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15日訊(記者楊幸慈)繪小報、趕手工、剪視頻……這兩天少部分家長還在忙着刷新技能,幫孩子趕寒假作業,“比自己上班還忙”。有老母親吐槽:“30年了,沒想到我還在趕作業辦小報。”
家長們在群裡交流趕作業“技能”。記者楊幸慈 攝
2月13日晚,家住漢口的盧女士看到家長群裡通知,第二天報到時每人帶一個手工作品,在學校過元宵節。她想做個燈籠,但在家裡翻找了半天也沒找到适合制作燈籠的材料,孩子外公在小區附近走了好幾家商店、小超市也沒有收獲。“這麼晚了,淘寶下單肯定來不及,京東下單不确定當晚能不能送。”情急之下盧女士打開“餓了麼”,還真搜到一家文具店有賣燈籠材料的。大約40分鐘,外賣小哥就将“作業”材料送到了家。她立馬把這個群裡,家長們學到新“技能”紛紛下單,開始挑燈夜戰。“餓了麼、美團還有賣這個的?我以為隻能點餐,真是救了我一命!”
這兩天,不少家長群裡交流的主題是趕作業“技巧”。家住後湖的李女士為了幫兒子辦好小報,想在網上找模闆,打印出來讓孩子填色寫文字。但很多模闆不是有水印就是像素不清晰,無奈之下,她花18元開通了一個月的美圖秀秀會員。有家長建議,低年級的可以買些貼紙,讓孩子自己粘貼創作。有繪畫基礎的,在網上找一些素材,照着畫。
“30年前我在辦小報,沒想到30年後我還是在辦小報。”姚女士的女兒讀三年級,“雙減”後練習類的寒假作業少了,多元化的作業多了。“每個學科都要辦一張小報,還要制作視頻展現豐富的假期生活,這都是在考驗老母親啊。”姚女士說,小報也不能随便塗塗畫畫,完全讓孩子自己辦,肯定不合格,長期得不到老師的表揚,孩子也會沒信心。“說實話,一二年級時都是我親自操刀,構圖、繪畫、打格子、寫文案,孩子隻需要把文字填上去,一直在鍛煉我的創作能力。到了三年級,想鍛煉她自己畫,但又想出彩,就在小紅書上找模闆和元素,我再幫忙重新構圖,還是在考驗我。”
姚女士說,辦了幾年小報,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美術功底。但新的考驗又來了,學校要求發視頻。“這個我一時半會兒實在學不來,特别不好上手。寒假期間女兒跳舞班集訓,我吭哧吭哧忙活半天,另外一個媽媽看不過眼,伸出援手幫我剪的。但也搞了快一個小時才調整清楚,這屆家長太難了!”
“我也是辦着小報長大的,讀書的時候也辦過小報。我的孩子初一了,也面對着辦小報的任務。”漢陽區玫瑰園潤澤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黃娟表示,小報作業、手工作業、視頻作業,這些實踐作業可以培養孩子分析問題、統籌策劃、缜密思考、多方獲取信息以及動手實踐、培養審美等多方面的能力。
黃娟建議,低年級的家長可以把這樣的作業當成親子活動,陪同、引領孩子去分析主題、搜集資料、策劃方案、指導制作;高年級的家長則可以更多地放手,給予學生需要的技術指導、硬件支持即可;評價這類作業,應多維度評價,重在鼓勵參與和創新,老師和家長應該用“放大鏡”去發現作品的亮點,鼓勵學生學習的自信,點燃學生學習、探究的熱情。
【編輯: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請在各大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