮内水道四通,航行方便。老姚嫁浜貫穿鎮中,保安橋聯南、北街為一體。
古鎮的禮園尤其值得一去,裡面建有上海城隍秦裕伯紀念館、城隍文化展示館、浦江大禹葉宗行紀念館、召稼樓整體規劃模型陳列室、秦怡藝術館等展館,在這裡可以詳細了解召稼樓的曆史淵源。
古鎮有機雲亭,相傳這兒原是三國東吳大獎陸遜及兒孫陸機、陸雲放鶴養鶴的地方。在漫漫歲月中,亭子屢建屢毀,最後被曆史的塵埃所堙沒。現在的機雲亭是後來重建,以志紀念。
最令人歎為觀止的就是資訓堂。原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大宅院,為世罕見。可惜到20世紀末,大宅院已蕩然無存。人們看到的隻有一個矗立在荒野中的門樓,這座門樓是巴洛克建築風格,如今屹立不倒!
另外古鎮還有“召樓三寶”,分别為召樓大曲、召樓羊肉、召樓拆蹄。如今拆蹄還可以随處可見,值得品嘗。
古村記編輯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