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5年第一張糧票發行開始,中國老百姓進入了漫長的 “票證時代”,而這些票證也深深烙進了一代人的記憶之中。
人們搶購的景象
解放初期,市場商品供應不足,為保證群衆基本生活的需要,國家決定實行“計劃經濟”,發放各種商品票證來分配商品。
我國票證包括糧票、肉票、食用油票、布票,甚至還有糞票、尿票等,小小一張票證,囊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吃喝拉撒,這些名目繁多的票證,覆蓋了全國2500多個市縣,堪稱“世界之最”。
一、糧票
1978年糧票
1953年中央政府頒布《關于糧食的計劃收購和計劃供應的命令》,實行糧油計劃供應,劃片、定點、憑證供應辦法。
市鎮糧食定量供應從1955年8月25日國務院公布施行,文件規定:以雜糧、面粉為主食的地區重體力勞動者每月四十至四十九斤,其平均數不得超過四十四斤;輕體力勞動者每月二十九至三十九斤,其平均數不得超過三十五斤 。
居民糧食供應證由當地糧食局核發,居民用糧向國家指定糧店購買,乘坐火車、輪船的旅客,在車船中用餐,也要憑專門糧票獲取。
廣東在1992年4月全面放開糧價之後,1993年1月1日,浙江也取消糧票,到1993年底,全國95%以上的市縣都完成了放開糧價的改革,糧油票的作用也逐漸消失,并成為曆史的見證物。
常德市糧油供應證
全國通用糧票
火車輪船飛機專用糧票
山東省糧票
北京市糧票
黑龍江省糧票
上海市糧票
二、肉票
1957年7月我國開始印發肉票。漢民每月每人供應豬肉六兩至八兩;回民每月每人供應牛羊肉一斤四兩;另外五一勞動節供應鮮魚,端午節供應粽子,按照戶口本人數定額分配;供應日期在節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為止。
鄧州市肉票
不久到了全國災害饑荒時期,定量一再減少。最困難的1960年至1962年這三年間,生活非常艱苦,上海市區居民1960年每旬(10天)定量三兩(150克,相當于一部手機的重量),從9月上旬起調整為二兩(100克)。
昆明市肉票
特别困難的1961年一年内,北京市人均消費肉八兩半,這不是每個月的統計數,而是全年的統計數。有的月份根本見不到一點肉花兒肉末兒。還必須說明,北京因為是首都和祖國的心髒,肉食的消費量遠高于其他省市。
1959年,市場副食品供應全面緊張,對大白菜、蘿蔔、蔥、蒜、豆制品、副食調味品、蛋糕、糖塊也采取按城鎮人口分配,限量憑票證供應。
三、專用購貨券
專用購貨券分兩種,一種是“日用工業品購貨券”,另一種是“副食品購貨券”。
豆制品是指黃豆類加工制品及部分面粉類制品,如油面筋、水面筋、烤麸等。憑“副食品購貨券”(或在副食品購貨本專欄劃鈎)才可以買到少量的豆制品、腐竹、粉絲、芝麻醬或花生醬、金針木耳、調料等。
宜春市豆票
福安縣油條票
杭州市肥皂票
慈溪縣肥皂票
武漢市肥皂票
香皂票
燈泡票
武漢市闆凳票
衣櫃票
湖北省水瓶票
安徽省水瓶票
濟南保溫瓶供應票
北方過冬天普遍購買“冬貯大白菜”,憑“冬貯白菜券”購買。一到秋季,家家要買“冬貯大白菜”,用手推車或平闆三輪車運回家去,在走廊、過道裡貯存起來,整整一冬天全家人就靠它吃飯了。
濰城區白菜券
駐馬店白蘿蔔票
四、購煤本和煤票
五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城鎮居民生活用煤實行憑證供應。煤票憑煤證、按人口定量發放。每年第四季度要攜舊證、戶口本、糧本辦理下年度購煤證,居民購煤時要持證票到指定的煤店排隊拉煤。
上海市居民購煤證
揚州市購煤券
杭州市煤餅票
濟南市煤球票
汲縣洗澡票
五、布票
布票的單位一般有:1寸、2寸、半尺、1尺、2尺、5尺、10 尺等。布票是購物的憑證,不許買賣流通。布票是商品短缺形勢下的産物。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随着農業和輕紡工業的發展,布匹供應日趨豐富,布票随之取消。
全國通用布票
貴州省布票(三尺)
福建省布票(二尺)
湖南省布票(一尺)
浙江省布票
鞋票
六、糕點 糖果票
糕點票券是居民購買糕點、餅幹的憑證。“三年困難”時期,糕點票券按人發放,城鎮居民中隻有老人、孩子才能享用一點“營養品”即糕點餅幹。
糕點票在當時主要是用來憑票購買糕點如月餅等食品的,這可是難得的奢侈品,許多人覺得世界上最好吃的東西就是月餅了。
糕點票
面包供應票
七、其他“不一般”的票證
價值五分五厘油票(相當于一滴水)
0.02斤的豬肉票(相當于10克,一個小勺子就能裝下)
價值五擔的糞票(在那時候,糞便是農作物極其重要的肥料)
一千斤的尿票(作為肥料使用)
宰豬證
“覺悟票”:為考核勞動好壞,分别印制紅、綠兩種票色。 對勞動好、踏實、幹勁大,發紅票;對勞動差、沒幹勁、不能按時上工、下工發綠票。
連月經帶也要憑票獲取
中國的票證曆史可謂是一部凝重渾厚的中華民族創業史,是一部華夏子孫與貧窮、饑餓的抗争史,是囊括中國農業、商業、工業的發展史,它貫穿了一代人的生活,也将永遠存在于這代人的記憶之中。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