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個月,不斷有小三峽垂釣魚獲頗豐帖子傳出,大家鬧得沸沸揚揚,均不約而同,蜂擁而上。小三峽,成為萬峰湖釣區近期焦點。
釣魚,沒有不勞而獲,從近幾天新反饋消息來看。釣點與魚獲關系真成正比?實則不然!這其中關系非成正比,甚至可能人家公斤魚一隻手數不過來,你去空軍而回。
天漸微涼入冬,氣溫驟降,水位變動,好溫熱的魚龜縮不出。萬峰湖地區釣魚以羅非魚為最,羅非魚原産非洲,屬熱帶魚類,存活力強悍,具有較強繁殖能力。近期興義白天氣溫均溫在19℃左右,夜間11-15℃,風向為東北風或偏東南風,湖水表面溫度偏低,作為萬峰湖主要魚種的羅非魚活躍度下降,部分魚活動相較之前距水面下降。此則信息不清,近期下萬峰湖,确實難言結果。
我也屬于随波逐流的人,上周五同事約釣,直指小三峽,我不置可否,并沒有因為大家的熱捧表現出符合情景的熱情。輾轉一個多小時下到湖邊,展開裝備,準備大幹一番。沿湖尾水位剛上漲起來,剛收了一季的包谷地被水淹沒,水位約有二十公分。下到湖邊已經天黑了,沒有找到好位置,走到有人的地方,整片釣區狹窄,挨着坐了六七個人,對岸有一隊三人。互相招呼,攀談以後知道大家都沒有什麼大收獲,并且來的時間都不短了。
急急下杆,第一竿就挂底,收線将主線拉斷。然後一直不見動靜。近十點有一隊人因為沒口先撤了。說是白天來得挺早,一天就收到一條兩斤左右的,實在待不住了。一夜無話,我和同事一直到淩晨四點,都沒有動靜,旁邊人都一樣,無奈撤回。在萬峰湖,第一次滑杆!
并不否認有人能在小三峽滿載而歸,畢竟隻是個例,能廣而告之卻無法誰都能如此寫意。回程路上同事說下次得拿7.2杆,天冷得下深。
釣魚憑魚獲來蓋棺定論某個地方魚好釣否是主流評價。我不太認同這種方式,一次成功的釣魚影響因素太多,如某次你所處位置正好魚群遊入,但大湖無限制,下次呢,還能如此幸運與魚再次結緣?當然,圍子裡就不能當此論了。杆調長度,魚餌,垂釣深度,氣溫,水溫,風級,時間點,個人技術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前幾天有條帖子曬滿載而歸,下調7.2釣深,當天夜晚氣溫18-20℃偏高。屬于特别合理的布置,對垂釣深度和對應氣溫下魚的習性都知之甚深,才能大有收獲。無獨有偶,這個月初我同事也用矶竿在馬安雲村附近收獲一條6.8斤的羅非。凡此種種,都絕非偶然。
天暖的時候濕地公園微風熙熙,草長莺飛,周圍有愛好釣魚而不得的釣魚愛好者喜歡到濕地公園來甩上幾杆解解饞。跳廣場舞和釣魚的人都很多,沒聽說哪個大叔約到了他看起來順眼的大媽,也沒聽說誰釣到了讓人驚喜的好魚。近期氣溫驟降,跳舞和釣魚的人都不見了,那天飯後到濕地公園散步,走到偏碧桂園側木橋上面,有一中年大叔正襟危坐,不受細雨綿綿影響,安然垂釣。我習慣性的跑上去看一下,大叔塑料桶中約莫十幾條魚,看的我驚呆了眼睛。據大叔說,之前天暖的時候看着很多人在這裡釣,他尋思着人多而且吵,釣起來肯定沒意思,現在天冷了,人少了而且不吵了,釣起來就好多了。說着指了一下塑料桶接着說,鲫殼魚的活動受環境溫度影響很小,對水溫要求不高,天冷了反而好釣,我這人,就好鲫殼魚這口。大叔說完,得意的笑了笑,期間還起了一條。他輕輕的将餌料揉成小團,微松,然後直接輕輕挂在魚鈎上,順手下杆,一氣呵成。然後側身對我說,鲫殼魚喜香腥味餌料,吃水不深,我使用4.5淺釣一米八左右,魚餌捏成團挂靠在鈎上,一則餌料容易散開引魚,二則沒魚散去則作為窩料,腥味在水中對魚來說特别濃郁,魚聞着特别容易來,這不,我不到兩小時,在這大家都釣不到的地方上了十幾條。聽大叔談釣魚如沐春風,這是一個久經沙場的老釣手,釣魚已不再流于表面,而是深掘理論,是一個在釣場上能遊刃有餘、信手拈來的資深釣魚技術者。他說,釣魚是門學問,方方面面都有講究。可見,個人技術與這多方面的認知在釣魚過程中扮演着多大作用。
不不必羨慕,他,十年磨一劍。手握一竿,許多年月,注入多少精力,穿梭過多少釣場,耗費多少汗水才成為了一個優秀的釣魚者。
綜上所述,我不認為他上次爆護,大呼痛快的地方你也能如魚得水,我們應該理性的選擇,如果你能得來周全,技藝超群,細膩如濕地公園的大叔,那麼我相信,你的杆遲早會彎,你的護,也一定會爆。
釣魚旨在娛心,是真正愛好者對于自身内在的一種要求,這種無關乎利益競争的技藝與享受,其天然的屬性就該與世無争,且無端無始,是最最單純的。隻單為魚而去,反而落了下乘。漁場同行者,都是搭伴而行的同道,我們都曾羨慕過别人探索路上擦亮的火花,也曾仰望過他人創造的奇迹,九曲回腸,酸甜苦辣,經曆過的,都是收獲。
釣魚人,與你共勉!
(圖2和圖5來自貴州大毛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