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是釉面呈青綠色的瓷器,是在鐵還原焰中燒制呈現出來的顔色瓷器,是我國古代最主要的瓷器品種之一,由高嶺土制胎,表面施石灰釉。
所以咱們先理解一個概念-釉
我們所看到的瓷器顔色大多是釉所呈現的顔色,釉是什麼?
一個瓷器最先是由瓷土做好胎,其次是對這個胎的塑造,然後根據裝飾工藝的不同上泥料或者直接在素胎上上彩燒制,最後便是上釉,然後再低溫燒制。因此,釉是很重要的,坯體也就是瓷土做的,而釉差不多也就是瓷石加高嶺土也就是瓷土,但釉裡面會有助熔劑,它在一定的燒制溫度下會熔融,形成流淌狀的感覺,待冷卻下來,它會附着在胎體上,形成一種透明玻璃狀的東西,這便是釉。(坯體,就是經過手拉坯成形或鑄漿成形,使黏土成一定固形體,稱為坯體。助熔劑,是指一般能降低其物質的軟化,熔化或液化溫度的物質;助熔劑又稱熔劑法或熔鹽法,是在高溫下從熔融鹽熔劑中生長晶體的一種方法;其作用是與礦物中的雜質結合成渣而與金屬分離,以達到熔煉或精煉的目的。助熔劑越少,燒成溫度越高。)
但在釉中,因金屬氧化物的不同,所呈現的顔色也不同,下文會有更詳細的解釋。
商代中期開始出現的原始青瓷為中國最早的青瓷。
東漢時期青瓷進入早期階段。
青瓷是在坯體上施含有鐵粉的釉,在還原氣中燒成的。由于鐵的呈色作用,可呈現出青色。
中國最早出現的青瓷就是以鐵為呈色劑,釉色鐵含量3%左右;含鐵量越高釉色越深,升到10%左右,釉面呈近乎純黑色;含量越少釉色越淺,1%以下,釉面就會呈白色。
越窯青瓷就是咱們的“母親瓷”,釉中含氧化鐵量大概在2%-3%左右,釉面呈綠色且微微泛黃,胎質細膩,質如碧玉;
圖片來源于網絡
東晉德清窯黑釉瓷器,釉含氧化鐵高達8%,故黑如漆,釉面肥厚,瑩潤且富有光澤;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唐代黑釉,瓷器含鐵量近乎于10%,非常接近純黑色;
唐代黑釉雙系耳壺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宋代建盞釉色呈咖啡色,釉中含三氧化二鐵為3.25%,盞裡施滿釉,盞外施釉不到底,露胎處呈黑色。建盞胎體厚重,不利于茶水保溫,更便于用烘烤的方法加熱。而宋時茶湯為乳白色,而黑色更能襯托出茶色;
宋代建盞 圖片來源于網絡
宋代景德鎮産的青白瓷釉色白中閃青,含鐵量1%左右。瓷質極薄,胎質堅緻膩白,暗雕花紋,内外都可以映見。釉面清澈淨麗,色澤溫潤如玉,所以曆史上有“假玉器”之稱;
宋代 青白瓷 圖片來源于網絡
唐代鞏縣窯白瓷,釉含三氧化二鐵量僅為0.57%,胎體潔白,裡外均施透明釉,釉層呈現細碎開片,但白中微微泛黃,還不是我們如今認為的那種潔白;
圖片來源于網絡
永樂甜白釉瓷器釉中幾乎不含鐵或含鐵量極低,釉色極白,瑩潤細膩,非常純淨,為曆代白釉瓷器中之典範......等等等等
永樂甜白釉罐 圖片來源于網絡
其實就是所謂的在不同的溫度下鐵會呈現出不同的顔色,以及在不同的還原色所呈現出不同價态鐵的顔色也是不同的。
比如,鐵600度,就會發紅,呈暗紅色;800度就會呈橙紅色;900度以上就會呈現橙黃色或亮黃色;
再比如,鐵在高溫中也會變藍,這是氧化鐵的顔色;
再比如,天青色等煙雨,
汝窯 天青釉 圓洗 圖片來源于網絡
所謂的青色就是氧化亞鐵所呈現出的顔色,;等等放張總結圖,如下
還原焰和氧化焰不一樣的
通常來說,鐵元素含量在2%左右就能燒成廣義上的青瓷,唐代的越窯、宋代的官窯、汝窯都是以燒造青瓷遠近聞名,這時瓷器胎色為褐黑色,即所謂的鐵骨胎,明清時則有一些白胎。
其實一般釉面呈青綠色的瓷器,這是鐵在還原焰中呈現的,稱為青瓷,但燒成過程中還原焰掌握不好的情況下,會呈現出其他顔色,所以說青瓷也有别的顔色,算是廣義上的統稱。鐵在氧化焰燒制成的不是青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