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通兩款全新可穿戴智能設備芯片正式發布,沒有延續傳統的Wear命名規則,而是分别命名為骁龍W5 Gen 1和骁龍W5 Gen 1。
圖源:高通
高通上一代可穿戴智能設備芯片名為“骁龍Wear 4100”,被OPPO Watch 2、MEIZU Watch等智能手表廣泛搭載。然而骁龍Wear 4100沒能幫助其他智能手表産廠商戰勝蘋果,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Apple Watch銷量是第二名Galaxy Watch的3倍左右。
三星、華為等品牌的智能手表,之所以銷量不如Apple Watch,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們還不夠智能,支持的App太少。這點手表廠商也很無奈,智能手表尺寸太小,通常在46mm以内,電池不可能太大,一般都在500mAh以内。如果手機支持的功能太多,或者允許用戶自行下載App,續航就會很差,大約一天一充才行。
骁龍W5系列芯片的到來,能夠改變非蘋果智能手表存在的問題,讓其他企業擁有戰勝Apple Watch的實力嗎?
骁龍W5,能解決智能手表的痛點嗎?我們可以看到,國内市場支持自行下載App的智能手表并不是很多,絕大多數智能手表,更應該被稱為“大号手環”。要想改變這一現狀,主要芯片提供商高通至關重要,因為隻有芯片性能提升了,功耗下降了,廠商才敢放心為手表适配App。那麼,骁龍W5 Gen 1、骁龍W5 Gen 1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嗎?
相較上一代芯片骁龍Wear 4100,骁龍W5系列最大的改變在于,制程工藝從12nm升級為4nm,協處理器芯片從28nm升級為22nm。制程工藝的升級意味着芯片能耗比進一步提升,官方宣稱,骁龍W5 Gen 1功耗比上一代旗艦平台低50%,且尺寸縮小30%,可騰出更多内部空間給其他配置,比如說電池。
圖源:高通
骁龍W5系列仍為4顆Cortex-A53核心,NPU核心從Cortex-M0 50MHz升級到Cortex-M55 250MHz,GPU核心從A504 320MHz升級到A702 1GHz,且支持1X 16LPDDR4 2133MHz内存、藍牙5.3、深度休眠、WiFi、GNSS低功率導航等功能。
作為參考,曾經的一代神U骁龍625,就是8顆Cortex-A53核心,骁龍W5系列砍掉一半核心數量,預計核心頻率也會比骁龍625略低一些。低功耗的Cortex-A53核心搭配4nm制程工藝,功耗肯定會比上一代低不少,再加上NPU和GPU的升級,進程調度更加科學,還能夠顯示更多複雜的動畫效果,功耗更低的同時,性能也更有保障。
骁龍W5的作用,就是改善智能手表的續航環境,提升手表的性能,為廠商在智能手表領域大展拳腳提供基礎保障。這類設備一般對制程工藝的要求并不高,所以上一代骁龍Wear 4100才會使用12nm制程工藝,這一代不惜成本升級為目前最先進的4nm工藝,可見高通的決心。
第一款搭載W5芯片的手表,會是什麼樣子?高通已經确認,骁龍W5/W5 Gen 1将由國内智能手機、手表企業OPPO和谷歌旗下的智能設備子公司Mobvoi首發。OPPO與高通的合作較為密切,去年發布的OPPO Watch 2系列,就搭載了骁龍Wear 4100系列芯片,在智能生态建設中,OPPO也是國内前列。
從OPPO之前推出的幾款手表來看,該廠商鐘愛更具科技感的方形設計,OPPO Watch 3大概率會延續慣有的家族式設計,方形外觀,右側兩個按鈕,可能會分為普通版(不支持聯網)、eSIM版(可以聯網)、ECG版(支持心電圖功能),預計售價999元~2499元。
相較于手機,在智能手表領域,目前芯片的重要性沒有那麼高,因為本身就是低功耗設備,性能發揮空間太少,重點在于續航。有了功耗降低50%的骁龍W5系列芯片加持,OPPO Watch續航将大幅提升,在功能全開的情況下,預計可以兩天到三天充電一次。
未來智能手表領域的競争将會更加激烈,與高通合作同樣密切的小米,大概率也會用上高通旗艦芯。至于國内另一家大型智能手機、手表企業華為,有自研麒麟芯片,大概率會繼續用自己的産品。随着産品的更新換代,芯片的重要性也會越來越高。
在廠商的競争之下,從血氧飽和度檢測,到心電圖檢測,智能手表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齊全,但價格也越來越貴。我們期待更多廠商加入,共同建設智能手表生态,同時促使智能手表的價格下降,以便于普及。
脫離大号手環,僅靠芯片還不夠智能手表的最終形态,就是能夠徹底脫離手機使用,甚至某一天可以取代手機,與AR頭顯都是下一代計算平台的有力競争者。如果說CPU是智能手表的心髒和大腦,那麼電池就是智能手表的腸胃,功能和生态則是四肢,這些配置加起來,才能決定智能手表的用途。
關于智能手表生态,已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是廠商長期努力的方向。可是智能手表想要脫離手機,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還需要加入哪些配置呢?
智能手表脫離手機,必備的功能肯定是上網和通話,入門級手表、中端手表、高端手表采用了不同的方案。廉價的智能手表,其中有很多是山寨兒童手表,采用了物聯卡或實體SIM卡方案,千元以内的中端手表注重一體性和成本,所以大多不支持聯網,隻能通過手機下載、藍牙傳輸App到智能手表安裝。
圖源:雷科技攝制
高端智能手表則通常支持eSIM,通過一号雙終端聯網。這點運營商非常人性化,一号雙終端即手表和手機使用同一号碼,無需他人記錄自己的手表号碼,任意一個設備都能接打電話。需要注意的是,一号雙終端的eSIM與主卡套餐并不通用,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都是10元/月,包含60分鐘通話時間和500MB流量。
等到App資源豐富,再加上網絡支持,智能完全可以脫離手機使用。骁龍W5系列芯片還貼心加入了WiFi功能,讓智能手表在更新App時節約流量。可以大膽的說,智能手表脫離手機獨立使用,硬件基礎已經足夠了,所缺的就是生态。
至于續航,其實手機一般一天至少也需要充電一次,但手機不需要佩戴固定,插上電源充電較為方便。手表則不同,人類已經習慣了不需要頻繁充電的石英表、機械表、電子表,面對續航表現不佳的智能手表,自然會感覺頻繁摘下充電有些麻煩。
然而功能與續航不可兼得,我們适應手表一天一充,隻是時間問題,除非等到未來某一天,隔空充電技術成熟了,我們就不再需要摘下穿戴設備充電了。
小雷對智能手表未來的期望是,可以直接連接AR頭顯,用手表輔助AR設備。鑒于用戶可能會有辦公、遊戲需求,單獨的AR頭顯或智能手表,都無法滿足用戶需求,AR與智能手表結合或許才能成為下一代計算平台。
國内企業OPPO、小米、華為等,都在布局AR頭顯設備,芯片無疑是智能手表未來發展最重要的一環,能夠為設備提供性能保障,性能越強,支持的功能就越多。我們期待高通、海思、聯發科等企業持續發力,讓智能手表擁有更高實用價值,擺脫大号手環的尴尬局面,向下一代計算平台努力。
封面圖源:雷科技攝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