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1 03:27:13

說起火燒子,泾川人都不陌生。在平涼的六縣一區裡面,這個是泾川人民獨享的美食。兒時的記憶裡,一個火燒子一毛錢。那個時候家裡很窮,老百姓的物質生活都比較匮乏。偶爾能吃一個火燒子,也算是打打牙祭了。平涼地區的人經常互相開玩笑說,你去了一趟泾川,連個火燒子都沒吃上。可見這份美食,在泾川人民心中的分量。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1

泾川道教勝地王母宮

泾川,古代叫泾州。在宋金時期,這裡是金國的領地,當時叫做大定。女真族在統治這裡的同時,也帶來了東北的風俗文化和美食,火燒子就是女真文化和漢族文化碰撞之後的産物。至今,在東北地區的美食就有粘火燒,牛肉火燒等。而在泾川這個地方,火燒子也有了不同的做法。泾川火燒子的傳承人王貴林先生告訴我們,除了現在流行的大蔥火燒子之外,還有糖餡和豬肉餡的做法。這兩種做法其實正是今天東北流行的小吃,也是火燒子在東北的存在形态。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2

曆史上,這裡曾經是金國的地盤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3

東北的粘火燒,制作工藝和泾川火燒子一樣,餡料不同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4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5

泾川的火燒子,大蔥做餡料

我的老家,在一個小村子裡面。離縣城還有十幾裡的路。小時候,交通不方便,我們去縣城基本靠走路。在我的記憶裡,爺爺總是用家裡幹活的架子車,拉着我去縣城。而我所期待的,除了看看縣城裡的繁華之外,心心念念的就是渴望已久的美食-火燒子。

火燒子的制作工藝并不複雜,但是每一道工序都非常講究。從和面、選料等都非常的講究。選用當地的冬小麥面粉,上好的豬油以及蔥花。用花椒和胡椒以及生姜粉做調料,加點鹽進去。這種美食算高熱量的食品,在冬天來一個,頓時覺得渾身都舒服了。兒時的記憶裡,早上七點鐘開始,賣火燒的攤子前面就排起了長隊。眼巴巴的看着前面的人拿着火燒狼吞虎咽的樣子,我肚子裡的饞蟲早已經爬了上來。可惜沒有排到我,隻能望着别人的手裡一遍遍 遍的流口水。等到第二鍋出來的時候,終于輪到我了。拿着燙手的火燒子,迫不及待的咬了一口,滾燙的溫度讓我一邊龇牙咧嘴,大口大口的呼出熱氣,一邊卻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就在咬開的瞬間,豬油滑膩伴随着蔥花的香氣已經填滿了我的味蕾,讓我欲罷不能。爺爺一邊付錢,一邊笑着呵斥說,慢點吃。雖然是責怪的語氣,卻充滿了滿滿的愛意。旁邊的街坊們,也是一邊咬着火燒子,吃的滿嘴流油,一邊聊着昨天的家長裡短。“老李,聽說你抱孫子了,還是個帶把的?你有福氣啊” 王師傅一邊忙着手裡的活,一邊和熟識的老顧客打招呼。“張大哥,看你今年的麥子長勢不錯啊,今年要大豐收啊?”那個年代,人民物質是貧困的,但是精神卻是滿滿的幸福感。剛剛趕上改革開放,大家都鼓足了幹勁,覺得日子有了奔頭。一口小小的美食,一個開心的玩笑,都瞬間讓你感到快樂和開心。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6

八十年代的縣城,這是中國大多數地方的樣子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7

記憶中的黃牛馱水

後來,我出去上學了。也在省城開始工作,安家。每天的工作都是那麼的忙忙碌碌,回家的日子卻越來越少。但是家鄉的那種情每次結卻永遠難以割舍,而且愈加濃烈。每次回家,除了從省城帶點特産之外,家鄉的美食,尤其是火燒子,仍然是難以忘懷的美食。這裡面,吃的是家鄉的味道,耳邊是熟悉的鄉音。更是一種情懷和思念在裡邊。

如今的縣城,已經改變了模樣。從當初的瓦片房變成了一座座的高樓。但是在泾川人民的心裡,火燒子不僅僅是一個美食,也成了市裡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火燒子裡面,是對家鄉的難以割舍和對家中親人的思念。他已經深深的烙在了泾川人的記憶裡,揮之不去。在外的遊子,回家之後,在泾河邊走一走,回到南門,來一個火燒子。總能遇到小時候的玩伴,雖然回不到過去,但是那種快樂,卻是一輩子的記憶。

旬邑花子馍非物質文化遺産(一代泾川人的記憶)8

泾川的大雲寺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