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耕地保護的重點

耕地保護的重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2-29 22:26:10

耕地保護的重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1

編者按

一餐一飯,關乎國家安危、人民幸福。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确,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确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近年來,各地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湧現出了一些頗具成效的做法:廣東全面推進墾造水田,全省耕地從“淨流出”轉變為“淨流入”;廣西盤活存量土地保護耕地,連續多年實現占補平衡;浙江深入推行“耕地智保”應用場景,建成耕地賬本“智慧體系”等四大體系。這些守護耕地的實踐,踐行了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這些地方也依靠科技走上了内涵式發展道路。

廣東

墾造水田迎來“新糧倉”

沁人心脾的稻花清香、生機盎然的綠色田野、拔地而起的農民新居……日前,記者走進廣東各地墾造水田項目現場,處處傳來農民們爽朗的笑聲。廣東省自然資源廳有關負責人說,墾造水田既增加了糧食産量,讓當地農民富起來了,還改善了生态環境,連片水田已成為美麗的網紅打卡點。

耕地保護的重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2

廣東省雷州市新墾造的水田已成為豐收的沃野

2017年,廣東省全面推進墾造水田工作,至今已開工建設水田43萬畝,完工38萬畝,驗收33萬畝。墾造水田在還清了16萬畝曆史欠賬的同時,保障了國家和省175個重大項目的水田占補平衡,為粵東粵西粵北地區籌得113億元資金。2021年開始,廣東省耕地從“淨流出”轉變為“淨流入”,違法用地現象逐年減少。

江中島嶼,改造旱地千餘畝

肇慶市鼎湖區廣利街道硯洲島上,長勢喜人的水稻迎來抽穗揚花期,整座島嶼彌漫着稻花香。據悉,這片水田原本是零散的旱地,經過統一盤活,如今已成為促進農戶增收的高标準良田。

硯洲社區6隊村民李光文喜滋滋地說:“以前5畝地隻有我一個人種,地塊分布比較散,耕種收益不高。墾造水田項目實施後,種植的水稻按照目前市場價每斤1.8元計算,平均每畝産值達2000元,想想做夢都會笑醒。”硯洲島墾造水田項目涉及硯洲社區8個自然村、1050餘戶村民,其中相當一部分是五六十歲的農民,以前參與耕種的機會和意願不高。鼎湖區啟動墾造水田項目後,将硯洲島零散的1311畝旱地收歸集體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通過土層平整、犁底層鋪設夯實、土壤層回填等,實現耕地連片種植。如今,昔日低效零散的土地變成了“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網”的現代化高效農業生産區。

肇慶市自然資源局鼎湖分局局長林敏煉感慨道,大力實施墾造水田項目,一方面盤活了土地資源,切實增加了耕地面積,改善了耕種條件,有利于提高糧食産量,保障糧食安全;另一方面增加了村民收入,實現了土地效益和村民收益雙提升。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對2021年落實有關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幹成效明顯地方予以督查激勵的通報》,肇慶市鼎湖區因耕地保護工作突出、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成效好、閑置土地比例低且用地需求量大,獲得國務院獎勵1000畝用地計劃指标。

林敏煉表示,鼎湖今年計劃墾造水田2850畝,水稻平均畝産量有望突破1200斤。

接力墾造,再增水田五千畝

藍天下田塊相連、溝渠縱橫,機耕路寬敞通暢,稻浪一望無際,田野彌漫着醉人的稻花芳香……記者驅車探訪汕尾市海豐縣公平鎮平二村的墾造水田點。

據海豐縣自然資源局局長戴國欽介紹,該縣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耕地“非糧化”,因地制宜、分類施策,深入開展撂荒地塊優劣勢再調研,選擇了公平鎮平二、平新、後山等村莊水源及土壤條件好、集中連片度高、适宜規模化種植的地塊,高标準、高質量墾造水田。

公平鎮還完成了全鎮拆舊複墾面積約300畝,推進撂荒地複耕複種3000餘畝,通過推廣“企業 合作社 村集體 農戶”土地經營模式,完成土地流轉面積2200多畝。

“公平片區水田種植優質稻種,首次收割畝産近1000斤,增收稻谷500噸以上。”談起經濟效益,戴國欽如數家珍:公平鎮4000畝旱地還耕,新增糧食産能135萬公斤,不僅為海豐縣乃至汕尾市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全市貢獻水田指标1267畝,實現了耕地占補平衡。

“這裡叫平崗,就是平坦的荒野的意思。”公平鎮平崗村村民巫坤炎開心地說,在首批墾造水田項目中,就有平崗村1000多畝土地,“從小就看着的荒地現在變成了稻田,風景也很美,我們打心裡高興”。

“下一步,海豐将通過墾造水田新增5000畝水稻種植。”戴國欽信心滿滿。

水田指标,轉讓獲益數億元

在清遠市英德市橋頭鎮博下村329.85畝水田裡,綠油油的水稻在陽光照射下閃着點點亮光,宛如一片綠色的海洋。

清遠市自然資源局總工程師黃慶生介紹,英德這片新增“糧倉”,得益于耕地提質、墾造水田項目。2017年以來,英德市在英城街道辦、石灰鋪和橋頭等9鎮開展墾造水田項目,通過對田、水、路綜合治理,把零散、低效的地塊整合為連片、土壤肥沃且适合水稻生産的水田。

“墾造水田除了能提高耕地質量、增加水田面積外,對當地經濟發展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英德市自然資源局局長李書海實話實說,“缺乏水田指标一度成為限制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英德市大規模墾造水田,通過盤活水田指标交易,推動了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和民生項目落地”。

2018年,英德市完成首批墾造水田建設1083畝,是廣東省自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政策以來首批完成墾造水田項目的縣(市)。2021年,英德市通過在廣東省耕地儲備指标網上交易平台公開競價,成功以每畝75萬元的價格将600畝水田指标售予中山市,獲得指标轉讓收入4.5億元。

目前,英德市共實施墾造水田項目27個,新增水田1.5萬畝。黃慶生透露,英德市計劃再墾造水田1480畝。

廣西

守護耕地為了稻飄香

寒露節氣,稻香遍地。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土地“小塊并大塊”發源地崇左市龍州縣,龍州鎮塘巧村、東合村全域土地綜合整治項目新增的110多公頃水田,成了當地新的豐收點。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自然資源系統堅決落實“先補後占、占一補一、占優補優”的耕地占補平衡政策,堅決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保護耕地,通過立體動态監測、節約集約用地、推行網絡化監管等一系列舉措,嚴守耕地紅線。

嚴格占補平衡守紅線

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庫區)項目因占用耕地未直接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政策,用地審批一直未能通過。為此,廣西自然資源廳積極完善補充耕地指标交易機制,通過建立自治區補充耕地指标調劑庫,确定補充耕地指标交易指導價格,規範完善耕地開墾費征收及繳納标準等,有效解決了項目耕地占補平衡落實難題。其中,自治區本級保障耕地數量2359.63公頃,貴港市保障水田規模105.39公頃,來賓市保障水田規模812.27公頃。

面對保發展、保紅線壓力,廣西啟動耕地占補平衡三年攻堅行動,力争2021—2023年完成補充耕地數量36萬畝、水田規模23萬畝。2021年,廣西實現新增耕地入庫1.24萬公頃,“旱改水”承諾兌現率達100%,實現了“舊賬清零”;強化自治區補充耕地指标調劑和交易,統籌落實建設項目用地補充耕地997宗;補充耕地指标購買費用列入項目投資成本,消除了耕地占補“瓶頸”。

耕地保護的重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3

廣西大力墾造水田推進耕地占補平衡,圖為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旱改水”項目區

“實施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新增補充耕地水田類指标,對于保障項目用地、穩住經濟大盤來說很重要。”廣西自然資源生态修複中心主任葉宗達說。十年來,在精準保障發展用地的基礎上,廣西累計完成補充耕地7.96萬公頃,連年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節約集約促保護

在發展中不占或少占耕地,促進土地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是廣西保護耕地的又一舉措。

為了避免占用耕地,賀州市明确不具備獨立再開發利用條件、單宗用地面積不超過3畝的零星建設用地,經市人民政府批準後可以協議出讓,給邊角地、夾心地、插花地等提供了融入周邊相鄰土地統一再開發的“入場券”。依據這一政策,賀州市将鞍山路一處零星國有建設用地協議出讓給企業,将該地塊與周邊兩宗地塊集中規劃開發,整體提升土地價值。據統計,2021年以來,賀州市先後盤活存量建設用地2.09萬畝,其中供應存量邊角用地1800畝,既防止邊角地塊積少成多、粗放利用,又避免因商業住宅開發、綠化和基礎設施建設等占用更多耕地。

崇左市争取将太平古城改造項目列入自治區統籌推進的重大項目,依托曆史古城進行部分低效用地再開發,對9個地塊實施棚戶區改造,由政府收儲土地,挂牌出讓後再統一規劃開發建設。如今,太平古城已重新開街,共改造盤活城鎮低效用地144公頃,既實現了低效土地和旅遊資源的再利用,又避免了旅遊開發造成土地粗放利用。“太平古城項目占地面積大,如果全靠新增用地指标保障,将不可避免占用大量耕地。”崇左市自然資源局負責人坦言。

“節約就是最好的保護,對山多地少的廣西來說尤其如此。”廣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自然資源系統已先後兩次開展盤活存量土地三年行動,累計盤活存量土地20.30萬公頃,僅2021年就盤活存量土地2.29萬公頃。從過去主要依賴新增建設用地,到如今重點依靠盤活存量土地,廣西保障發展、保護耕地的路子越走越寬。

立體網格監管見實效

近年來,廣西堅持規劃引領,建立了覆蓋全區、上下銜接統一的國土空間規劃數據庫,構建起“天、空、地、人、網”自然資源綜合監測監管平台,推進圖斑智能分類,提升發現問題“快、準、全”的能力。同時,該平台還開發了問題上報功能,各地自然資源執法督察部門、各級田長和網格員在日常巡查中發現違法違規問題,可通過“調查雲”應用軟件直接上報監測監管平台。基于此,廣西對土地的監測頻次從原來的一年一次提升至目前的實時動态監測,重點對2008—2020年獲批準的63098個地塊進行監測。截至2021年年底,已将監測到的疑似違法用地線索和疑似批而未用問題地塊全部轉交涉及市縣核實處置,實現了早發現、早制止、嚴查處。

2021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全面推行耕地保護田長制的實施意見》,從省級層面全面推行田長制,實行自治區、市、縣、鄉、村五級全覆蓋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自治區、市、縣成立田長制辦公室,通過構建耕地保護長效機制、建立耕地保護快速反應機制、推進系列重大專項整治等措施,層層壓實各級田長責任,推動耕地保護共同責任落實、落細、落地。

如今,随着各級田長、耕地保護網格員配備到位和各級田長辦的成立,廣西已初步構建形成了“地有人種、田有人管、責有人擔”的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體系。

浙江

“耕地智保”織密監管網

“大佳何鎮葛家村有塊耕地種植了苗木、花卉、草皮。”前不久,浙江省甯波市甯海縣大佳何鎮田長葛桂仙在日常巡田時,發現一塊耕地有“非糧化”現象,馬上拿起手機打開“耕地智保”應用系統,上傳實時數據圖片。看到系統信息後,執法人員吳曉東也到達現場,向村民講解政策,要求村民将該塊耕地改種農作物。據悉,6月以來,該縣“耕地智保”已有效阻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18起。

這是浙江省應用“耕地智保”升級耕地保護模式的一個縮影。今年以來,浙江全省推行田長制、“耕地智保”等10項耕保舉措,切實保護每一塊耕地。

“探頭技防”,亂占耕地逐年減少

浙江耕地保護的“探頭技防”,最早出現在嘉興市。2017年,利用平原地形、現有基站鐵塔等優勢,嘉興市率先在全省建設“探頭技防”系統。

記者在嘉興市南湖區餘新鎮自然資源所了解到,此前,安裝在餘新鎮餘南村的鐵塔高位探頭發現一台挖掘機在曹王村公路邊的耕地施工。“曹王村巡查員第一時間核實,查明挖掘機正在對土地進行平整,屬于正常施工,不是違法建設。”餘新鎮自然資源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借助科技手段,嘉興市耕地保護實現了“人防 技防”。如今,全市共架設1241個鐵塔高位探頭,監控全市209萬畝耕地,覆蓋率達98%以上。這些鐵塔高位探頭集高清視頻監控、圖像采集分析、移動指令發送、現場處置全過程記錄等于一體,實時監控耕地保護和土地開發利用情況,基本構建起監控全覆蓋、監督全過程、監管全方位的耕地保護動态監管模式。

耕地保護的重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4

浙江省海甯市丁橋鎮海潮村探頭自動識别耕地區域

近年來,衛片執法監督檢查發現,嘉興市違法占用耕地行為大大減少,違法占用耕地比例逐年下降,從2018年的1.07%降至2020年的0.15%。

四大體系,監管全域耕地

保住耕地,是保種糧面積、保糧食産量的前提。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早稻産量數據,今年浙江省早稻面積、畝産、總産實現“三增”。全省早稻種植面積169.65萬畝,同比增加16.67萬畝,增幅為10.9%;早稻總産量70.2萬噸、畝産量413.79公斤,同比分别增長11.7%和0.7%。

早稻“三增”的實現,首要是守住耕地紅線。今年以來,浙江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責任,全面建立田長制責任體系。浙江設立省、市、縣、鄉、村五級田長,由黨政一把手擔任,在行政村配備1~2名耕地保護巡查員,構建上下貫通、“條抓塊統”、田長辦推動的耕地保護責任體系和工作機制。

同時,浙江全面推行“耕地智保”應用場景,實現“人防 技防”。各地做好“耕地智保”場景實施,将視頻監控設施優先安裝在城鎮村周邊、公路及鐵路沿線兩側、耕地集中連片分布的區域,力争覆蓋平原、盆地所有耕地。

地面有田長和巡查員巡查,空中有鐵塔探頭監測。浙江省自然資源廳耕地保護監督處處長宋迎新介紹,目前,浙江的“耕地智保”場景全面建成四大體系——

耕地賬本“智慧體系”将全省現狀耕地、永久基本農田等相關耕地數據集成一張工作底圖,建立耕地空間數據庫,形成耕地資源空間“一本賬”,用戶可以随時查詢數據,提供即時決策依據。目前,日均訪問量已達3萬人次。

田長“人防體系”将6.6萬多名田長和村級巡查員納入場景,明确各級田長監管範圍,并設置巡查打卡點,做到巡查有迹可循,實現“人田對應”。截至目前,全省總巡查數已達64.7萬人次。

鐵塔“技防體系”利用鐵塔高位視頻、電子圍欄、智能算法等技術資源,智能識别違法違規占用耕地行為,實時向田長、巡查員手機端推送預警信息,實現動态監管耕地變化,做到“塔田對應”。浙江全省已安裝攝像頭1.4萬個,約80%耕地納入監管範圍。

閉環“處置體系”建立“發現—核實—處置—銷号”全流程閉環管理的田長巡查機制,問題處置更加及時、精準。截至9月27日,巡查和鐵塔發現疑似問題6000多個,大部分問題被現場處置;上報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問題351個,已完成整改340個,閉環處置率達96%。

“人防 技防”,不斷完善應用系統

建立“人防 技防”監管機制,“技防”如何通過鐵塔高位探頭,全方位智能識别違法違規占用耕地的行為?鐵塔高位探頭是否會存在誤判、誤報警的情況?宋迎新說:“我們在‘耕地智保’場景中,利用鐵塔高位視頻、電子圍欄、智能算法等技術資源,按照耕地圖斑劃定電子圍欄,并針對‘非農化’問題開發設置了21種人工智能算法,包括機械施工、圍擋、垃圾堆放等違法内容,電子圍欄内發生這些問題,就會觸發預警,實時向田長和巡查員的手機‘通風報信’。”

8月7日,台州溫嶺市發現一塊耕地上有挖掘機在作業,觸發電子圍欄報警,及時将疑似問題預警發送到相關田長和巡查員手機,及時完成整改。宋迎新表示,“技防”手段也會發生誤報,有些機械設備在複耕或翻土施工,會被報為疑似問題。對此,再利用“人防”進行補充,巡查員收到預警信息後,立即趕到現場查看,經核實後解除預警,從而實現耕地全方位監管。

據悉,接下來,浙江将進一步提高耕地巡查質量,完善“耕地智保”場景建設,努力完善“耕地智保”應用系統。

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

作者:祝桂峰 黃尚甯 植小敏 吳靜 李風 褚立波

文字編輯:趙 婧

新媒體編輯:闫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