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顆真心,傳作文真經。
大家好!前不久,看到某公衆号上發布了一篇初中語文老師執教鄭振铎的作品《貓》,這讓我想起自己多次教過的老舍先生的作品《貓》。兩篇文章都是寫貓,但是作者的心境不同,經曆不同,筆下的貓自然也是不同的。
現将兩篇同題文章放在一起進行賞析:
【篇目一】:貓
作者:老舍
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說它老實吧,它的确有時候很乖。它會找個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可是,它決定要出去玩玩,就會出走一天一夜,任憑誰怎麼呼喚,它也不肯回來。說它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聽到老鼠的一點響動,又是多麼盡職。它屏息凝視,一連就是幾個鐘頭,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在不叫的時候,它還會咕噜咕噜地給自己解悶。這可都憑它的高興。它若是不高興啊,無論誰說多少好話,它也一聲不出。
它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可是它又那麼勇猛,不要說見着小蟲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鬥一鬥。
小貓滿月的時候更可愛,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一根雞毛,一個線團,都是它的好玩具,耍個沒完沒了。一玩起來,它不知要摔多少跟頭,但是跌倒了馬上起來,再跑再跌。它的頭撞在門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它的膽子越來越大,逐漸開辟新的遊戲場所。它到院子裡來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在花盆裡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到之處,枝折花落。你見了,絕不會責打它,它是那樣生氣勃勃,天真可愛!
【阿寶析文】
老舍先生
老舍是名副其實的“愛貓黨”。他一生養過很多貓,對貓的喜愛之情常常溢于言表。查看老舍養貓的三個時期:濟南時期、北碚時期、北京時期,便知大都是和家人住在一起的時候,婚姻美滿,家庭幸福。1950年4月,老舍和夫人胡絜青及其子女一起,搬進了一所位在北京的小三合院。他在這所小房的院子裡,養了不少花草,當普通朋友來訪的時候,請他們看花、看貓,1958年是愛國衛生運動空前發展的一年,截至1958年12月止,中國全國共消滅老鼠19.3億隻。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發表在《新觀察》一九五七年第十六期,入選課文時有修改。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作者通過觀察貓的神态、動作,傾聽貓的叫聲,運用拟人化的手法和幽默诙諧的語言,将貓的性格、習慣、模樣、喜好等特點細緻入微地描寫了出來,使人感到十分親切。品味它,感覺語言明快洗煉、生動傳神而又細膩實在、饒有風趣,令人百讀不厭。
貓是一種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小動物,老舍先生非常喜歡養貓。在長時間的觀察中,在他的妙筆之下的貓,特點鮮明,情趣盎然,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的樂趣。
作者懷着對貓喜愛的心情,通過仔細觀察,寫出了貓的性格。老舍先生寫的《貓》,字裡行間充溢着對貓的極其喜愛的感情。這篇課文對貓描述得生動具體,十分逼真,這是作者對貓做了長期細緻觀察的結果。(節選後)這篇課文寫了兩部分,第一部分講的是貓的性情很古怪,第二部分講的是小貓很可愛。文章第一句話簡明扼要地交代了貓的性格古怪。文章先是着力叙寫貓的古怪脾氣但又忠于職守的性格,然後集中描寫幾隻滿月的小貓的淘氣形象。寫貓的古怪也好,寫貓的淘氣也好,老舍先生都抓住了細緻的特征。該篇文章寫了貓的性格,并具體寫了剛滿月小貓的可愛,描述得細緻生動,十分逼真。課文先寫貓的性格,再寫小貓的特點,段落層次很清楚。寫貓的性格強調了“古怪”,寫小貓強調了“好玩”,這都是為了突出中心思想,表達作者對貓的喜愛心情。
貓的古怪的性格表現在三方面。第一,老實、貪玩、盡職融于一體。“老實”并非懦弱,“貪玩”不是糊塗,“盡職”令人感動。這種多重的“古怪”性格是絕不會使人厭惡的。作者愛貓成癖,實在是有緣由的。第二,“高興”與“不高興”的表現聽憑自由。一隻貓居然如此随心所欲、無拘無束,然而,可愛的是該到它盡職的時候,它不是會凝神屏息地進入“戰備”狀态嗎!作者不僅不厭惡它的任性,反而把它踐踏在稿子上的爪印視為朵朵“小梅花”。愛貓的摯情已躍然紙上了。第三,它既膽小又勇猛。這種對立的性格竟然同時在它身上存在着,就更見其可愛了。隻要想到它“盡職”的時候,那股“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的勁頭,就會相信它的“勇猛”,即使是“遇上蛇也敢鬥一鬥”這個假設推論,是一點兒也不容懷疑了。
讀了這三節細緻而充溢着愛的情感叙述,性格古怪的貓一定也會讓讀者喜歡上了。作者愛貓至深,定然從玩貓中常作細緻觀察,于是乘着興緻,面對幾隻滿月的小貓,描繪它的淘氣相,形象地說明了小貓實在“更可愛”。面對活潑淘氣的小貓,你怎麼忍心去呵斥它們?因為它們洋溢着“勃勃生氣”,“天真可愛”——作者愛貓的真情至此已一覽無遺!貓之所以惹人愛,是從滿月開始;及至長大,‘古怪的性格更讨人喜歡。全文回環一氣,情趣盎然。
在這篇五百餘字的短文裡,不難發現作者在駕馭語言文字上的深厚功力。老舍的文章,除了很少有長句出現外,便全是清楚明白的口語,讀來如親聆作者面對着你的親切叙談,娓娓動聽。不僅如此,作者在記叙中句式多變,運用自如。本文中的“豐富多腔”、是從“豐富多采”衍變而來;“閉息凝視”則是“屏息凝視”的深化。一字之易,更見其煉字的獨到之功。作者描繪“豐富多腔地叫喚”的時候,連用“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整齊中有變化的詞組連用,真是極盡繪聲描音之能事,給讀者留下了無窮想象的餘地。此外,作品在物稱代詞的使用上也有獨到之處。前半部分隻用一個“它”字,寫盡了這一隻家貓的多重性格,呼之欲出,如見其形;後半篇卻用了“它們”“彼此”,而不說這滿月的可愛小貓的具體隻數,巧妙地顯示了“模糊概念”的佳處,使讀者欣賞到一幅活靈活現,活潑可愛,惹人喜歡的“小貓淘氣圖”。
“……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梅花”,指貓的腳印。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課文多處用了關聯詞語“可是”,組成了一些轉折句子,突出了貓的性格的不可捉摸和小貓好玩的特點。
《貓》是著名作家老舍筆下的一篇狀物散文。品味它,感覺語言明快洗煉、生動傳神而又細膩樸實、饒有風趣,令人百讀不厭。
我們來梳理文脈:
一、談貓——“平”中露真情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我們述說他眼中的貓。老舍先生選用生動活潑的口語語彙講事情述感受,使語言上口入耳,親切有味,富有表現力。比如,說“暖和”而不說“溫暖”;說“成天”而不說“整天”;說“鐘頭”而不說“小時”……如果我們仔細辨味,還會發現這些詞語不僅有濃烈的口語色彩,而且用得極為妥當,讀起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别有一番韻味。
二、憐貓—— 語氣顯真情
文中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着語氣詞。在這位藝術大師筆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語氣詞,也獲得了豐富的表意功效,韻味十足,耐人尋味兒。“說它老實吧,它的确有時候很乖”。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情态惟妙惟肖地傳達出來了,又與“古怪”之說互相吻合。“說它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裡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實實在在地突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擔心、翹望、心疼、着急,種種情态盡在其中。
三、愛貓——妙用人稱“你”
文中還寫道:“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兒伸出來讓你給它抓癢,或是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在這一長句中,連續用了三個“你”字。“你”是人稱代詞,通常都是稱呼對方用的。而這裡的“你”并非是确指,而是泛指;是“你”中有“我”,意思是“不管是誰”,包含不僅“我”喜歡貓,任何人見了都會感到可愛,更使我們感到作者愛貓的真實感情。
四、贊貓——巧用拟人法
作者在對貓的描寫中成功地運用了拟人化的修辭手法,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後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成天睡大覺”,說它“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過問”一詞精當微妙,仿佛貓成了家庭的重要一員,它本就應該參與家庭事物、家政大計的,而此時卻置責任于不顧,隻管自個兒圖舒适求安逸去了。細細想來,真叫人耳目一新、忍俊不禁。再如“決定要出去玩玩”“撞疼了也不哭”“抱着花枝打秋千”“踩印幾朵小梅花”等處用語,簡直把貓寫活了,而作者愛貓之心、贊賞之情也得到了更加淋漓盡緻的表現。這種拟人化的描寫切合兒童心理特點,能激發兒童的欣賞趣味和學習樂趣。
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讀了這篇文章,讓我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
作者用平實的語言、親切交談的口吻向我們述說他眼中的貓,“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既老實又貪玩,既溫柔又倔強,既貪玩又盡職,“什麼都怕”,但又那麼“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看起來好象是相互矛盾的,但卻都是事實,所以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細讀課文,我們仿佛置身于作者家中,聽他津津有味地介紹貓的脾氣性格,那“古怪”、“淘氣”的貓似乎如在眼前,于是,不知不覺中讓我受到了作者情緒的感染,深深喜愛上他筆下的貓了。貓的一舉一動在作者筆下都具有人格化的意味,讀後倍感風趣幽默。如文中寫它“出去玩玩”“不回家”等,說明他不僅僅把貓當作一個小動物,而是當作家裡的一個成員。可以看出作者很喜歡這隻貓。又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本來是黑乎乎的髒腳印,卻說是美麗的小梅花,可見作者有多麼喜歡這隻頑皮的貓。對于貓的叫聲,作者連用了四個詞語“豐富多腔、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簡直把他寫成歌唱家了。課文口語多、短句多,常常帶着語氣詞。在這位藝術大師筆下,即使是那些貌似平常的語氣詞,也獲得了豐富的表意功效,韻味十足,耐人尋味兒。“說它老實吧,它的确有時候很乖”。一個“吧”字把作者那種對貓的性格捉摸不透的語氣情态維妙維肖地傳達出來了,又與“古怪”之說暗相吻合。“說它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麼會一天一夜不回家呢?”這裡連用了三個語氣詞,實實在在地突現了作者對貓的關切憐愛之情:擔心、翹望、心疼、着急,種種情态盡在其中。 在《貓》這篇文章裡,作者用樸實無華而又生動傳神的語言、貼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寫出了貓的種種惹人喜愛的神态舉止,表達了自己對貓的喜愛之情。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雖然短小,但内容具體,描寫生動,剪裁得當,構思精巧,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流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裡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是一篇令人百讀不厭的優秀的範文。貓雖然在日常中是一種極其普通的小動物,然而在作者老舍先生的筆下卻顯得那麼生動活潑,那麼惹人喜愛。讀了這篇文章,讓讀者感受到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也教會了我用具體事實表現動物特點的描寫方法。
總之,作者以觀察精細獨到、内容充實飽滿、語言生動有趣,把貓的古怪性格和滿月小貓淘氣的特點鮮活地展現在我們面前,使貓的形象越來越豐滿,性格越來越鮮明,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篇目二】:貓
作者:鄭振铎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着貓玩。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裡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着,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們,可以微笑着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後來這隻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三妹想着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理會。我們都很替它憂郁。三妹特地買了一個很小很小的銅鈴,用紅绫帶穿了,挂在它頸下,但隻顯得不相稱,它隻是毫無生意的,懶惰的,郁悶的躺着。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的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我心裡也感着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當時隻得安慰着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别處要一隻來給你。”
隔了幾天,二妹從虹口舅舅家裡回來,她道,舅舅那裡有三四隻小貓,很有趣,正要送給人家。三妹便慫恿着她去拿一隻來。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隻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這隻黃色小貓吸引去了。這隻小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吊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得好幾次。每次總要尋找了一回,方才尋到。三妹常指它笑着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才不會亂跑呢!”我回家吃中飯,總看見它坐在鐵門外邊,一見我進門,便飛也似地跑進去了。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隐身在陽光隐約裡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着要捉捕什麼似的。把它抱了下來。一放手,又極快地爬上去了。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讨厭的吱吱的聲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來,披了衣下樓,沒有看見小貓,在小園裡找了一遍,也不見。心裡便有些亡失的預警。
“三妹,小貓呢?”
她慌忙地跑下樓來,答道:“我剛才也尋了一遍,沒有看見。”
家裡的人都忙亂的在尋找,但終于不見。
李嫂道;“我一早起來開門,還見它在廳上。燒飯時,才不見了它。”
大家都不高興,好像亡失了一個親愛的同伴,連向來不大喜歡它的張嬸也說;“可惜,可惜,這樣好的一隻小貓。”
我心裡還有一線希望,以為它偶然跑到遠處去,也許會認得歸途的。
午飯時,張嬸訴說道:“剛才遇到隔壁周家的丫頭,她說,早上看見我家的小貓在門外,被一個過路的人捉去了。”
于是這個亡失證實了。三妹很不高興的咕噜着道:“他們看見了,為什麼不出來阻止?他們明曉得它是我家的!”
我也怅然的,憤恨的,在詛罵着那個不知名的奪去我們所愛的東西的人。
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
冬天的早晨,門口蜷伏着一隻很可憐的小貓。毛色是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們如不取來留養,至少也要為冬寒與饑餓所殺。張嬸把它拾了進來,每天給它飯吃。但大家都不大喜歡它,它不活潑,也不像别的小貓之喜歡頑遊,好像是具着天生的憂郁性似的,連三妹那樣愛貓的,對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的,過了幾個月,它在我家仍是一隻若有若無的動物。它漸漸的肥胖了,但仍不活潑。大家在廊前曬太陽閑談着時,它也常來蜷伏在母親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時也逗着它玩,但沒有對于前幾隻小貓那樣感興趣。有一天,它因夜裡冷,鑽到火爐底下去,毛被燒脫好幾塊,更覺得難看了。
春天來了,它成了一隻壯貓了,卻仍不改它的憂郁性,也不去捉鼠,終日懶惰的伏着,吃得胖胖的。
這時,妻買了一對黃色的芙蓉鳥來,挂在廊前,叫得很好聽。妻常常叮囑着張嬸換水,加鳥糧,洗刷籠子。那隻花白貓對于這一對黃鳥,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對鳥籠凝望着。
妻道:“張嬸,留心貓,它會吃鳥呢。”
張嬸便跑來把貓捉了去。隔一會,它又跳上桌子對鳥籠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樓時,聽見張嬸在叫道:“鳥死了一隻,一條腿被咬去了,籠扳上都是血。是什麼東西把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隻鳥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與它的敵人掙紮了許久。
我很憤怒,叫道:“一定是貓,一定是貓!”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聽見了,也匆匆地跑下來,看了死鳥,很難過,便道:“不是這貓咬死的還有誰?它常常對鳥籠望着,我早就叫張嬸要小心了。張嬸!你為什麼不小心?”
張嬸默默無言,不能有什麼話來辯護。
于是貓的罪狀證實了。大家都去找這可厭的貓,想給它以一頓懲戒。找了半天,卻沒找到。我以為它真是“畏罪潛逃”了。
三妹在樓上叫道:“貓在這裡了。”
它躺在露台闆上曬太陽,态度很安詳,嘴裡好像還在吃着什麼。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這可憐的鳥的腿了,一時怒氣沖天,拿起樓門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過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聲“咪嗚!”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裡還憤憤的,以為懲戒得還沒有快意。
隔了幾天,李嫂在樓下叫道:“貓,貓!又來吃鳥了。”同時我看見一隻黑貓飛快的逃過露台,嘴裡銜着一隻黃鳥。我開始覺得我是錯了!
我心裡十分的難過,真的,我的良心受傷了,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想到它的無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針,刺我的良心的針!
我很想補救我的過失,但它是不能說話的,我将怎樣的對它表白我的誤解呢?
兩個月後,我們的貓忽然死在鄰家的屋脊上。我對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兩隻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我永無改正我的過失的機會了!
自此,我家永不養貓。
【阿寶析文】
鄭振铎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是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
鄭振铎先生
這篇文章叙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從作者的叙述中我們可以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内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娓娓道來,逐漸鋪陳開來。“貓”為叙事明線,作者的主觀感情是暗線。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
第一次抱養了一隻花白的新生貓,它非常活潑,“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裡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着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叙述自然,無雕飾之感,字裡行間滲透着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裡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為之一宕,從“歡愉”而變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養了一隻黃色小貓,比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而且還能捕鼠,這就成為全家人茶餘飯後娛樂的心肝寶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貓的再一次亡失給全家又一次帶來不快,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歡愉”變為“怅然”“憤然”。
由于兩次養貓兩次亡失,給作者及其一家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所以很久不養貓。但不久,一隻可憐的小貓又一次闖進了全家的生活由于小貓不像先前那兩隻活潑、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歡它。小貓長大後,一件意外的事又發生了,一隻野貓偷吃了家裡的芙蓉鳥,作者卻誤認為是家貓偷吃了,于是不問青紅皂白,用木棒追打了這隻可憐的貓,以緻後來貓死在鄰居的屋脊上。作者對這隻貓的亡失比前兩隻的亡失更為難過得多。因為是作者自己判斷的過失,冤枉了一隻不會說話、不能辯訴的小生靈。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拷問,對自己的暴怒、虐待進行了自我譴責。此時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宕來的“暫時平靜”而變為“悔恨”。這就是說,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怅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可愛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作者筆下的三隻小貓,各具特色,生動、形象、逼真,這一切都表明作者對生活觀察是很精細的,感受是很真切的,從而在藝術表現上給人一種健康、真摯、樸實的藝術美感。
“我”為什麼一口咬定是第三隻貓?“我”斷案的根據是什麼?答案再抽絲剝繭的叙說中逐漸明晰,那就是主要憑作者的主觀臆斷!在沒有事實證據的前提下草菅貓命。人性中的醜陋奪去了貓所愛的東西。讀到這裡,我們就明白了,這篇文章,哪裡隻是在寫養貓的事,更是在寫社會現狀和人性的醜陋一面。
【原創聲明】作家原文源自網絡,部分評析文章參考了《老舍研究》(重慶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本朝 )《鄭振铎研究書系:鄭振铎年譜》(修訂本 套裝上中下冊 陳福康 著)如需轉載,需注明出處。部分圖片源自頭條号正版圖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