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

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9 16:55:22

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去年6月,河北省張北縣的“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下簡稱元中都)挂牌,正式對外開放運營一年有餘的元中都,如今已經成為當地及周邊遊客感受元代曆史文化的一扇窗,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在保護中解析遺址)1

為什麼古遺址都埋藏于地下

去年6月,河北省張北縣的“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以下簡稱元中都)挂牌,正式對外開放。運營一年有餘的元中都,如今已經成為當地及周邊遊客感受元代曆史文化的一扇窗。

20世紀80年代,元中都在當地一個叫“白城子”的地方被發現。1998年,相關部門正式對元中都進行考古發掘,2001年元中都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入選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20多年後,元中都以嶄新的面貌和世人見面了。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主旨是讓文物活起來,通過保護和有效展示,讓文化的魂與根産生現實影響。”張北縣元中都遺址保護區管理處保護研究科科長趙學鋒說,近年來,元中都遺址保護區管理處以文物保護為核心,以遺址本體為依托,“以園護遺,以園示遺”,合理整治環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不僅使遺址本體得到有效保護,而且使整個園區的風貌得到改善,起到較好的文化保護與展示作用,深受遊客喜愛。

遺址彌補元史研究空缺

元中都是元代三大都城之一,為“回”字形相套三重城。現已發掘出的三出阙角台、“工”字形中心大殿等遺迹,具有典型的元代建築特征。“三重城”是隻有都城才能采用的、等級最高的城市規格。“三出阙”,是“阙”制中的最高等級的“天子之制”。“工”字形中心大殿是目前發現并全面呈現的元代大型重要建築的唯一實例,這種布局形式起源于宋,流行于金元……這些“物證”是支撐元中都由“遺址”變為“遺址公園”的“靈魂”,是研究元代宮殿建築強有力的佐證。

“元中都與元大都的規模有差别,與元上都相當。”再次來到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北京遊客裴先生是一位元史研究愛好者。他說,元中都上承宋金、下啟明清,對于了解我國古代都城、宮廷制度的淵源演變極為重要。

元中都興建于元代“盛世”之際。公元1307年即位10天的元武宗皇帝就下诏建設元中都,1年時間就建成,建設速度之快在今天看來也是令人歎服的。但元中都從興建到廢除,以都城身份隻存在了不到4年時間。

趙學鋒分析,當年雖說是元朝的“鼎盛”時期,但朝廷官僚機構之膨脹和吏治之腐敗已經到了無以複加的地步。元中都工程耗資巨大,國庫難以支撐,而且勞役繁重,民怨沸天。另外,地處草原的元中都對全國的總控輻射能力“力不從心”,再加之草原地帶經濟單一、交通不便等先天不足與龐大的都城架構疊加,增大了其運行成本。

從遺迹中探尋元文化精髓

元中都建在“壩首”張北草原,遺址出土了18件國家一級文物。元中都遺址是迄今保存最完好、時代比較單一、後期破壞最少的元代都城遺址。元中都及其出土的文物直接證明了蒙、漢民族的經濟文化交流和蒙漢民族的融合曆史,呈現着當時國家最高的文化科技水平。

如,在中心大殿發現的角部螭首最為珍貴。這件角部螭首是目前元代遺址出土的唯一一件角部螭首。螭首底座邊長0.75米,座體與螭首通長1.51米,身軀前撲、頭部微昂,造型生動,堪稱元代雕刻的極品。而在遺址地磚下發現的一塊青石闆上,刻着36個格子,每格内有一組古阿拉伯數字,每行、每列及兩條對角線上的六個數之和都是111,名為六六幻方,作為避邪物埋在殿基中。它是至今發現的唯一一件“石質”六六幻方,堪稱“世上孤品”。在遺址中心大殿前殿東步道象眼出土了兩幅完整奔馬圖的磚雕,造型渾厚莊重,刻工精湛娴熟,屬元代都城磚雕精品。

元中都遺址發掘過程中同時出土了大批珍貴的石、陶、木、磚雕等建築構件及銅、鐵、骨器,以及近80件漢白玉螭首,數量之大,極為少見。

為更好地保護元中都遺址,充分展示其曆史文化價值,除可移動的文物放置元中都博物館保護展示外,對不可移動的遺迹,保護區管理處對遺址本體主要采取覆土保護展示的方式。先期對宮城一号大殿、南門、西南角台和皇城南門,以及宮城南門小廣場、西馬道實施了覆土保護展示。近兩年還委托了河北省文保中心、新疆文物古迹保護中心技術人員到遺址進行實地調查、取樣化驗,制定了宮城西城牆南段設計保護方案,采取裂縫灌漿、土坯支護的方法對西段城牆進行保護。

趙學鋒解釋,覆土保護不是簡單的“蓋上一層”搞裝修,而是經過科學搭配覆蓋的保濕、保溫、防水的“保護層”。

為了保護好曆史、文化的根脈,張北縣還組建了元中都遺址保護區管理處,印發了《張北縣元中都遺址保護管理辦法》,累計投入資金近5000多萬元陸續實施多項文物保護工程。

近期,保護區管理處又成功申報了元中都遺址數字化保護項目,拟借助數據采集與處理技術,使遺址在文物保護方面與現代科技手段接軌。

打造科教基地讓文物活起來

元中都占地面積約900公頃,這裡除了“蒼狼白鹿”“鷹擊長空”等富有元代特征的雕塑外,沒有設置過多的人文景觀。園方希望通過文物、遺迹展示,讓遊客“穿越時空”,感受都城曾經的恢弘,以及博大精深的工匠技藝。

為了更加直觀、形象、立體地展示元中都一号大殿的形制,了解元中都與中國曆代宮廷建築的傳承關系,保護區管理處對一号大殿遺址台基進行了局部複原展示。

為了充分發揮遺址公園科教基地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元中都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保護區管理處還開展了以“傳承曆史文化” “踐行體驗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元中都研學之旅活動,邀請小學師生在園區内通過體驗投壺、木射、撕名牌等遊戲,幫助他們了解曆史、增長知識,着力提高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

其中,“六六學具進校園”和“尋寶”夏令營活動深受師生喜愛。借助自主研發的六六幻方益智玩具,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幫助解決中小學生在學習數學中的困惑,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尋寶”考古夏令營活動則在增加學生樂趣的同時,培養孩子們的考古知識和動手能力。

此外,保護區管理處還在考古發掘和文物保護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研發元中都系列文創産品,吸引遊客深度關注。目前已開發了青花瓷四件套、螭首印章、脊獸瑞獸系列書簽等文化辦公用品類,六階幻方、捶丸系列等兒童益智類多類别的文創産品。

這兩年,保護區管理處還以周邊地區的草原、山水環境為依托,通過合理的遊覽路線組織,串聯周邊地區的自然景觀與遺址點,做好“考古研究園、生态觀光園、蒙古族風情園、曆史文化園”工程,讓更多人走進元中都,了解元代曆史文化的豐富多彩。(周汝俊 蔡廣清 任英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