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短語和詞的區分

短語和詞的區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04:29

詞是語言中能夠獨立運用的最小的音義結合體,比如“吃”是一個詞,“蘋果”是一個詞,“巧克力”是一個詞。短語也叫“詞組”,是詞與詞的組合,比如“吃蘋果”這個短語就是由“吃”和“蘋果”兩個詞組成的。對于大多數印歐語系的語言來說,詞和短語之間區别就像秃頭上的虱子——明擺着的,因為它們在書面上實行的是“分詞連寫”的規則,就是詞内部的幾個字母連着寫,詞和詞之間加一個空格以示分界;而我們的漢語呢,自古至今都沒有實行這樣的書寫原則,一直是詞和詞連着寫,中間沒有任何間隔。(漢語拼音實行的是“分詞連寫”的規則,大概是為了向國際靠攏。)試比較英語和漢語的句子:

(1)You are not obliged to say anything.

(2)你有權保持沉默。

先秦時期基本上一個字代表一個詞,似乎沒有詞間空格的必要(也能節約書寫材料),魏晉時期漢語開始雙音化,大多數單音節詞變成了雙音節詞(一個詞從一個字變成了兩個字),比如“耳”變成“耳朵”、“眼”變成“眼睛”、“鼻”變成“鼻子”,但書寫上一仍其舊,詞間依然沒有空格。這就使得斷句成了老大難問題,因斷句産生的文字官司不在少數。比如《論語·泰伯》裡孔老夫子的一句話:“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往今來至少産生了以下幾種解讀版本。每種斷句方法都能講出道理來,于是大家争得不亦樂乎。

(1)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2)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5)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短語和詞的區分(如何區分漢語中的詞和短語)1

漢語的這個書寫特點,導緻的一個結果就是詞和短語之間的界限不是很分明。簡單點來提問,就是兩個連着寫的字到底代表一個詞,還是代表兩個詞呢?大多數時候,這都不算個事兒,因為我們依靠祖傳的漢語語感就能判斷,比如“朋友”“彷徨”“崇高”是詞,“我爸”“吃飯”“喝水”是短語,即兩個詞的組合。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就是,我們平時說話的時候是把詞當成一個整體來使用的,而短語的整體感不強,反倒是臨時拼湊感比較強。比如“我爸”,根據實際表達的需要,可以随意地臨時替換其中的某個成分,變成“你爸”“他爸”“我媽”“我姐”。形象點來說,構成詞的兩個字好比是兩口子搭夥過安穩日子,不是輕易能拆得散的,而構成短語的兩個字好比是臨時同居,逢場作戲,聚散匆匆。上面我們提到的漢語“雙音化”過程,基本上就是越來越多的男女從臨時同居發展到了扯證結婚的過程,結婚的多了,漢語的雙音詞自然就越來越多了。比如“孤”和“獨”本來是各自獨立的兩個詞。《孟子·梁惠王》:“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因為它們意思接近、臭味相投,慢慢開始經常搭夥出現,最終“結了對子”,凝合成一個詞,彼此再也不“孤獨”了。

* 圖片來自網絡和圖書,侵删。

我是教現漢的董老師,跟你分享有趣有料的漢字漢語知識。點關注,不迷路,漢字漢語有點酷!@董老師聊漢語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