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注意休息,盡量别寫作業
門診收治了一位5歲的寶寶,孩子在家不小心摔了一下,頭着地,當時頭上起了個包,用冰塊敷了之後消退,晚上孩子說有點頭痛,家長帶去醫院,醫生讓先觀察48小時,還有症狀,再做頭顱CT。
“這兩天早上起來都說有點頭痛,我們還是帶孩子去做了頭顱CT,醫生說CT沒事,但是孩子還是老說頭疼,尤其寫作業寫一會就說頭痛,想問問你沒啥大問題吧?”家長有點擔心。
“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的?有惡心、嘔吐、視力異常、肢體活動障礙嗎?耳朵有沒有出血?眼睛有血腫嗎?”我問。
“倆孩子鬧着玩,坐沙發上沒坐穩,頭着地了,客廳裡那種沙發,也不高。一直都沒吐,也不說惡心,吃飯、睡覺也不受影響,活動也沒問題,該咋玩還咋玩 ,看東西也不模糊,眼睛、耳朵看着也沒事。就是不能問、不能寫作業,問他就說頭疼,寫會作業就說頭痛,咱也不知是不想寫作業還是真疼。”家長說。
“如果頭顱CT沒事,也沒其他症狀,應該是腦震蕩,注意休息,盡量别寫作業,過一段時間就好了”。
什麼情況下可能是腦震蕩?
腦震蕩指外力直接撞擊頭頸部或外力撞擊身體并将物理作用力傳遞到頭部後,即刻發生的短暫性腦功能障礙。
腦震蕩患者可出現意識障礙、定向障礙、近事遺忘、癫痫發作和短暫意識喪失(通常< 30min) ; 嬰幼兒常出現嗜睡、易激惹和嘔吐,成人或年齡較大的兒童常有頭痛、頭暈、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和疲乏等症狀。
圖源:兒童腦震蕩研究進展
腦震蕩症狀多在傷後數分鐘至數小時内出現,如果受傷24 h 後才出現症狀,則應考慮其他診斷。
以下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外傷嚴重:
從1-2m的高處跌落;
被高速飛行的物體擊中;
被高速行駛的車輛撞傷;
症狀明顯:
摔傷後意識喪失或者數分鐘沒有醒來;
頻繁嘔吐;
明顯頭痛、頭暈,或者症狀逐漸加重;
抽搐;
摔傷後嗜睡(叫醒後可簡單回答,很快再入睡),精神差,意識模糊或昏迷(不能叫醒);
鼻腔、外耳道出血,耳朵後瘀斑,熊貓眼;
難以安撫的情緒激動、尖叫;
囟門沒有閉合的孩子,囟門隆起;
出現胳膊和腿無力或者強直、走路姿态笨拙、口齒不清、斜視或看不清東西;
出血不止。
頭顱外傷後,檢查頭顱CT未見異常就一定沒有問題嗎?
初始CT 檢查未見異常者仍應密切觀察意識等變化, 因為遲發性顱内血腫可以發生在傷後48 h。
考慮腦震蕩,如何治療
休息:為基礎治療,減少能量消耗,有助于機體功能恢複;
适度活動:休息1~2 d,然後逐漸增加認知/身體活動量,活動量不能太劇烈,不至于引起頭暈等不适;
其他:補充水分(針對頭暈患者) 、補充營養和保證充足的睡眠;
藥物:頭頸部疼痛,傷後24 h内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超過24 h 則可使用布洛芬和萘普生,兩者的治療效果均優于對乙酰氨基酚;應避免使用對意識狀态産生影響的藥物(如麻醉劑、阿片類藥物和苯二氮卓類藥物等)。
上述症狀多長時間緩解?
大多數情況下,兒童腦震蕩症狀可在1 個月内緩解,如不能緩解則需進一步完善其他檢查。
腦震蕩後是否能上學?
孩子自述一做作業就頭疼,很容易讓家長認為孩子是因為不想學習而說謊。其實用腦活動确實能增加腦震蕩患兒的頭疼症狀,受傷後的患兒休息48小時後無頭痛、頭暈、惡心、嘔吐等其他不适,也應該減少過度的認知/身體活動(如課間進行休息、不記課堂筆記、不進行課後學習、不做家庭作業和延期考試等)。
我們常說防患于未然,為了減少外傷的發生,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3歲以下的寶寶一定要專人看護,不能一邊玩手機一邊看孩子;
告知大齡兒童,不能邊玩手機邊走路;避免走路時嬉戲打鬧;遵守交通規則;
不能讓寶寶自己待在床上或者椅子上;
地面盡量保持幹淨,以免玩具或者地毯羁絆導緻摔傷;
家裡的窗戶、陽台上鎖,旁邊不能放置能攀爬的桌椅等;
在遊樂場,不讓孩子玩危險性高的遊戲設施。
參考文獻:
[1]梁秦川.兒童腦震蕩研究進展[J].臨床小兒外科雜志,2021,20(5):482-486.
[2]魏翠英.兒童腦震蕩的護理體會[J].中國校醫,2012,26(2):139-140.
[3]黃葉莉,蔡偉萍,霍世英,楊桂娥.兒童意外傷害的原因與預防研究進展[J].海軍總醫院學報,2005(01):41-43.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醫學小白
責任編輯:CiCi
醫學界力求其發表内容在審核通過時的準确可靠,但并不對已發表内容的适時性,以及所引用資料(如有)的準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諾和保證,亦不承擔因該些内容已過時、所引用資料可能的不準确或不完整等情況引起的任何責任。請相關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歡迎轉發朋友圈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