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科技

 >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

科技 更新时间:2024-07-01 07:44:40

來源:長城網

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吳苗苗 李元華

“我今年72周歲了,是咱們共和國的同齡人。”夏國勝一邊駕駛着遊船,一邊對記者說,他的名字,是當年的解放軍幹部給起的,寓意着一種祝願。

雖已年逾古稀,但夏國勝的體格看起來卻十分硬朗。“隻要有空兒,我就會開船出來轉轉,不隻是為了掙錢,更重要的,是想看看水面上的景色。你看,多美啊。”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白洋澱漁民吐心聲)1

漁民夏國勝說:“現在是最幸福的時候。”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金秋時節的白洋澱,水面開闊,波光粼粼,蘆葦冒出水面,時而像高高的圍牆,時而又像漂浮的小島。偶有漁船迎面駛來,船上站立的十多隻魚鷹,頓時引來附近遊船上一片驚呼。

在白洋澱上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夏國勝,是河北省安新縣橋東村人。橋東村四面環水,是典型的澱中村,村民大多以捕魚為生。“這幾年,水質越來越好,景色越來越美,遊客也越來越多,村裡人除了捕魚,還搞起了旅遊。”夏國勝說,他在春天會駕船打魚,到了旅遊旺季,就帶着遊客在水面上遊玩,一次能掙十幾塊錢。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白洋澱漁民吐心聲)2

白洋澱水面波瀾不興。長城網記者 吳苗苗 攝

“歲數大了,不能光閑着,要适當活動。”夏國勝說,現在,孩子們都有穩定的工作,不用他操心。自己和老伴除了打魚和旅遊收入,每人每月還能領到100多元的養老金,年底的時候,村裡會給每個人發放1300多元的生活補貼。

“我活了這麼大歲數,感覺現在是最幸福的時候。”夏國勝大聲地說着,笑臉倒映在水面之上。

年輕時,夏國勝是村裡的生産隊長,經常為鄉親們的溫飽問題發愁。“遇到饑荒年,隻能用菱角、地梨甚至草籽來充饑。”夏國勝說,“如今多好啊,吃喝都沒問題,不僅大米、白面管夠,人們還開始講究營養和健康。”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白洋澱漁民吐心聲)3

村民在運輸剛剛采摘的荷葉。長城網記者 李元華 攝

說着,不遠處的幾隻“鸪丁”進入記者的視野。夏國勝調整航向,想讓記者靠近看個真切,“鸪丁”們卻并不配合,撲棱棱飛到了更遠的地方。“我小的時候,‘鸪丁’在白洋澱上随處可見,後來,水質不好了,‘鸪丁’也很難見到了。”夏國勝告訴記者,這幾年,生态環境治理效果明顯,“證據之一,就是澱裡的‘鸪丁’越來越多。據說,白洋澱裡的‘鸪丁’,目前有近10萬隻。”

“鸪丁”是一種水鳥,學名叫“白骨頂”,對水質的要求比較高。随着白洋澱水質和環境的改善,不隻是“鸪丁”,白鶴、白鹭等前些年少見的鳥禽都成了白洋澱上的常客。據統計,白洋澱的野生鳥禽已多達225種。

青山綠水漁民生活(白洋澱漁民吐心聲)4

安新縣圈頭鄉宣傳委員王笑航向記者介紹白洋澱污水治理情況。長城網記者 郭慶敏 攝

為了保障白洋澱水質,安新縣78個澱中村、澱邊村,通過新建和改造污水處理設施和管網,實現了生活污水的全收集、全處理、全達标。“村裡的污水,通過管道運送到澱外,處理之後,用于農田灌溉等,既消除了污染,又充分利用了水資源,一舉兩得。”夏國勝說。

在他看來,鄉親們對生态環境的保護意識也在逐步提高。“現在,很少人會去撿拾澱裡的鳥蛋。大家都知道,這些鳥蛋可能會孵出小鳥。”說到此處,夏國勝似乎有些感慨,“這大概就是人們常說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吧。”

本文來自【長城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科技资讯推荐

热门科技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