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禮上總是有這樣那樣的規矩和禮儀,但這些約定俗成的事情都是怎麼來的你知道嗎?今天就讓小編為大家科普十個你可能不知道的西式婚禮冷知識吧。
手捧花源于一種古老的習俗觀念:古代西方人認為,氣味濃烈的香料及香草,可以維護婚禮上的人們免遭厄運及疾病的侵害。
所以,這些花束準确點來說是“一捧草藥”,包括:迷叠香、百合、藥材等。
後來這一習俗被沿襲下來,逐漸有了更多的含意。
婚禮雖是世界各國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儀式,但新娘在婚禮上穿婚紗的曆史卻不到200年時間。
婚紗禮服的雛形應該上朔到公元前1700~公元前1550年,古希臘米諾三代王朝貴族婦女所穿的前胸袒露,袖到肘部、胸、腰部位由線繩系在乳房以下,下身着鐘形衣裙,整體緊身合體的服裝。
如今新娘所穿的下擺拖地的白紗禮服原是天主教徒的典禮服。
由于古代歐洲一些國家是政教合一的國體,人們結婚必須到教堂接受神父或牧師的祈禱與祝福,這樣才能算正式的合法婚姻,所以,新娘穿上白色的典禮服向神表示真誠與純潔。
西式婚禮是男右女左。
這是根據古羅馬戰亂時期,男人出門要随時佩帶寶劍,特别是攜妻或未婚妻出門時,如遇到情敵,左手保護、右手迎敵。
古時候,盎格魯撒克遜的新郎常常必須挺身而出,以保護新娘子免得被别人搶走。在結婚典禮時,新郎讓新娘子站在自己的左邊,一旦情敵出現,就可以立即拔出配劍,擊退敵人。
中式婚禮是男左女右。中國古代社會,左為尊,右為卑,左為上位,右為下位,封建社會男尊女卑,故此排位。現在雖然男女平等,但這種站位依然保留。
早年,基督徒的新娘或戴着白色面紗,以表示清純和歡慶;或戴藍色的面紗,以示如聖女瑪麗亞的純潔。
據說,當年瑪莎·華盛頓的孫女妮莉·華樂斯在結婚時别出心裁地披着白色的圍巾,掀起一陣風尚。這也就是今天新娘戴白面紗的習俗的由來。
當年瑪莎的未婚夫見她站在真絲窗簾後,驚為天人,贊歎不己。這給了她在婚禮時戴白紗的靈感。
平時看見很多新人在胡亂佩戴花飾, 其實嚴格來講,新郎的胸花應該是新娘手捧花裡面的一隻,同一色系,同一花材。
而新娘隻佩戴手腕花或者頭花。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新娘又拿手捧花,還佩戴手腕花,還有頭花。這麼多花了,再還加上胸花,多亂啊。
中式婚禮和西式婚禮在很多細節上都是一樣的,比如中式婚禮中的喜娘,西式婚禮中的伴娘。這些伴娘無一例外都會是一個沒有結過婚的姑娘,她需要陪伴在新娘左右,照顧新娘。
有一種理論認為:伴娘與新娘一起從娘家遷徙到婆家,能掩護新娘不讓其他男人靠近,保護新娘的嫁妝。
還有一種更為莊重的理論:婚禮上,伴娘裝扮的很像新娘,可以混淆想要搶走新娘的邪靈,邪靈不僅可能會帶來不幸,甚至會在婚禮前玷污新娘。
現在的伴娘不再有這一目的,但她們仍保存着過去的穿衣傳統,無論是着裝色彩、款式還是手捧花束,伴娘在一定程度上都與新娘很類似,中國婚禮安排喜娘也可能與此有關。
西式婚禮還有很多元素:潔白的婚紗、筆挺的西裝、代表好運的蛋糕……更多西式婚禮的冷知識,請關注我們的下篇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